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藝人肖崗:藉天然而巧施藝

發佈時間:2019-02-19 10:22:09丨來源:內蒙古新聞網丨作者:張靖爽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藉天然而巧施藝。

“腐根斷枝隨水流,一生輝煌至此休。幸遇惜才癡雕客,枯木逢春再韆鞦。”山中一枯木本是“隨波逐流”,幸遇慧眼獨具的根雕客,成就了一段“枯木成才”的佳話。60歲的肖崗就是一位癡雕客,他20多年如一日癡情根雕藝術。

肖崗1958年出生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在那個生活條件並不好的年代,兒時的肖崗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愛好,唯獨喜歡畫畫。由於悟性出眾,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他的素描、速寫作品畫得有模有樣。

肖崗在進行創作(攝影:董巍巍)

21歲時,肖崗來到烏海市,在烏達三礦農管區幹臨時工。由於所從事的裝卸工是份苦差事,肖崗有些吃不消,決定換個工種,於是去找領導。領導問他:“有啥特長?”他不假思索地説:“我會木工。”實際上,他僅僅看過做木匠的哥哥幹活兒。“謊言”被當真,領導真讓肖崗幹上了木工活。肖崗是個有心人,在工地幹活的過程中,他有樣學樣,倒也能勝任基本的工作,可他不滿足,自己研究著看建築圖紙。肖崗從最基礎學起,字母符號看不懂,就用漢字標上,死記硬背,苦心鑽研。兩個月後,他還真會看了建築圖紙。一技在身,肖崗被任命為工作小組的技術負責人。

肖崗的作品(攝影:張靖爽)

1990年,“熬”了多年的肖崗轉成了單位的正式工。同年,他升職為烏達三礦木器廠的廠長。整天和木料打交道,為他和根雕藝術結緣創造了條件。1994年,烏達礦務局要舉辦一次書法繪畫根雕作品大賽,並給木器廠下了任務,一定要創作出一批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根雕來。“軍令如山”,肖崗馬上著手操辦,他請來了根雕能人賈金泉老師當技術顧問,帶著同事們“鼓搗”根雕。賈金泉確是行家裏手,經過他的悉心指導和示範,數件根雕作品相繼“問世”。其中,當以《中國龍》最為精緻。“《中國龍》高2米、長6米,騰躍間霸氣外露,可以説,精彩至極。”肖崗説,“一件《中國龍》讓我迷上了這股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更愛上了它!”後來,《中國龍》被神華神東公司永久收藏。

自此,肖崗“玩”上了根雕。憑著心靈手巧,無師自通的他竟然很快做出了平生第一件作品《侍女》。也許在外人眼中,《侍女》已然具備了根雕的特質,還算不錯。肖崗卻有自知之明:“創作的過程中,我就感覺心裏沒底,想雕啥不知道,咋雕也是‘刺窩裏摘花’——無從下手。結果,出來的作品線條不夠流暢,表情細節不到位。”

一次不行,再來。肖崗從選材做起,為了“淘”到心儀的根材,他的腳步遍及烏達的礦區、農區,轉遍了河邊、溝坎。每一次出行,肖崗騎上自行車,後面拖拽著一輛自製的小推車,遇到可塑的根材,他就裝上車帶回來,途中,時不時有異樣的目光投來。不光外人,家人也對他這種“不務正業”不解、不滿。儘管如此,肖崗依然“我行我素”,他在乎的還是那些毫不起眼的“爛”樹根。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這句根雕行業的行話肖崗時刻遵循著,他重視根材的材質,首選國槐根、沙棗根以及老榆樹根,果樹根退而求其次,同時,他亦看重根材的“原生態”。一次,他偶遇一處小公園裏挖枯樹,幾乎不費力就得到了一截上好的沙棗根。觀察了一段時間後,他將沙棗根簡單處理,做成了至今最為滿意的作品《駱駝》。另一件根雕作品《樹之魂》也是肖崗的得意之作。“玉不琢不成器,根不雕不成樣。《樹之魂》的原始造型質樸、大氣,細微處你可以看到,一名婀娜多姿的少女倚靠大樹的場景若隱若現。於是,我順勢而為,促成了作品的誕生。《樹之魂》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注入了我的思想,我非常滿意。”

肖崗説,製作根雕並非易事,首先要觀察,看它像什麼,然後是定稿,也就是確定創作方向,再就是“動手”的過程,去除不需要的枝杈,精雕細琢,最後是刷漆。20多年的時間,時光輪轉,雕刻工具換了一茬又一茬,由手工到電動,而他的堅守從未改變,100余件作品是他的成果、樂趣和走下去的理由。肖崗的作品大致分人物、動物兩大類,以小型的擺件居多。而且,許多人喜歡他的作品,美國古生物學家海爾曼曾評價説:“我非常敬佩肖先生具有創造性和罕見的根雕,我們珍視他送的作品,並會在家裏展示。”

採訪中,記者發現,肖崗獨具匠心,多才多藝,他的漫畫技藝也很出色,還出過作品集;他會古植物化石拼接,數次協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軍博士及其團隊對“植物龐貝城”的搶救性發掘。另外,家裏的鐘錶、茶几、吊燈等也是他純手工打造,就連家裏裝修這樣相對複雜的活兒,他同樣不放手,全部自己完成。

肖崗不願拋頭露面,以至於不少人不知道他有根雕的絕活兒。今年,還是在朋友“攛掇”下,他拿出了三件作品參加了首屆烏海市“蘭亞杯”工藝美術創新作品大賽,並獲得三等獎。拿獎了,肖崗卻説:“我珍惜榮譽,但不會太放在心上,以後,我只想踏踏實實搞我的根雕創作,那就足夠了!”

(作者:董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