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依託文旅發展,“馬背”上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發佈時間:2018-12-10 09:30:05丨來源:內蒙古新聞網丨作者:相恒義 巴依斯古楞 陳春艷 趙丹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鎮哈流圖嘎查牧民朝格吉勒圖是遠近聞名的養馬達人,也是該旗發展馬産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就在2018年,朝格吉勒圖家僅銷售酸馬奶一項便帶來13萬元收入。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鎮哈流圖嘎查牧民朝格吉勒圖是遠近聞名的養馬達人,也是該旗發展馬産業的領軍人物之一。

  就在2018年,朝格吉勒圖家僅銷售酸馬奶一項便帶來13萬元收入。“烏珠穆沁白馬耐寒耐旱耐力好,馬奶也值錢,按現在的市場需求看,白馬真可謂渾身是寶啊!”朝格吉勒圖談起白馬那是滔滔不絕。

  在草畜雙承包時,朝格吉勒圖的祖父分到了3匹白馬。此後一家三代人專注養馬,經過幾十年,他家從3匹馬發展到現在的150多匹。養馬也從祖父時代的愛好變成朝格吉勒圖一家重要的收入來源。

  在西烏旗,隨著時代發展,傳統馬産業從過去單純的生産工具轉變成為競技、旅遊、開發下游産品等多种經營之道。在如今的西烏旗,越來越多的牧民投身到馬産業中,依託“中國白馬之鄉”這一金字招牌,創新理念,使其衍生出更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帶動力,讓馬産業在廣袤草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過去只是因為愛馬而養馬,現在養馬也能掙大錢了。”朝格吉勒圖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變化。而這一變化與西烏旗大力發展馬産業的決策是分不開的。

  2012年,西烏旗被中國馬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白馬之鄉”;2016年被命名為中國馬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2017年獲得“中華民族大賽馬·傳統耐力賽”推動獎……

  依託這些文化旅遊發展的金字招牌,近年來,西烏旗全面加大力度,提升馬産業層次,打造馬産業鏈條,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繁育為基礎,以旅遊為載體,以文化為核心,帶動旅遊業、育馬業、馴馬業、體育産業,從而加強一、二、三産業融合,以此大幅度提高經濟産值,著力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經濟板塊,在馬背上搭建發展舞臺。

  近幾年,西烏旗與中國馬業協會合作,連續舉辦了“中國白馬之鄉”文化節。通過成功舉辦白馬文化節、白馬攝影展覽、冬季馬文化那達慕等一系列活動,西烏旗讓中外遊客感受“中國白馬之鄉”民俗文化、觀看精彩表演的同時,促進了與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地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有效提高了社會和經濟效益。去年,該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46億元,在白馬産業的拉動下,文化旅遊業成為全旗最重要的富民産業之一。

  經過連年政策引領和培育,西烏旗越來越多的牧戶轉變經營方式,投身馬産業,全旗馬匹數量和養殖戶總數直線上升。2017年,該旗蒙古馬存欄數達31266匹。其中,烏珠穆沁白馬6184匹。養馬戶達到1000多戶,養殖100匹以上蒙古馬牧戶36個,烏珠穆沁白馬核心群15個,註冊馬業合作社17個,其中,白馬合作社7個。

  經過幾年産業融合發展的探索,西烏旗馬産業初具規模,已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極。西烏旗馬業協會會長好畢斯哈拉圖説,今後要循序開展培育優質種馬、速度賽馬、旅遊騎乘馬等工作,逐步擴大烏珠穆沁白馬數量和群體規模,使烏珠穆沁白馬保種走向良性迴圈。同時,建立集旅遊、觀光、攝影、賽馬、騎馬、馬奶養生、馬術表演、全民健身運動、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馬産業發展基地,做大做強“中國白馬之鄉文化節”和“中華民族大賽馬·中國草原大賽馬”等文體活動,創新馬文化主題旅遊和商業活動,著力構建以蒙古馬為要素的産業融合發展樣板區,拉動地方發展和牧民增收。

(原標題:“馬背”上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