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獲得者蘇曉莉:綻放的“太陽花”

發佈時間:2019-10-25 17:14:10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趙睿 李興發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大家都説蘇曉莉像一朵“太陽花”,而在她的眼裏每個繡娘也是“太陽花”,她們心中有個夢想:將盤繡推廣到世界市場,讓鄉親們到世界各地去,使美麗的“太陽花”在全球明艷綻放。

人們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城鄉經常能看見一種“太陽花”——每一葉“花瓣”從中心向外輻射的傳統盤繡圖案,這是青海河湟地區土族人民的創造,包含著多種美好的寓意。

當地有家名叫素隆姑刺繡有限公司的盤繡製作企業,公司經營者亦如她熱愛的“太陽花”一樣充滿正能量,她就是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的互助縣素隆姑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曉莉。

7年前,蘇曉莉與盤繡結緣,從此開始了她帶動貧困繡娘致富,培育盤繡文化品牌的人生。從那時起,她就奮力拼搏事業,為使繡娘生活富裕、民族傳統手工業長足發展傾力奉獻,成為一位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藝品推廣者,使盤繡既能為群眾創造經濟利益,也能讓世界看到青海民間藝術的無限魅力,讓在土鄉“孤芳自賞”的盤繡,在國際上“芳名遠播”。

魅力盤繡,開啟了一條創業之路

“曉莉,上次你送給我的土族繡品,再給我寄一些……”

2012年底自蘇曉莉從法國回來後,這樣的電話就總在午後響起。那是她第一次見到盤繡,出國時她拿著幾雙鞋墊送給國外的朋友。對方非常喜歡,他的親朋們見到也傾心不已,不顧郵費高多次讓她郵寄。

因為這件事,蘇曉莉開始對盤繡進行調研。而當她來到互助縣東溝、丹麻、五十等鄉鎮看到製作者時,心裏受到巨大震撼。與布片上美麗的太陽花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繡娘們如樹皮般粗糙的手。看著她們嫺熟地操縱著繡花針繡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圖案,她感動得差點落淚。隨即,一股強烈的想法涌上心頭:這麼好的民族手工藝不能被埋沒,要幫助鄉親們用這手藝過上好日子。

“關於扶貧的思考,我想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了,可我當時並沒有這麼高尚的想法,只是覺得她們的生活應如那繡出的花般美好,我想幫她們創業”。

在深入了解盤繡後,蘇曉莉發現,事實上,早在2006年,盤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互助的文化部門對盤繡經濟價值的研究及其文化內涵的挖掘已進行多年,並且已經有産品開始銷售。”這些資訊給了蘇曉莉很大啟發。她了解到,土族女孩子從10多歲起都會學習繡工,結婚時都要有一套精緻的盤繡服飾,而在土族人的印象裏,做“裝鑒”既是為家人使用,也是用來打發時間,從來不知道拿去賣掉換錢。

“蘇老闆來我們村裏,給我們説賣盤繡的事,我們都覺得她是騙我們呢,後來村幹部帶她來我家時我才有點信,她説如果賣不掉錢她來給,我想也沒啥損失就給了她幾副鞋墊。”東溝鄉的馬長命姐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蘇曉莉就交給她100多元的貨款,她便立即承接了後面的訂單,這也令很多觀望中的鄉親們積極加入“盤繡隊伍”中。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這貨款的背後,蘇曉莉付出了多少艱辛。

都説萬事開頭難,對於創業之初的蘇曉莉來説,面臨的兩大難點就是繡娘和市場。為了能讓繡娘加入,她幾乎走遍了互助所有的土族村寨,交通條件不便的當年,她經常徒步翻山,人生中第一次把鞋磨破。

有時,到了村裏又因語言不通請村幹部幫忙,連解釋帶比劃地跟村民溝通。“我就是想讓村裏的婦女們能用手藝賺錢,把日子過得更好,能多一個是一個”。蘇曉莉的這份執著,感動了不少人。

採訪中,她回憶時幽默地説,很多人可能是看她經常去,過意不去答應的。但不論如何,經過這大半年的邀請,她組建了一支100人左右的盤繡生産團隊,企業的架子基本搭起來了。

