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開魯縣書寫大玉米時代新篇章

發佈時間:2019-04-28 22:09:15丨來源:通遼日報丨作者:陰文娟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以前用來填飽肚子的糧食,如今“華麗轉身”,成為大企業的生産原料,實現了就地生産、就地轉化增值,不僅裝滿了企業的糧袋子,還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從年消化玉米60萬噸到250萬噸,15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致力於走玉米“種、銷、加”三位一體的“金色”産業發展之路,已由玉米單一加工向玉米粒、玉米芯、玉米秸全株加工轉型,被認定為具備打造全國玉米生物科技産業集群發展基地的條件的地區,如今的開魯縣有玉米深加工企業20家,深加工産品達到125個,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建成全國最大的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基地。

4月的開魯,春意盎然。在一方方田地裏,人們正忙著清理地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咱這裡有消化玉米的公司,而且價格好,種了就是賺啦。”“公司不僅能收玉米,還能讓我們去打工,一個月下來收入可不少呢!”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打開了增收的話匣子。

以前用來填飽肚子的糧食,如今“華麗轉身”,成為大企業的生産原料,實現了就地生産、就地轉化增值,不僅裝滿了企業的糧袋子,還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在開魯縣,伴隨大企業的入駐,開魯縣黃玉米的嬗變,正書寫著大玉米時代的新篇章。

從無到有 玉米加工在升級

開魯縣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玉米澱粉含量高達72.5—75%,年種植玉米140萬畝,産量30億斤。為了加快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工業強縣邁進,開魯縣從上到下,開始謀劃怎樣將大玉米的附加值提高?怎樣將玉米“吃幹榨凈”?

在內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澱粉生産線值正加足馬力生産。而15年前,正是內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進駐,開啟了開魯縣玉米深加工的嶄新一頁。為確保玉米深加工企業進得來、發展的好,開魯縣落實落細重點項目、重點企業一名縣處級領導包聯、一個部門推進、一個專人服務的“三個一”制度,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幫助企業解決好生産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並通過引進熱電聯産項目、鼓勵企業自建電廠、用好電力優惠政策等方式,降低企業用電、用汽成本,打造全國玉米生物科技産業成本“洼地”。

玉米深加工項目接踵而至,開魯縣大玉米的身價也翻倍增長。

在內蒙古華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發酵車間內機聲隆隆,所有設備滿負荷生産。公司延伸了玉米深加工産業鏈,拓展玉米下游産品。一期投資4億元建設發酵體積5000立方米,年産能力5000噸土黴素系列産品的生産線。憑藉在發酵領域的專業水準和成熟技術,在産業競爭中迅速崛起,2018實現年銷售收入4億元,産品供不應求。

通過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開魯縣先後引進了以澱粉為原料生産土黴素鹼和黃原膠的發酵企業華曙生物和黃河龍生物;通過華曙又引進了以土黴素為主要原料生産強力黴素的企業開封制藥。企業之間形成的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形成了玉米——澱粉——土黴素——強力黴素四級産業鏈,創新能力和産業層次逐步增強,産品檔次和附加值不斷提高,推動了玉米生物科技産業集群式發展。依託玉米資源優勢,加強玉米生物科技産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聯,形成玉米生物科技産業聯盟,助推縣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從有到優 玉米深加工走向高端

開魯縣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主動承接産業轉移,推動産業集聚發展,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實現了玉米、澱粉全部深加工就地轉化增值,形成了集群化發展態勢。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玉米深加工向高端延伸。內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馬正鵬向記者介紹,“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該企業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3500平方米集研發、實驗、中試與品質檢驗于一體的自治區級研發中心,公司已獲自主智慧財産權專利6項,並參與多項産品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國內多家知名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助力産品研發。”

開魯縣以推進農民發展現代農牧業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目標,把玉米生物科技做為發展重點,實現農牧業産業化利益聯結機制的創新,落實重點龍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推動農牧業産業化經營又好又快發展。目前已發展農牧業産業化加工、流通、市場等龍頭企業42家,其中自治區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4家。

開魯縣以項目建設為動力,把玉米生物科技産業作為發展重點,全力做大做強。

黃澄澄的玉米粒,經過不同的工序、工藝,玉米便轉化成為玉米澱粉、蛋白粉、玉米油,如今産品已由澱粉、酒精初中級加工向酸、糖、醇、膠、藥精深加工升級,形成了抗生素系列、維生素系列、酒精和燃料乙醇系列、綠色食品藥品添加劑系列、氨基酸系列、玉米芯、玉米秸稈等副産品系列産業脈絡。開魯縣憑藉跳出農業抓工業,依託農業辦企業的思路,成功走出了一條在農業資源富集地區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

採訪結束了,發展的話題還在繼續,你看,內蒙古聖雪大成制藥有限公司高端醫藥項目基地,1000畝的土地上,一座座廠房正拔地而起……(原標題:黃玉米的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