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界紅建議:減稅降負 讓“簡便廉捷驗”的蒙藥守護人民健康

發佈時間:2019-03-08 17:05:52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邢界紅提出建議,希望加大對蒙藥生産企業的增值稅政策扶持力度,以專項資金開啟正向引導,以促進蒙藥生産企業優化重組、技術改造、創新創業。

  中國網3月8日訊(記者 蘇文彥)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邢界紅提出建議,希望加大對蒙藥生産企業的增值稅政策扶持力度,以專項資金開啟正向引導,以促進蒙藥生産企業優化重組、技術改造、創新創業,守護人民健康。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攝影:張領)

  蒙醫藥相關産業兼具生態與經濟效益

  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蒙醫藥又是我國民族醫藥中的一顆明珠。由於它具有藥食同源、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等特點,在蒙古族人口聚居區、特別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這一全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較多的消費人群。

  今年48歲的邢界紅自1994年從內蒙古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一直在通遼從事蒙藥的生産與研發工作,與這座“中國蒙醫藥之都”、與蒙醫藥事業結下了一生之緣。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邢界紅更是將履職盡責與本職工作相結合,為振興發展蒙醫藥、服務人民群眾健康貢獻力量。

  今年全國兩會,邢界紅帶來了《關於支援蒙藥生産企業發展 加大增值稅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議》,從藥材種植、藥品開發、産業發展等各個角度闡釋了當前發展蒙醫藥相關産業的必要性。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邢界紅

  邢界紅説,蒙藥材抗寒、耐旱、抗鹽鹼、耐瘠薄,在內蒙古地區種植蒙藥材既可以防風固沙、節水環保、改善小氣候,又可以有效拉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蒙藥療效顯著、價格低廉,能夠有效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對於綜合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城鄉居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的欠發達邊疆民族地區來説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作為蒙古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對蒙醫藥的研究、開發也是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捍衛我國傳統醫藥國際地位的重要內容,打造少數民族醫藥品牌也對發展民族製造業、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具有積極意義。如今,蒙藥産業已成為內蒙古“十三五”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

內蒙古通遼市蒙醫藥博物館展出的蒙醫看診雕塑(攝影:陳立庚)

  蒙藥生産企業面臨一系列困難 亟待政策和資金支援

  邢界紅介紹,蒙中藥材産業基地、蒙中藥材集散地與蒙藥生産企業“三劍合璧”、協同發展,有助於打造“中國蒙醫藥之都”、構建內蒙古自治區特色産業集群。但由於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所限,蒙藥生産企業起步晚、基礎弱,尚處於規模經濟的培育階段。

  目前,蒙藥在國內外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遠不及藏藥、苗藥,蒙藥生産企業規模小、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少、存在融資困難問題,大大制約了蒙藥生産企業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邢界紅説,現在蒙藥生産企業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主要是企業所得稅類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和高新技術産業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期較短,降成本、釋放改革紅利力度不明顯;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扶持民營企業政策主要以小型微利企業為對象,蒙藥生産企業難以適用;企業規模小且分散在各地區,對話政府並取得本地區政策優待的能力弱,與銀行金融機構的風控體系、放貸模式不適配導致融資困難。

  邢界紅表示,當前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和行業洗牌,蒙藥産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了使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簡、便、廉、捷、驗的蒙藥,打造少數民族地區新的特色經濟增長點,有必要繼續加大減稅降負力度,增加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推動蒙藥産業發展。

內蒙古通遼市的蒙藥生産企業

  多措並舉發展蒙醫藥事業 維護人民健康

  “縮小地區間、民族間的發展差距,需要特殊的扶持措施”,邢界紅建議加大對蒙藥生産企業的增值稅政策扶持力度,以專項資金開啟正向引導,政府主導建立品質追溯體系,加大人才培養教育力度,以促進蒙藥生産企業優化重組、技術改造和創新創業,助力蒙醫藥産業發展。

  邢界紅表示,蒙藥生産企業發展週期長、研發投入大,需要大量資金支援,如能對以生産銷售蒙藥為主的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徵即退,可以有效降低稅負,減輕企業資金壓力,使之在新産品研發、技術升級、設備更新方面投入更多,進而大大提升産品科技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更有力地維護人民健康。

  另一方面,邢界紅希望能夠將蒙藥材加工列入農産品加工範疇,按照國家惠農的相關政策給予企業相應補貼;對於引進先進技術和環保設備用於生産蒙藥所發生的貸款給予財政貼息鼓勵;對於開展蒙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的企業加大貸款支援力度;政府主導建立品質追溯體系,實現蒙藥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逐步發展為地道藥材保真體系,從源頭上保證蒙藥品質。

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千畝藥材基地裏,淡紫色的桔梗正在盛開,宛如花海

  與此同時,邢界紅也十分關注蒙醫藥人才的培養教育。“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邢界紅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大蒙醫藥人才培養力度,為蒙醫藥事業的振興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相關閱讀】

       “中國蒙醫藥之都”——通遼

  蒙醫藥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名醫輩出,建樹卓越。蒙藥材資源多達2200余種,在實踐中積累了萬餘種療效顯著的方劑,在我國民族醫藥學發展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和地位。2008年,蒙醫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蒙醫藥理論體系系統完整、用藥結構自成一體,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它診療手段簡便、靈活、豐富,藥物天然、綠色、藥食同源,療效相對確切,服務價格低廉,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在保障各族群眾健康方面發揮著作用。

清代的蒙醫使用的藥袋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是蒙醫藥的重要發祥地,有“中國蒙醫藥之都”之稱,蒙醫藥學四大經典代表作之一《蒙藥正典》的編纂者佔布拉道爾吉就出生在通遼奈曼旗。近年來,通遼市著力打造蒙醫藥這張城市名片,現有蒙醫國醫大師2人、蒙醫藥專業技術人才1357人。

  另一方面,坐擁適合蒙中藥材生長的自然條件,近年來通遼市各旗縣紛紛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蒙中藥材種植業快速發展。目前,通遼市已經建成蒙中藥材種苗基地10處,種植地道蒙中藥材27.7萬畝,為國內面積最大,既為農民開拓了增收新途徑,又助推了全市蒙醫藥産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