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種樹去”———兩會上的“增綠”聲音

發佈時間:2019-03-15 10:56:04丨來源:人民政協報丨作者:王碩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通過發展林草業助力生態建設、脫貧攻堅也是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2019年3月12日,中國植樹節迎來了40歲生日。

從1979年將每年的3月12日設為植樹節開始,40年來,一場世界最大規模的國土綠化行動接力展開。數據顯示:與40年前相比,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森林面積增加了80%,人工林面積長期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一個多月之前,一張衛星圖片讓整個世界為中國扮綠地球的努力豎起了大拇指。

2月12日,美國航太局為地球拍攝的衛星圖片顯示:面積相當於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綠地重回這個星球。過去近20年裏,全球綠葉面積增加了5%。相關研究結果稱,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首;其中,42%來自植樹造林。

3月12日,國家林草局發佈國土綠化公報:2018年全國共完成造林707.4萬公頃,森林撫育851.9萬公頃,治理退化草原666萬公頃以上。目前,全國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20%,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37.9%,城市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1平方米。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指出,按照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我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6%。這就要求我國每年須完成造林任務1億畝以上。未來,我國持續擴大造林綠化面積,通過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對森林、草原和林地、濕地進行全面保護,防止林草資源過度消耗,切實鞏固擴大國土綠化成果。

張建龍強調,與以往的國土綠化相比,新時代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有著很大的不同。未來,將在堅持政府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國土綠化有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具體措施包括推廣先造後補、以獎代補、贖買租賃、購買勞務、注入資本金、以地換綠等,引導企業、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加大投入,多渠道籌措國土綠化資金。

通過發展林草業助力生態建設、脫貧攻堅也是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范國強呼籲要進一步提高國家儲備林建設品質,從提高規劃的科技含量、強化科技支撐意識、健全國儲林技術標準體系、開展國儲林的定位監測四方面著手,全面推進人工林撫育管理,提高經營水準。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智慧財産權辦公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馬全林將關注點放在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上。他認為,甘肅等西部欠發達地區目前生態脆弱與脫貧攻堅任務還很艱巨,建議要在這些區域繼續加大退耕還林還草範圍和規模,並提高西部欠發達地區退耕還林的補助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加快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把三峽庫區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示範區,開展先行先試。特別指出,在建設過程中,既要考慮人民生産生活,也要考慮生態建設可持續性,要走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道路。

特別是面對今後兩年,脫貧攻堅剩下的大多是“硬骨頭”的背景,由於這些區域大多地處林區、山區,委員們呼籲要更好地發揮林草産業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扶持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諸如油茶、蘋果等優勢特色經濟林;並持續加強産業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推廣,推動經濟林産業發展整體增産增效。

國土綠化的巨大成就,不僅改變了生態環境面貌,助力脫貧致富,還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所説,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中國一個獨特的制度優勢,40年來,大約有150多億人次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中,義務植樹總造林株數約700多億株;更重要的是通過全民義務植樹,使全民對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增加生態意識、綠色意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逐步興起,實現了義務植樹盡責多樣化、常態化。委員們認為,全民綠化、全民推動綠色發展的建設格局正在形成。

迎著春光,在這草長鶯飛的時節,走,種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