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兢兢業業做好“針線活兒”

發佈時間:2019-01-22 11:34:24丨來源:人民日報丨作者:鄧建勝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達娃把自己的工作定位為“做針線活兒”,用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對“一根針”的理解、對“下足繡花功夫”的認識。

(繪圖:馬國英)

認識達娃,一年多了。

他是西藏隆子縣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那次去玉麥採訪,我住了四天三夜,或許是因為彼此不熟悉,或許是他久居邊陲沒有見過“大記者”,他跟我沒説上幾句話。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底給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讓玉麥這個曾經的“三人鄉”聞名遐邇,我跟達娃的交往也因此多了起來。由於卓嘎、央宗不會説普通話,無論在拉薩還是北京,達娃自然成了姐妹倆的“代言人”。在交往中我逐漸發現,達娃其實是個見過大世面的“80後”,有閱歷,有見識,甚至“神通廣大”!

有次他來拉薩,我約他到辦公室做客,坐下半個多小時,他接了不下5個電話。都是找他辦事的。有人問他何時回玉麥,讓他到哪個舖子取衣服、幫著買幾個節能燈泡;有人詢問達娃見到她家在拉薩讀初二的孩子沒有,捎去的水果孩子喜不喜歡吃。最後一個電話,是鄉里郵遞員打來的,他孩子讀大三了,請達娃幫忙在拉薩找家實習單位。

“基層幹部,就是群眾的服務員,我們幹的全是‘針線活兒’。”達娃不好意思地解釋道,難掩滿臉的滿足和自豪。

有一件事,他請我拿主意——次仁曲傑家的男孩快滿16周歲了,他想幫這孩子申請護林員的公益崗位。“孩子跟我最親,每次見到都追過來‘巴達娃啦,巴達娃啦(藏語,意思是達娃親叔叔)’地叫。”達娃動情地説,眼裏噙著淚水。

達娃説,鄉里沒有衛生院,男孩出生時難産,落下腦癱。他曾帶著孩子一起巡護邊境,全程七八十公里全靠步行,七八天下來,回來大家都瘦了十幾斤,這孩子特別能吃苦,懂事。“只要有人帶,他當護林員挺合適的。每年三四千元收入,多少能為家裏減輕點負擔。”達娃説。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基層工作的複雜。達娃把自己的工作定位為“做針線活兒”,用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對“一根針”的理解、對“下足繡花功夫”的認識。去年,拉薩市康樂小區安置了25戶來自1500多公里之外的三岩片區貧困群眾。他們很多沒有用過自來水、沒有見過紅綠燈。社區安排公寓樓內的黨員帶頭,教他們過馬路、用微波爐等。這樣的“針線活兒”,讓從大山走出來的鄉親,在都市新環境中找到親情和溫暖。

“針線活兒”體現的是責任與擔當。正是有千萬個像達娃這樣的基層黨員幹部,兢兢業業地做好手中的“針線活兒”,各族群眾才能發自內心地聽黨話,跟黨走。做好“針線活兒”,其實是一種無聲的堅守和奉獻,一步一個腳印,這是我們在追夢路上不可缺少的。

(原標題:兢兢業業做好“針線活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