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截至去年底,西部地區90%以上貧困縣脫貧

發佈時間:2020-05-21 16:45:00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答記者問時指出,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區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答記者問時指出,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區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以下是答問全文

問:請介紹一下制定《指導意見》的主要背景。

答:世紀之交,黨中央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實施《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國發〔2000〕33號)、《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6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等文件和一系列相關政策,為西部大開發提供了重要指導和支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西部地區視察調研,深入基層邊疆一線,發表系列重要講話,為新時代西部大開髮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針對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在系統總結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經驗基礎上,制定實施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性文件,對於推動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啟動了《指導意見》的起草工作。期間組織相關部門單位,組成若干專題組分赴西部地區開展深入調研,形成了系列專題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起草了《指導意見》初稿。《指導意見》初稿徵求了各有關方面的意見,並聽取專家學者建議,對各方面意見予以充分吸收採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指導意見》。

問:如何準確理解西部大開發20年來取得的成效?

答:實施西部大開發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部地區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全國人民大力支援,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也擴展了國家發展的戰略迴旋空間。一是經濟實力顯著提升。西部12省(區、市)地區生産總值從1999年1.5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20.5萬億元,佔全國比重達到20.7%,提高了約3.6個百分點。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9%,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二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12年至2019年,西部農村貧困人口由5086萬人減少到32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7.5%下降到1.1%。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區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三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交通運輸網路不斷拓展加密,空間可達性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5.6萬公里,其中高鐵9630公里,高鐵已連接西部大部分省會城市和70%以上的大城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批重大能源工程相繼竣工,最後一批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有效解決。四是現代産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大數據、健康養生、旅遊文創等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五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得到鞏固。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全面實施。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區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37億畝,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草原、濕地等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六是人民生活水準持續提高。2019年西部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萬元和1.3萬元,是1999年的6.5倍和7.8倍。“兩基”攻堅計劃如期完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問: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答:黨的十九大提出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部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工作指明瞭方向。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破解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西部地區集中了全國大多數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與沿海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近年來西部地區內部分化開始顯現,內部差距有所擴大。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就是要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使西部地區比較優勢得到有效發揮,區域間經濟發展和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差距保持在合理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準等方面達到大致均衡。

二是有利於鞏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促進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擁有草原、濕地、森林等重要生態資源,但生態環境也十分脆弱,保護和修復任務艱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就是要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這為破解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指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構建良好生態資源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將西部地區生態紅利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紅利。

三是有利於促進陸海內外聯動和東西雙向互濟,提升西部地區開放水準。當前,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和投資在全國的比重還比較低,與東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的互動性、協同性也有待增強。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把加大西部開放力度置於突出位置,使西部地區進一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併發展更高層次的外向型經濟;就是要從思想觀念、基礎設施、規則標準、營商環境等著手,積極參與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分工,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四是有利於增強內生增長動力,推動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西部地區在科技研發和産業發展方面有一定基礎,但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生産方式比較粗放,傳統産業、重化工業佔比偏高,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過去那種粗放型、外延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已不可持續,必須向以全要素生産率和勞動生産率提升為特徵的集約型、內涵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就是要在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特色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變革。

五是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西部地區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當前,西部地區在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西部地區也是我國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最集中的區域,鞏固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改善西部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有效提供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提高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就是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團結奮鬥和共同發展。

問:請介紹一下《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答:《指導意見》共三部分、36條。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意見》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目標等。

第二部分是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包括打好三大攻堅戰、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推動形成現代化産業體系、優化能源供需結構、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7項任務;二是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包括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加快沿邊地區開放發展、發展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拓展區際互動合作等6項任務;三是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包括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等3項任務;四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完善推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持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4項任務;五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包括著力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支援教育高品質發展、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強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改善住房保障條件、增強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能力等8項任務。

第三部分是政策支援和組織保障,主要提出了考核、財稅、金融、産業、用地、人才、幫扶和組織保障等政策措施,確保將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問:下一步抓好《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有哪些重點?

答:抓好《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之以恒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一是以決戰脫貧攻堅為標誌,確保西部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全國未摘帽貧困縣都在西部地區。要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焦52個未摘帽貧困縣,加大政策支援、資金傾斜和工作力度,確保西部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與幫扶。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同步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相對貧困問題解決。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補齊鄉村公共設施短板。

二是以推進綠色發展為要求,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西部地區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鞏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工作格局。進一步加大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開展三江源、祁連山等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因地制宜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促進西部地區綠色産業加快發展,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和迴圈經濟。

三是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擴大西部地區高水準開放。西部地區要找準定位,結合實際積極參與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揮一些地區沿海、沿江、沿交通幹線的區位優勢,做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這篇文章,進一步加強與境內外的經貿聯繫。構建內陸和沿邊多層次開放體系,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功能平臺。拓展區際互動合作,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

四是以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為重點,增強西部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動力。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在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上邁出更大步伐,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構建具有特色、體現優勢、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培育和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動全産業鏈整體躍升。大力優化能源供需結構,著力提升傳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等能力。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特色優勢,大力發展旅遊休閒、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打造區域重要支柱産業。

五是以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為抓手,夯實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在交通設施方面,重點提高通達度、通暢性和均等化水準,加強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區域開發軸線。加快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推進區際省際高速公路通道和航空樞紐建設。在水利設施方面,重點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幹治理工程、大型灌區工程;提高安全飲水保障能力。在能源設施方面,重點加強西電東送等跨省區能源通道建設,提升清潔電力輸送能力。積極推進配電網改造行動和農網改造升級,提高偏遠地區供電能力。在通信設施方面,重點推動城市農村“同網同速”,大力支援農村偏遠地區特別是貧困村加快寬頻網路建設。

六是以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為關鍵,增進西部地區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西部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訴求,加快補齊社會民生領域短板,增強公共服務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問題,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防疫物資儲備等領域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大力發展遠端教育、醫療等服務。按程式將符合條件的西部省份納入到區域醫療中心試點範圍,引導較發達地區高水準醫院在西部地區建立分支機構或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