市場,當時也是她用腿“跑”出來的。她選擇了互助當地的旅遊景區,在互助縣旅遊局的支援下,在當地景點銷售盤繡製品。

經過一段時間,她發覺需要進一步拓寬市場,並且開發出更多種類的盤繡産品,蘇曉莉來到西寧市海湖新區的索菲特大酒店,向酒店的經營部門反覆多次推介,“我主要看中的一點,這是個五星級大酒店,我們的盤繡就應該在這樣高端的地方銷售。”她的自信打動了時任酒店的法國經理,不久之後盤繡在酒店有了一方展區。

“盤繡産品,我以前沒賣過,還是不要了,萬一不好賣我就虧了”。

“沒關係,我先在這放幾件東西,賣掉了你再給我貨款”。

起初,很多的代售點要貨都不多,為了建立合作,即便只要幾件,蘇曉莉也予以供貨。在茶卡鹽湖的一家旅遊精品店,蘇曉莉第一次鋪貨時,老闆挑挑揀揀每款只要了三五個,卻在3天后就聯繫她補貨。從訂單中她發現,日常用品的需求明顯,這觸動了她改變生産和經營思路。

魅力盤繡,拓展市場助力脫貧攻堅

2015年,蘇曉莉開辦的互助縣素隆姑刺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獨特的土族盤繡為切入點,用民族文化帶動經濟發展,做大非物質文化品牌,將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元素在刺繡中呈現,加大新産品研發,助力脫貧攻堅。

蘇曉莉打造的“威遠土族盤繡”品牌,産品銷售基本覆蓋青海省內30多個主要旅遊景點,與北京依文集團合作,産品銷往全國6個城市,與外國公司合作,産品遠銷南韓、日本和東南亞市場。探索實施“企業+基地+農戶+能人+市場”的生産銷售經營模式,免費為貧困戶和農村留守婦女培訓,提供原料,簽訂半成品收購協議。在貧困村設立基地和扶貧車間,輻射帶動4000余名農村婦女參與刺繡手工藝品製作,其中貧困群眾200余人,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多元。

東溝鄉卡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馬長命姐在她50歲那年因為加入公司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看到盤繡的希望後,她在家人的懷疑中,毅然決定去縣城租房,到公司去上班,“村裏的人都覺得我腦子壞了,這個歲數放下家不管去上什麼班”,但她是在算了一筆經濟賬後做的決定:家裏有她、老伴兒、兒子、媳婦和兩個孫子,老伴兒有慢性病,兒子打工每個月不到一千元,媳婦在家帶孩子,地裏種點洋芋和油菜,一年下來不過有1000多元,而她當時在公司上班一個月有3000元,超額完成還有獎金,除去租房400元,一個人的收入頂一家子。

馬長命姐的這個決定也給了蘇曉莉不小影響,除了被信任的壓力,她也在這批經驗豐富的中堅力量“激勵”中,不斷提升自己。她親自學習盤繡,不斷嘗試在衣服、包、圍巾等日常用品中加入盤繡圖案,極大提升了産品的實用性,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015年,在互助縣人代會召開之前,蘇曉莉拿著繡有盤繡圖案的公文包樣品找到了負責會務工作的部門,希望當年的會議能使用這款公文包,“負責的領導當時比較猶豫,我承諾絕對按照會務標準提供高品質的産品,他們終於給了我這個機會”。

當年,這款公文包一經亮相就受到參會人員的青睞,有的人還希望購買,這給了她到鄰近各縣及海東、西寧的單位去推銷的勇氣,隨後她與繡娘們還開發出筆記型電腦包、文件夾等系列産品,都廣受市場好評。

除了針對單位和團體,公司還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積極尋找訂單。2018年,互助縣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製作的貧困資料袋都是出自這裡。

