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召明:生態建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發佈時間:2019-03-14 10:21:19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陳夢謠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表示,要找到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最佳措施,尊重大自然,沙漠也是地球的器官之一。

  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提到生態修復,他表示,要找到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最佳措施,尊重大自然,沙漠也是地球的器官之一。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今年兩會您帶來了什麼樣的提案?

  王召明:今年帶來的第一個提案是關於“特色種業”的保護與應用,另一個提案是“生態指數”監測評價系統的建立。

  主持人:您認為具備什麼特色的種業才叫“特色種業”呢?這樣的種業和一般的種業有什麼區別?

  王召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更養一方植物,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産,如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內蒙古武川的馬鈴薯。特産對於種業來説,就是種子找到了適合自己生長的環境,每個地方都有適合生長的種子,就像中藥裏的“道地藥材”一樣。

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攝影:陳延特)

  主持人:在提案中,您提到了“生態指數”,請具體介紹一下。

  王召明:“生態指數”是對每個地方生態的綜合評價,每個地方的生態要素都是不一樣的。首先,水、土壤、氣候構成了各地的自然要素,在此基礎上還有對應的産業,如生態圈內生産的肉、蛋、奶、蔬菜、果類、糧食等,另外還有産業數據。

  主持人:今年您帶來“建設‘生態指數’監測評價系統”的提案,請問這個體系的構建對生態環境保護能夠起到哪些作用?

  王召明:生態建設不僅是種樹、種草,更重要的是生態系統的修復。在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生態系統內各個要素,包括水、土壤、氣候、生物等,構建一個大迴圈。

  在生態系統內要了解“生態指數”,這在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荒漠地區幾平方米就有一棵樹,有的荒漠草原則很荒涼,不能長喬木,只能有灌木和低矮的草類,但這就是它的最佳生態指數。提到生態修復,不一定只有造林,要找到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最佳措施,尊重大自然。沙漠也是地球的器官之一,但是當沙漠侵蝕了農田、道路、村莊、草原、森林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要治理了。生態系統的修復著重是生態恢復。

  “生態指數”建立在生態大數據上,通過生態大數據可以了解每個地方的自然要素情況、産業要素情況。生態建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只要有人的活動和氣候的變化,就會有生態的變化。通過“生態指數”的建立,我們可以讓生態系統變得更好,更符合當地的自然要素條件。

  各地産業發展要符合各地生態系統的狀態,不能破壞干擾生態系統。産業發展一定會影響生態系統,但是我們要把它的影響減到最小,形成一種平衡。

  主持人:如果把大數據和“特色種業”結合在一起,將會結出怎樣的果實?

  王召明:“特色種業”一定要建立在生態大數據之上,通過生態大數據來選擇具體的特色種業。有了生態大數據,各地的特色種業是什麼我們自然會很清楚,如果沒有生態大數據,特色種業則會不好選擇。

  主持人: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已經連續多年履職了,能談談您的心得體會嗎?

  王召明:我的心得體會是提案和建議一定要基於自己平時調研的結果,而且一定要去自己熟悉的領域和專業調研,要從基礎去了解,這樣才能更有説服力。(原標題:王召明:生態建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