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奈曼旗土城子:漫山杏花開似海 綠水青山“杏”福路

發佈時間:2019-04-24 17:55:11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軒玉燕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幾年來,層巒疊嶂的荒山溝變成了風景宜人的扁杏林,平頂山村民認準了保産增收的扁杏樹才是脫貧致富的“鐵桿莊稼”,不僅帶來了金山銀山,也帶來了綠水青山.

 “春風吹拂平頂山,杏樹花開遍山澗。疑似三月將白雪,聞香方知杏花田。”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土城子鄉平頂山村地形地貌屬淺山丘陵,春到北國,一坡坡的梯田上杏花怒放,風景宜人。站在山間高處眺望,便可以看見一片雪白的杏花海。近萬畝杏花競相綻放,樹枝上面綴滿了一簇簇的花朵,初開的粉紅柔美,盛放的由粉轉白,將山村點綴得分外美麗。

杏花綻放鬧春來

在這杏花最美的時候,4月20日,奈曼旗土城子鄉杏花節如約而至,平頂山這個安靜的小山村一下子熱鬧起來。一樹樹花開成海,一朵朵枝頭鬧春,人們漫步在花影婆娑下,嗅著空氣中瀰漫的杏花香氣,感受著春天的氣息與“杏”福的味道。

  “這邊杏花開得挺好,滿山都挺漂亮的,空氣也特別好,今天帶孩子滿山跑,玩得特別開心。”遊客劉麗梅為了參加杏花節,前一天晚上就抵達了土城子鄉。每逢四月花季,都會有大批遊客像她一樣循香而來,走進杏花如雨的詩意小村平頂山村。

可是誰能想到,如今春滿杏林的平頂山村僅僅在十多年前還是個經濟薄弱村,更是與“美麗鄉村”沾不上邊。村黨支部書記杜福明指著如今開滿杏花的小山村回憶道,“這山上都不是水澆地,全都是靠天吃飯,年頭好了能多賺點,年頭不好,農民辛苦一年下來,絕收都是有可能的。”

原來,位於淺山丘陵的平頂山村一直飽受乾旱缺水的困擾,這個“瓶頸”長期以來制約著當地的農業發展,直到扁杏這一生態兼經濟實用型林果業被當地人認可。

漫山遍野的杏花

種植大扁杏,村黨支部書記杜福明是帶頭人,當時村民卻是應者寥寥,杜福明在鄰里鄉親們眼中也成了“不是個認真種地的人”。但杜福明並沒有退縮:“咱們這種地區一到大旱的年頭,真是幾乎顆粒不收。但是大扁杏産業是爺爺栽上、重孫子都得利,是一勞永逸的事。”是守著傳統種植繼續受窮,還是迎著困難朝著“杏”福路繼續走下去?杜福明選擇了第二條路。

杜福明(前)在自家杏林中(資料圖)

千難萬難,觀念轉變最難。為了讓農民走出廣種薄收的老套路,杜福明走村入戶與農民嘮家常,算經濟賬,深入細緻做思想工作。他給鄉親們算了一筆細賬:雖然扁杏見效慢,五年後才能拿到收益,但樹苗對土地要求不高,種植技術簡單,耐旱耐寒、抗澇抗鹽;而且扁杏渾身是寶,果肉可以做成杏幹、果脯、果醬,杏仁可以做杏仁乳飲品,杏核可以做枕頭,加工成活性炭還便於保存,能有效抵抗市場風險。

“一年來個萬八千的,收入挺可觀的,而且收杏時正好是閒季,侍弄別的莊稼也不影響。”村民徐秀春家的扁杏林共有20多畝,每年僅靠賣杏核就能給他家帶來不錯的收益。

村民徐秀春查看自家的杏樹

與此同時,種植杏林的生態效益也得到了認可。村裏鼓勵引導群眾將皆伐地塊、25度坡以上退耕還林地塊、荒山荒溝荒坡種植扁杏,“讓農田退出來,把綠色種上去”。幾年來,層巒疊嶂的荒山溝變成了風景宜人的扁杏林,大旱帶來的減産減收讓平頂山村民認準了保産增收的扁杏樹才是脫貧致富的“鐵桿莊稼”,不僅帶來了金山銀山,也帶來了綠水青山,一條節水、綠色、高效的特色産業之路正越鋪越寬。

遊客們觀看文藝演出

通過發展扁杏經濟林,平頂山村一手托起了綠水青山夢,一手開闢了農民致富路。如今,全村三分之二的農戶都栽植了大扁杏,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但杜福明還不滿足,他覺得只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才算真正摸上了“杏”福路。看到平頂山村風景宜人,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杜福明打起了“觀光旅遊”的主意。

遊客在農家樂聚餐

2016年,平頂山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持重點村。此後平頂山村積極發揮山區地貌、古城遺跡、杏樹花開的獨特優勢,打造杏花節等季節性旅遊,每到春花盛開時,都能吸引八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我們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這一山一嶺、綠色家園就是子孫後代的綠色銀行。這扁杏把旅遊也帶動起來了,我開著個農家樂,到年底預計收入總得有一萬來塊錢吧。”村民齊金英看準時機,在村裏開了個農家樂,吃上了旅遊這碗飯。

村民齊金英在自家農家樂裏忙碌

春天看杏花,夏天聞果香,秋天看紅葉。平頂山扁杏林的美景也帶動了全鄉旅遊業的發展。目前,當地已在土城子鄉平頂山村和杏樹園子村成功打造了兩處扁杏和山杏種植基地,到2020年,土城子鄉將在全鄉打造10萬畝的扁杏基地,讓更多的荒山荒溝恢復成綠水青山,做好生態旅遊大文章。

春暖花開“杏”福來

(文:軒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