魅力盤繡,給百姓帶來富裕新生活

為了解決商品需求和用工緊張的矛盾,蘇曉莉組織繡娘開展培訓,卻意外走出了一條發展路徑。

互助盤繡的培訓其實一直在做,上到縣就業部門,下到各村支部,包括素隆姑公司全年都會開展多次培訓。互助縣設立丹麻鎮、五十鎮、東溝鄉等土族聚集的民族鄉鎮設立盤繡生産基地10處,盤繡藝術館1處,盤繡扶貧産業園1處,盤繡扶貧車間2處,以企業入駐鄉村與農戶聯動發展的形式在丹麻鎮松德村、五十鎮班彥村、東溝鄉大莊村建立盤繡園3處。繡娘優先選用各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今年,所有脫貧戶也在優先選用行列。

老話説,人過五十不學藝,這句話在互助被顛覆了。

素隆姑公司裏50歲以上的繡娘佔到一半多,她們中多數以前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而今卻是公司的核心力量。“自從做盤繡賺錢,我們做了很多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

丹麻鎮索卜溝村的席金花三姐妹中年紀最小的她今年55歲,最大的席金蓮已經60歲,説到培訓她們興奮地講述了自公司成立以來她們跟隨蘇曉莉到江蘇、廈門、新疆等地學習的經歷。

“我們不光自己學,還帶學生呢,年紀最小的才上小學一年級。”老人們説的是學校開展的“傳統民俗進校園”教學,每週有一天下午4時以後,她們會到縣裏的各小學教孩子們學習盤繡,這些1—6年級的孩子們都學得有模有樣,讓老人們充滿成就感。“你看這個男孩是西寧市新寧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繡得特別好。”席金花老人自豪地給我們展示著自己愛徒的視頻,告訴我們她們現在授課的範圍已經擴展到了省城。

隨著盤繡産業的持續推廣,男性也加入到這個行業。“我們公司繡工最好的年輕人就是馬長命姐的兒子董成寶,不僅技術好而且腦子活,是公司骨幹。”席金蓮説,以前要是男性做盤繡會被村裏人嘲笑,因為都覺得那是女性消磨時間的事,上不了臺面。

董成寶是偷偷學的,一開始母親發現時還被狠狠“收拾”過。直到馬長命姐在公司上班,蘇曉莉鼓勵她認可兒子的愛好,她才漸漸接受。而今,這門手藝讓娘倆一個月的收入接近萬元,成了全家的“頂梁柱”,為了支援他們工作,老伴兒主動承擔起了家務活。去年她在縣上買了房子,還把孫子接來上學,窮日子已經成了歷史。

日子越來越好,繡娘們的追求也隨之提升,除了改善物質條件,他們也期許事業有更大的發展。

“你們盤繡已經做得很好了,想不想學學別的繡法?”

“好啊,我們要看看跟我們的盤繡哪不一樣。”

今年8月,青海省刺繡行業協會成立,將實現組團發展。協會會長蘇曉莉組織我省的湟中堆繡、貴南藏繡、河湟刺繡、蒙古族刺繡等繡法的傳承人與盤繡繡娘們進行交流。活動結束後她到公司時發現,馬長命姐、米金花和十幾個老員工聚在一起研究著怎麼把不同繡法的花樣結合在産品上。

那一刻,蘇曉莉心中激動不已,她説:“我突然感悟到,扶貧要扶志、扶智的真正含義,就是不論在什麼樣的處境下,貧困戶們都用自己的內生動力創造富裕生活。”這比她看到繡娘們買大房子,買好車還要高興。

2018年,互助縣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0015元和10748元,貧困人口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底的2380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5216元,年均增長30%。

當前,全縣長期從事盤繡手工技藝的繡戶1100戶,季節性生産戶5000余戶,繡娘5000余名,年加工盤繡品約5萬餘件,銷售收入1000萬元,從業人員工作機制靈活,主要採取接單製作、按件獲薪的方式生産,用繡娘們的話説“既顧了家又賺了錢”,生活富裕了,家庭及社會也更加和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家都説蘇曉莉像一朵“太陽花”,而在她的眼裏每個繡娘也是“太陽花”,她們心中有個夢想:將盤繡推廣到世界市場,讓鄉親們到世界各地去,使美麗的“太陽花”在全球明艷綻放。

(原標題:綻放的“太陽花”——記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獲得者蘇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