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內蒙古園竟然藏了這麼多“秘密”

發佈時間:2019-05-16 15:31:08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郝芳芳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美麗奇特的內蒙古園,壯美北疆美不勝收......

北京世園會開園半個多月,內蒙古園憑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以及“黑科技”的互動體驗,吸粉無數。

置身於美麗奇特的內蒙古園中,壯美北疆美不勝收。而隱藏在園裏的一些“秘密”,你知道嗎?

“一廳兩園”盡顯北疆之美

北京世園會內蒙古園展區共分為中國館內蒙古展區、內蒙古園和內蒙古蒙草園(生命共同體園)三個主題展園。

其中,中國館內蒙古展區通過28米長的三幅畫卷,從西到東展現了內蒙古的大沙漠、大草原和大森林景觀。

內蒙古園分為生態體驗區、科技體驗區和生活體驗區,是本次世園會上最令人期待的生態體驗地之一。

內蒙古蒙草園是本次世園會唯一一個講述“生態系統”的地方展園,展示了內蒙古2000多份植物標本和1200多份土壤標本。

這些隱藏的“秘密”一定要知道

在內蒙古園入口處放置著一把6米高馬頭琴雕塑,和馬頭琴相連的是飛揚的五線譜景墻。而五線譜裏藏著的歌曲,就是廣為傳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內蒙古園入口處的五線譜與創意字

同樣是在內蒙古園入口處,立著“內蒙古”三個大字。仔細看會發現字的顏色並不相同,原來這是用草原鄉土植物種子填充的創意字。

創意字填充用的種子,是從位於內蒙古蒙草生態種業中心儲存的3000余種鄉土植物種質資源中篩選出的,分別是灌木鐵線蓮、燕麥、紅豆草、北蔥四種植物的種子。

其中,灌木鐵線蓮耐寒、耐旱、耐瘠薄,是良好的生態修復用種;

燕麥是內蒙古種植歷史悠久的一種作物,耐寒,抗旱,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不僅是低糖、高營養、高能的食品,還可藥用、飼用等;

紅豆草耐寒、耐旱,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非常高,有“牧草皇后”之稱,是良好的飼草用種;

北蔥耐旱、耐寒,是生態修復中常用的植物,“中看又中吃”,可用於調味,並有藥用價值。

蒙古包

進入內蒙古園,一大一小兩個蒙古包引人注目。不過這兩個蒙古包看上去非常有現代感,與傳統的蒙古包形象大不相同。

原來,蒙古包在搭建時使用了充滿科技感與時尚感的建築材料,可謂是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新型蒙古包。白天,蒙古包可以與藍天白雲綠草地呼應,夜晚則上演著草原風情燈光秀,既體現了內蒙古厚重的文化內涵,又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現代活力。

金蓮川

內蒙古園的主體區域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主題,以金蓮花草坪為基地,起伏的草坡地形中嵌入高高低低的城墻,再現了錫林郭勒盟金蓮川草原風貌。

四大名花

在內蒙古園生態體驗區,內蒙古草原四大名花“芍藥、金蓮花、柳蘭、山丹”競相綻放。

芍藥花,有“草原牡丹”之美譽。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賀斯格烏拉牧場的芍藥花尤為出名,被稱為“芍藥谷”

金蓮花,金黃璀璨,婀娜多姿,盛開後草原上金黃點點,仿佛變身為富麗堂皇的“宮殿”。在內蒙古以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金蓮川草原的金蓮花最為出名。

柳蘭花,是草原罕見的稀有花種,在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柳蘭溝最為集中。

山丹花,蒙古語稱“薩日朗”,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貢寶拉格草原的山丹花最為集中。

這些“黑科技”一定要體驗

內蒙古園科技體驗區是本次世園會上最令人期待的生態體驗之地之一。

體驗區利用高科技互動數字裝置打造夢幻虛擬的荒漠、草原、森林生態場景,遊客仿佛置身於內蒙古自西向東2400多公里的沙漠、草原、森林中,與動植物進行實時互動。

遊客還可拿起畫筆為喜歡的鄉土植物或野生動物的白描畫塗色,掃描後畫作即可投影在墻上。

此外,遊客站在虛擬的荒漠、草原和森林中,走過的地面上會對應出現該區域的鄉土植物以及瀕危保護的植物,在傳遞內蒙古壯美景色的同時,呼籲大家保護自然,保護生態。

這些“生態設計”很內蒙古

“種子方舟”

內蒙古蒙草園“種子方舟”展廳外層將廢棄薄木片彎曲成造型,做成勻距鏤空造型。這種設計既生態節約,又能在保證室內光照的同時減少陽光直射、降低室內溫度。

展廳的外形設計也很有意境,站在坡面上可以看到頂部的起伏造型與遠處延慶的山脈遙相呼應。

觀鳥屋

靠近內蒙古蒙草園園區內側的休閒區域外墻模擬觀鳥屋,用楊樹枝緊密排列,只留出隱蔽的小觀鳥窗,體現“人與自然的融入”這一設計理念。

海綿城市

內蒙古園在搭建中融入“海綿城市”的理念,通過雨水花園,生態植草溝等收集雨水,用以涵養園內土壤、澆灌園中植物,不僅節約用水、還能減輕排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