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傳承和挖掘”

發佈時間:2019-03-11 14:44:36丨來源:呼和浩特晚報丨作者:王劭凱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傳承和挖掘。

每當提到孔雀舞,我們想到的一定是我國著名舞蹈家楊麗萍。3月9日、10日,由其導演的首部海洋題材超民俗作品《平潭映象》在青城超震撼上演。期間,楊麗萍還抽空在內蒙古烏蘭恰特舉行了粉絲見面會,與大家分享了舞劇《平潭映象》的創作過程以及背後的故事。

談創作:尊重傳承是我的宗旨

其實熟悉楊麗萍的人都知道,這是她第二次來內蒙古呼和浩特烏蘭恰特演出了。在當天的見面會上,她表示:“2012年的時候,我就曾經在這個舞臺上演出過,今天再次回到這個舞臺對我來説並不陌生。其實《平潭映象》在去年的時候就有過一輪全國巡演,但今天晚上這場演出是《平潭映象》2019年全國巡演的第一場,所以我很高興和呼和浩特的粉絲們來一起開啟2019年全國巡演的序幕。”

《平潭映象》是楊麗萍創作的第八部個人舞蹈作品。全劇分為四幕,共14個篇章,重點講述了海壇的先民君山王與海的女兒平潭藍相識相戀、情感交織,並共同抵禦外敵入侵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採訪中,對於這部舞劇楊麗萍向現場的媒體和粉絲介紹:“這部劇是描寫平潭的一個神話故事。我原來都是做少數民族題材的,而這部舞劇是我第一次涉足海洋題材,裏面有很多當地古老的風土人情以及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它和《雲南映象》完全不一樣。因為《雲南映象》是比較原生態的,而這部舞劇是有點魔幻的,有點像《山海經》,裏面有很多動物,小朋友肯定會很喜歡的。《雲南映象》更原生態,《孔雀》更浪漫,《十面埋伏》更冷峻,而《平潭映象》則比較魔幻。”

對於這部舞劇中在傳統文化上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傳承?採訪中楊麗萍同在場的記者分享:“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多元文化的民族,而我們很多的民族民俗文化都在民間,所以民間的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傳承和挖掘。其實這方面在創作時還是挺困難的,因為很多東西已經失傳了,比如説很多木偶都是從最原始的一些資料裏面去挖掘去整理出來的。我覺得作為一個舞蹈家,應該尊重自己祖先的東西,這就是我創作的一個宗旨。所以這部舞劇的創作前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因為在創作過程中是需要我靜下心來去體驗去尋找的。”

談後輩:舞臺是屬於年輕人的

關於楊麗萍的接班人,一直都是一個謎。採訪中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了解到,《平潭映象》採用的全部都是新人。在當日的採訪中,楊麗萍現場説:“其實這臺舞劇最值得一提的是年輕人,因為整臺舞劇都是靠年輕人或者説這些年輕的後輩們來完成的。一直以來我都給自己定了一個長期的計劃,那就是培養後輩,給大家一個機會。我看今天來了好多小朋友,大家都是熱愛舞蹈的人。其實時間過得很快,這些小朋友馬上就會長大,而舞臺是屬於年輕人的。大家都知道,我們這些前輩就是要給年輕的後來舞者一個展示他們才華的平臺。”

除了對年輕舞蹈演員的肯定,在當日的見面會上,楊麗萍還特別向記者透露《平潭映象》的舞檯燈光秀有著非常之高的觀賞性。“演出中有400多個燈光秀,變化是特別多的,也是特別難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前段時間演出的《十面埋伏》,那個才100多個燈光秀,所以這次《平潭映象》絕對可以給呼和浩特的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現場記錄】

觀眾反響熱烈紛紛點讚

《平潭映象》通過動力學數控機械燈光、全息投影舞臺特效,以大型多人群舞方式和投影相結合,大場景LED舞美及投影影像的配合,展示平潭千年的繁華萬象,演繹原生態海島生活場景。整個舞臺設計還打造沉浸式的體驗交互觀感,融合藝術與科技,實現虛擬空間的真實再現,打破了傳統舞臺背景的空間局限性,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整場演出共有200多套服裝,50余個造型,劇中的各個角色的服裝,從設計到顏色、風格,都體現著不同的人物特點,在飽含情感的舞蹈配合下,凸顯出各個鮮明的角色。許多觀眾觀看完演出後,都表示很震撼。演出結束後,寧女士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看演出時,我自己哭了兩次,結束後還很激動,久久不能平復心情。《平潭映象》很有故事性,多媒體的舞臺表現力很豐滿,很好看,而且畫面能夠帶動情緒。作為楊麗萍的鐵粉,我看過她之前的所有作品,但這次的風格與以往不同,整體的視覺效果更有衝擊力。”除了故事劇情感人,整部舞劇也還原了濃郁的閩東氣息,比如説舞龍、舞獅、媽祖、麒麟、藤牌操等地域文化符號,唯美又直觀的展示了平潭的海絲文化。“整部劇目傳達著千百年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義戰勝邪惡的正能量,感染力很強。因為我是學舞蹈的,所以男女主角精湛的舞技也很讓我佩服”市民薛女士告訴記者。

(作者:王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