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做活“水文章” “塞上江南”展新顏

發佈時間:2019-01-10 09:30:11丨來源:人民網丨作者:李建國丨責任編輯:李雯

2017年以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大力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塞上江南”展新顏。

內蒙古巴彥淖爾係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在這片土地上,自然資源豐富,天藍水凈,擁有很多湖泊海子,是著名的“塞上江南”“瓜果之鄉”。

2017年以來,巴彥淖爾市大力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塞上江南”展新顏。

烏梁素海風光

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

烏梁素海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自然濕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罕見的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環保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按照“生態補水、控源減污、修復治理、資源利用、持續發展”的治理思路,累計投資32.7億元,積極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尤其是201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把烏梁素海流域作為一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立覆蓋烏梁素海全流域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有效改善了烏梁素海水體環境,烏梁素海點源、面源、內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遏制點源污染。在烏梁素海流域上游源頭實施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減少泥沙流入黃河,阻止沙漠侵蝕河套平原;在流域末端開展礦山和草原生態修復,擴大植被覆蓋,減少水土流失。實施點源污水“零入海”行動,加強線上監管,推進工業園區和企業廢水迴圈利用,2018年全市中水回用率達到60%,力爭2019年年底全市5500多萬噸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全部再生利用,中水回用率達到100%,實現“零入海”目標。

推進內源污染治理。實施建設烏梁素海網格水道工程和烏梁素海生態過渡帶人工濕地及面源污染控制示範推廣項目,進一步加快湖區水體迴圈,減輕烏梁素海內源污染。

面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調整農業種植方式,改良耕地鹽鹼化,實施改鹽增草興牧工程,打造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全面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動,從源頭控制化肥、農藥、地膜的使用量,從而減輕對烏梁素海的外源污染。

持續加強生態補水,改善湖區水質。按照“補得進、蓄得住、排得出”的要求,近幾年每年平均向烏梁素海補水2.5億至3億立方米,促進改善烏梁素海水質。據統計,2005年以來,對烏梁素海連續13年的生態補水,已累計完成生態補水近20億立方米。

通過綜合治理措施,目前烏梁素海湖區水質污染明顯減輕,水質顯著好轉。據環保監測,目前湖區整體水質已由原來的地表水劣Ⅴ類轉變為整體Ⅴ類,局部區域水質達到Ⅳ類標準。

河套灌區總幹渠節水改造施工

河套灌區納入河長制管理體系

巴彥淖爾市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相對貧乏,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0毫米,蒸發量高達2200毫米,屬於沒有引黃灌溉就沒有農業的地區。黃河流經該市345公里,堤防279公里,現有引黃灌溉面積900多萬畝,年均引黃水量48億立方米左右。河套灌區是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和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也是國家重要的優質商品糧油生産加工輸出基地。

2017年8月,巴彥淖爾市印發了《巴彥淖爾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巴彥淖爾市結合水情實際,借助河長制平臺優勢,將河套灌區所有支以上的770條渠溝道全部納入河長制實施範圍和管理體系,並將市、旗縣區、蘇木鄉鎮三級河長制管理體系延伸到了村級,形成了市、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四級河長制管理體系,確保每條河流、每座湖泊海子、每條渠溝道都有具體責任人、工作職責、考核標準,形成權責明確、區域統籌的河湖渠係管理體制。

此外,各旗縣區河長辦針對河長組織體系製作了“河長組織結構圖”,河長體系一目了然,責任明確,各級河長齊抓共管河湖治理,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同時將有關河長工作政策、文件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匯集裝訂成冊,製作了河長宣傳口袋書、購物袋、紙杯、抽紙盒等,以多種形式對社會、農牧民等進行廣泛宣傳,提高群眾知曉參與率,為深入推進河長制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在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基礎上,巴彥淖爾市正在打造河長制“升級版”。目前全市湖泊名錄已核定編制完成,市級湖長制工作方案已出臺,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了湖長制。

站在新起點,整裝再出發。下一步,巴彥淖爾市將把鞏固完善河湖長制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高品質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嚴格落實點源污染治理、面源“四控”行動、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13個工作辦法。全面摸清和清理整治河湖管理範圍內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四亂”突出問題,發現一處,清理一處,銷號一處,2018年年底前“清四亂”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解決好河湖渠溝管理保護重大問題,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