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最美草原|川西高寒草原:群山聳立 江河奔流

發佈時間:2019-04-12 13:08:13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副刊丨作者:張一諾 苑鐵軍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川西高原上,群山聳立,江河奔流,長江上游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

編者按:  

中國是草原大國,擁有天然草原60億畝,佔國土面積的41.7%,約佔全球草原面積12%,居世界首位。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祁連山、那曲、伊犁、川西……《中國國家地理》評出的中國六大最美草原遼遠無垠、純凈無染,碧草千里、鮮花如錦,美麗富饒、充滿生機。陽春三月,時光正好,中國網草原頻道通過攝影師的鏡頭帶您走進 “中國最美六大草原” ,領略奇麗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川西高寒草原

川西高寒草原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這裡的草地海拔3800-4500米,山原和丘狀高原地貌發育充分,平坦寬闊,以理塘、甘孜、新龍、白玉等縣及巴塘草原為核心,面積7萬平方公里。

川西高原上,群山聳立,江河奔流,長江上游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

川西高原除雅安有大量漢族居民外,其餘大部分是康巴藏族。在雪域高原上,藏族人民生生不息,創造了燦爛的藏族文化。

這裡,有藏族人崇敬的雅拉雪山和塔公草原。塔公寺裏,供奉了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時陪嫁的菩薩。如詩如畫的新都橋鎮位於國道318川藏線南北岔路口,是攝影愛好者心嚮往之的重要地點……這裡,還有哪些引人入勝的草原故事呢?讓我們走進川西高原,體驗那裏若爾蓋草原、紅原草原等草原魅力……

牧歸

若爾蓋沼澤:我國最大的泥炭沼澤

若爾蓋草原由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四縣組成,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的綠寶石,海拔高度在3300-3600米之間。因為氣候寒冷,排水不暢,若爾蓋草原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泥炭沼澤——若爾蓋沼澤。若爾蓋泥炭平均厚度約1米左右,成為黃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

若爾蓋草原動植物種類繁多,棲息著草原狼、黑頸鶴、白天鵝、藏鴛鴦、白鸛、梅花鹿、小熊貓等大量候鳥和陸生野生動物,沼澤邊緣地帶,盛産麝香、蟲草、貝母、鹿茸、雪蓮等名貴藥材。

原上珍珠


中國黑頸鶴之鄉

黑頸鶴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湖泊及河灘地帶,繁殖于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位於阿壩州的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是黑頸鶴的重要繁殖地,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頸鶴之鄉”稱號。

每年冬季,生活在若爾蓋濕地的黑頸鶴就會遷徙飛往它們的越冬地——雲南省昭通市大包山。次年春暖花開,黑頸鶴又開始往回飛,回到故鄉若爾蓋。

若爾蓋鳥類資源豐富,共有鳥類16目61科356種,佔全省鳥類種類的45%、全國鳥類種類的22.8%。其中,有23種為中國特有鳥類,佔我國特有鳥類的30.26%。若爾蓋是國內外知名的觀鳥目的地,被業界評為“四川十大觀鳥勝地之首”。

在“中國黑頸鶴之鄉”,還有許多值得飽覽的美景:因湖面五彩斑斕而得名的天然濕地花湖,形如“S”的黃河九曲第一灣,以火山岩為主的高山峽谷景觀扎薩格,分佈有雲杉、冷杉、柏樹、樺樹等高寒針葉林樹種的包座原始森林,因常年鹿鳴不絕而得名的鹿鳴谷等。

黑頸鶴

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紅原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1960年由周恩來總理命名建縣。沿著省道209線,從壤口到龍日壩,再到紅原縣城,紅色傳統文化之行,既讓我們呼吸到自然清新的空氣,更滌蕩了我們的內心和靈魂。

細觀紅原,近處綠草茵茵,遠處山巒疊黛。壤口鄉的俄木塘草原花海,面積達3萬多畝。恰逢花期時,各種顏色的小花,漫山遍野,一望無際。

紅原還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重點生態濕地保護區,是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的高寒牧區。近年來,紅原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兩山”理念,結合紅原自然、經濟、文化、歷史特點,提出了建設草原經濟示範基地、民族團結和諧福地的發展思路,紮實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著力培育生態綠色産業、加快發展生態旅遊、大力倡導生態文明,走出了一條具有紅原特色的綠色、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

牧童


秒懂川西高寒草原

川西高寒草原位於四川甘孜州中部,核心面積7萬平方公里,山原和丘狀高原地貌發育充分,平坦寬闊。夏季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水熱條件好,陽坡和山原面為華麗的亞高山草甸和高寒草甸。其草地美感在青藏高寒草原中數一數二。

川西草原也是我國傳統的草原牧區,牦牛體形大,産奶多,草地上還盛産冬蟲夏草、貝母等珍貴藥材。享譽世界的康定情歌,艷麗跳躍的鍋莊舞等都讓人流連忘返。

鳥瞰川西草原,猶如一片綠色海洋,看不見裸露的黃土,堪稱防止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綠色衛士。

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地理與氣候原因促成了這一方土地獨特的景觀和複雜的高原氣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真實寫照。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副刊、作者:張一諾 苑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