青青賀蘭山 展開新畫卷:寧夏讓生態願景成為生活美景

發佈時間:2020-08-24 11:25:00丨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丨作者:饒文靖 劉峰 侯雲晨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當蒼茫大山抹去“滿面塵灰煙火色”而煥發出新的生機,當“綠水青山”的生態願景漸漸成為觸手可及的生活美景,一幅幸福的畫卷也在賀蘭山下徐徐展開。

寧夏西北,賀蘭巍巍。

從銀川始發的“石炭井號”旅遊列車沿著山腳疾馳而過。這趟擁有半個世紀運營史、編號7524/5的綠皮列車曾因煤而興、因煤而荒,如今又因生態工業旅遊而紅火起來。

“前些年車窗不敢隨便開,不然得吃一嘴黑煤灰,白襯衫也變灰襯衫。如今山上的礦坑不見了,一路上滿眼鬱鬱蔥蔥,遊客也漸漸多起來!”工作多年的列車員李靜,也驚嘆于賀蘭山生態環境的變化。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當蒼茫大山抹去“滿面塵灰煙火色”而煥發出新的生機,當“綠水青山”的生態願景漸漸成為觸手可及的生活美景,一幅幸福的畫卷也在賀蘭山下徐徐展開。

棄煤補綠,“運渣人”變“治渣人”

山高風急,水罐車司機王茂忠彎腰伸手連接管道,襯衣在風中呼呼作響。把車開到賀蘭山大磴溝的蓄水池加滿水,繞著盤旋而上的渣臺攀高,在渣臺頂上連接管道,將汩汩清水輸入其中,澆灌草木……

千百年來,賀蘭山橫亙于平原沙漠之間,庇祐著“塞上江南”的富足美麗,所賦存的10多種礦産資源,也一度支撐起寧夏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然而,連續數十年的無序開採,讓這裡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那時的大磴溝,到處都是沒有主的渣臺和礦坑,就像是大山的一道道傷疤,看了讓人心疼。”10年前曾在這裡運煤渣的王茂忠,回憶當時的環境説。

當地連續3年組織精兵強將,大力推進賀蘭山整治恢復點治理,王茂忠也從一名“運渣人”變成了“治渣人”。

“以前車上裝渣,現在車上裝水,車是照樣開,但性質大不一樣。”王茂忠説,儘管日曬風吹,可他如今卻有著滿滿的成就感,“看著賀蘭山一點點變綠,心裏那叫一個痛快!”

滿目蒼翠,給子孫留下綠水青山

山腳一處的綠化帶,樟子松、側柏、金葉榆、山桃等喬灌木已經紮下了根。3歲的吳韜正拿著用礦泉水瓶改造的小桶,幫著父母給樹澆水。

吳少虎和妻子都是中衛市海原縣人,之前在石嘴山各煤礦運煤、跑大車。2018年,石嘴山市狠抓賀蘭山自然保護區週邊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依法關停取締一批煤炭企業,運煤生意減少,種樹護綠的活計多了起來。

“我和妻子商量後,一起轉行當林木養護工人,當年就在生態修復示範區裏面住了下來,負責看護900畝。”擦了一把額頭的汗,吳少虎笑著説。

“工作穩定了,生活也改善了,但這只是其次。”吳少虎輕撫著兒子的腦袋,“最讓人欣慰的,是小傢夥們長大後,記憶中都是綠色的賀蘭山。”

綠意成詩,好生態帶來新機遇

賀蘭山的生態變遷,也體現在老百姓的錢袋子裏,體現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對此,位於賀蘭山東麓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最有發言權。

“不説遠的,就跟2017年比,當時全村355戶,七成的房子是空著的。咋回事?村子發展慢,村民外出打工了。”村口古樹下,龍泉村所在的長勝街道辦事處主任張震告訴記者。

誰也不曾想到,短短兩年,曾經留不住人的龍泉村,人們紛紛返鄉創業。2019年,村民自己創辦的客棧、酒坊、茶館、特産商鋪等已達35家,村集體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5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吃上了這碗飯,才更懂得這道理。”談起百姓今日的幸福生活,龍泉村黨支部書記高亮感慨萬千,“從脫貧致富到鄉村振興,每一步都不容易。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守好賀蘭山,守住這來之不易的一片綠色!”

(原標題:寧夏落實生態立區戰略,讓生態願景成為生活美景——青青賀蘭山 展開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