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泰呼籲:像珍視眼睛一樣珍視民族傳統文化

發佈時間:2019-01-27 18:27:1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李雯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阿古拉泰指出,文明內蒙古建設應該凸顯草原文化特色。應該將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運用於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社會風尚等各個領域。

中國網1月27日訊(記者 李雯)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在呼和浩特開幕,自治區主席布小林代表自治區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在報告中,布小林再次強調深入推進文明內蒙古建設。

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新聞出版界、體育界小組討論會現場(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新聞出版界、體育界小組討論會現場,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著名蒙古族詩人阿古拉泰表示,建設文明內蒙古,是幾代人的文化長跑,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阿古拉泰倡議,應從深化理論、雅化地名、加強草原文化系統教育、多方位發力整體建設文明內蒙古四個方面把行動落到實處。

深化理論,提煉草原文化核心概念

阿古拉泰表示,建設文明內蒙古,進一步提煉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精義勢在必行。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著名蒙古族詩人阿古拉泰在會場發言(攝影:馬建荃)

2017年,阿古拉泰提出“崇尚英雄”概念,人們開始用“尊重自然、堅守信義、開放包容、崇尚英雄”這四個片語表述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然而,這十六個字,在概括力和辨識度上,仍失之寬泛。

阿古拉泰認為,社科理論專家應吸納各方面建議,形成一個精準、深刻、簡捷、鮮明的定義,使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清晰明瞭。

雅化地名,凸顯草原文化特色

在不曲解原意、注意民族語言特點、保留歷史文化內涵之外,阿古拉泰認為,內蒙古的地名還應該富有詩意。

阿古拉泰接受中國網草原頻道採訪,並寫祝福語(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他指出,地名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文化底蘊的體現。在內蒙古,部分地名雅化與文化發展一直相攜並進。比如,鄂爾多斯在明代漢籍中稱為“阿兒禿斯”,呼和浩特由庫庫渾屯逐漸演化而來,都是極好的例證。

“然而,有些音譯則讓人感到遺憾。如‘討號板’,是河灘的意思,同樣是討號,也有譯成‘桃花板’的,‘桃花’比‘討號’可取,若改成‘濤浩拜’,字面上會賞心悅目。”阿古拉泰説。

強化學校教育,推進草原文化傳承

建設文明內蒙古,與每一個人的人文素養息息相關。對此,阿古拉泰認為,當下的教育課程體系中,關於草原文化教育的內容所見甚微,這成為文明內蒙古建設的瓶頸。

他建議在遵守教育部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有計劃、分步驟實施草原文化教育,並且以學校教育方式推進草原文化傳承,以制度化的教學大綱形式明確內容、範圍和方式。

“幼兒園講什麼,講多少;小學生學什麼,學多少;中學生如何以課外活動方式開展教育;大學生怎樣開設專題講座等,都值得討論。”阿古拉泰説,從幼兒抓起,直至高等教育,讓草原文化教育形成系統、形成鏈條。

多方位發力,整體建設文明內蒙古

阿古拉泰指出,文明內蒙古建設應該凸顯草原文化特色。應該將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運用於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社會風尚等各個領域。

2019年,阿古拉泰最期待:建設文明內蒙古整裝出征、闊步前行、卓有成效(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在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當中,應凸顯草原文化的標誌性特色,打矇元文化的牌,打迴圈經濟的牌,打綠色革命的牌,讓文明內蒙古鮮明生動、真切可感。”他説,在社會風尚建設上,通過紙媒、廣播、影視、網路等手段進行立體式的昭示、宣傳、推廣,講好草原文明故事,如安達分肉,轉場封灶等等。

此外,阿古拉泰建議應儘快著手編寫《草原文明讀本》,扼要講讀草原文明,讓草原文明在內蒙古家喻戶曉。

“文明不是一個空洞的詞彙,文化與生命的呼吸如影相隨。建設文明內蒙古,既要心動,又要行動,希望通過幾代草原兒女的不懈努力,讓世界看到新時代文明內蒙古的亮麗風采。”阿古拉泰呼呼,希望草原大地的每一個人,都像珍視自己眼睛一樣珍視傳統文化和燦爛的願景。

【人物簡介】

阿古拉泰,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著名蒙古族詩人、散文家、詞作家。在詩歌、散文、歌曲、舞臺藝術等各領域均有建樹,曾獲“索龍嘎”“薩日娜”“青海湖文學”“五個一工程”等獎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內蒙古傑出人才獎、突出貢獻專家、“五一”勞動獎章、內蒙古十大青年科研標兵、德藝雙馨文藝家等榮譽。

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內蒙古文聯副主席、內蒙古作協副主席、內蒙古青年報刊社社長、內蒙古青年思想文化研究傳播中心總編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教科文衛委副主任,一級作家、編審,一級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