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愁銷路無憂: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林果産業一路飄香

發佈時間:2019-05-13 17:36:5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胡建華 付曉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開魯縣把大力發展林果産業作為調整和優化林業産業結構、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謀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有效抓手。

建華鎮德興村的油桃熟了、保安林場三星分場的櫻桃紅了、東風鎮萬畝林果基地花開如海......入春以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的人們在家門口便可以賞春花、摘鮮果,足不出縣就能大飽口福眼福,這正是得益於該縣林果産業的發展。

開魯縣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多沙質土壤,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使這裡出産的果品含糖量高、口感好。近年來,開魯縣把大力發展林果産業作為調整和優化林業産業結構、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謀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有效抓手,目前已發展果品經濟林24萬畝,其中6.4萬畝處於盛果期,畝效益達到6000至10000元。

政策推動加快果品經濟林建設

去年以來,開魯縣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將各鎮的果品經濟林精品項目區優先列入國家林業工程項目給予國家造林補貼,三年生大苗每株補貼20元、二年生苗木每株補貼5元,讓扶持政策轉化為加快果品經濟林建設的強大動力,提高群眾造林的積極性。

為確保果品經濟林品質好、效益佳,開魯縣堅持高標準選苗,一律栽植2年以上苗齡的優質嫁接苗木,並落實專人全程負責制,嚴把苗木調運和檢疫關;堅持高標準造林,嚴格遵照技術規程整地、栽培、管護,確保苗木成活率達到85%以上;強化技術培訓,多次舉辦果樹栽培修剪和林果技術帶頭人等各類培訓班。

今年3月份,該縣邀請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及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土肥與植保專家對全縣300多位林業技術人員、造林戶培訓“塞外紅蘋果高光效整形修剪技術”。當地還建立了全縣林果技術帶頭人微信群,利用微信平臺隨時對果農就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提供技術指導。

協會帶動,技術不愁銷路無憂

黑龍壩鎮遼河村蘇海波經營著20畝地的蘋果梨和雞心果。説起去年的收入,他美滋滋地算了這樣一筆賬:“一棵梨樹産果200斤,一斤兩塊五,一畝地33棵樹,畝純收入至少15000元。”蘇海波説,滿意的收入全靠身後有個協會,技術管理不愁、銷路也無憂。

蘇海波所在的開魯縣果樹協會會長陶佔富告訴記者,每年春季修剪、夏季嫁接等關鍵時節,協會都會舉辦果樹栽培技術培訓班,通過免費辦班培訓、現場示範等方式,年累計培訓近萬人次。為了擴大業務範圍,協會還成立了果樹修剪技術服務隊、苗木嫁接技術服務隊和採摘、裝卸隊,果農只需一個電話,就可以享受到全套服務。

如今,該協會生産基地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定證書,開魯縣的綠色食品A級産品塞外紅和蘋果梨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定為綠色食品,並以口感好、易儲存等特點享譽大江南北。去年,該協會將塞外紅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價格達到每斤12元;兩次帶蘋果梨進京參加展銷會,均被搶購一空。協會為會員找到了穩定的銷售市場,年銷售優質水果600萬斤、榨汁水果500萬斤、出圃優質果苗200萬株。

今年,協會建設高標準果樹示範基地兩處、共400畝,推廣塞外紅高光效紡錘型管理技術,引導果農栽培技術由傳統型向現代化技術管理轉變。如今,各類林業相關協會和合作社、果品資訊平臺已成為推廣技術、拓寬銷路的先行軍和引路者,為開魯縣林果産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旅遊拉動

與蘇海波的果園不同,開魯鎮劉春艷的果園不銷售商品果,而是專供遊客採摘。40畝的果園,有葡萄、李子、雞心果、蘋果等十余個品種,每年7月末至10月中旬,各種果品漸次成熟,吸引縣內外遊客紛至遝來。打旅遊牌、走採摘路線,劉春艷有了每畝達20000元的喜人收入。

與劉春艷也不同,保安林場三星分場吳鳳俠在暖棚裏栽植大櫻桃,3月下旬櫻桃成熟,清明節前後進入採摘旺季,採摘期大約持續一個半月左右時間。她説,一個棚9分地,産果大約1200斤,均價65元/斤,一個棚凈賺近60000元。

大力發展溫室、大棚、露地採摘園一體化建設,打造從春摘到秋的採摘文化,發展農家旅遊,開魯縣為林果産業發展找到了新方向,同時圍繞國省幹道沿線,優化産業佈局,調整品種結構,以塞外紅、李子、沙果、蘋果梨為主,打造百里果品經濟林帶。

現在,開魯縣正圍繞“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構建現代果品産業體系,引進和培育一批果品加工、銷售和冷鏈企業,促進産業集聚和優化升級,推動林果經濟向全産業鏈方向發展,打造生態林果大縣。力爭到2020年全縣果品經濟林達到30萬畝,盛果期年産鮮果30萬噸,年産值達8億元,使林果産業成為增綠又增收的特色富民産業。

 (文:胡建華 付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