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向著幸福前進——錫林郭勒盟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18-06-14 14:46:01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 作者:周秀芳 及慶玲 巴依斯古楞 陳春艷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十年磨一劍,成功了!”5月14日晚,堅守扶貧崗位十年的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海鷹興奮得睡不著覺,通過微信向旗長那仁滿達“敘感慨”。

“十年磨一劍,成功了!”

“後續鞏固更關鍵。要靜下心來認真、紮實地去抓。我們不能騙自己,更不要讓百姓失望。”

5月14日晚,堅守扶貧崗位十年的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海鷹興奮得睡不著覺,通過微信向旗長那仁滿達“敘感慨”。

海鷹的興奮源於這天內蒙古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關於印發《2017年度全區13個區貧旗縣貧困退出復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區13個區貧旗縣脫貧“摘帽”條件已基本具備,擬退出貧困旗縣序列,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鑲黃旗、正藍旗赫然在列。

根據自治區核查和第三方評估,13個區貧旗縣貧困人口漏評率和錯退率低於貧困縣退出標準;群眾認可度均在90%以上。海鷹所在的蘇尼特左旗拿到扶貧精準度、滿意度、綜合評議3個100%。

“2017年11月,旗縣交叉檢查時,我們得了全區倒數第二,被約談。”把問題領回去的海鷹,“回過神兒”後幾個晚上睡不著覺,他鑽研扶貧政策,摸透實施方案,對照分析、舉一反三。此後的時間裏,旗裏291名一線幹部,重振旗鼓,走嘎查入牧戶,整理基礎資料,規範牧戶檔案……有針對性地加強、改進扶貧工作。

“脫貧有目標,致富無終點。兄弟們,繼續加油幹!”傳遞喜訊的海鷹與並肩作戰的同事們共勉。

立下軍令狀、挂出作戰圖、列出時間表。如今,在廣闊的錫林郭勒草原,如同海鷹一樣,許許多多幹部都將頭等大事鎖定為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動實踐,正改寫著群眾脫離貧困的歷史,精準扶貧的模式效益不斷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看病住院底氣足,脫貧有希望

5月25日,一大早,蘇尼特右旗賽罕塔拉鎮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坐著標有“內蒙古流動醫療衛生工作站”字樣的工作用車,來到巴彥高畢嘎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嘎啦郎圖更換導尿管,並進行入戶免費體檢。老太太見到大家到來,高興地説:“健康扶貧政策不僅幫助了我,也幫助了我們一家人。”

旗衛計局局長格日勒介紹説:“現在,旗裏實現了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醫務人員按照患病貧困戶的實際需求,定期到府進行免費體檢、健康指導,並結合‘健康保障小藥箱’開展送醫送藥等醫療服務。同時建立貧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臺賬,對貧困患病人群實行分類管理。”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這是過去農牧民面臨大病時的真實寫照。錫林郭勒盟有48.34%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因病致貧,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

設立規模為4603萬元的醫療保障基金,用於提高農村牧區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準。

全面整合相關醫療保障、醫療救助政策,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資金及社會募捐等統籌銜接起來,切實降低貧困人口看病就醫負擔。

加快形成盟、旗縣、蘇木鎮、嘎查村四級醫療服務網路,開展巡迴義診、到府問診、手術支援活動。

為建檔立卡人口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起付線降低50%;門診統籌報銷比例提高10%,慢性病、特殊病和地方病種報銷比例提高10%;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分段報銷比例每段提高5%;年度內在同級別醫療機構第二次及以上住院的,取消起付線……

錫林郭勒盟一項項積極探索的醫療舉措,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前幾年僅按摩費每月就花6000多元,現在不用花錢了。”蘇尼特左旗滿都拉圖鎮達日罕錫力嘎查牧民都仁畢力格,通過健康扶貧政策治好了多年的腿疾。他的母親薩仁畢力格拿出一個檔案盒,裏面整整齊齊擺放著健康扶貧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協議書、首次簽約服務記錄、貧困人口“一對一”治療方案等檔案。都仁畢力格的健康狀況時刻有團隊在關注、在服務。

正藍旗哈畢日嘎鎮朝陽村83歲的貧困戶任廣軍,這兩天因為坐骨神經痛住進了旗醫院,入院時沒花一分錢。這得益於旗裏的健康扶貧政策。旗衛計局局長胡艷霞説:“我們對貧困戶實行了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

戰勝疾病,實現脫貧,不僅要靠國家和地區的幫扶,也需要患病群眾樹立信心,走出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

阿巴嘎旗別力古臺鎮額爾敦寶拉格嘎查牧民海泉和妻子孟根其其格,曾因患上重病對生活失去信心。如今,在有關政策的扶持與幹部的親切關懷下,他們重拾信心,奔生活的那股子勁又來了!

來到海泉家時,他正忙著製作套馬桿,見到記者便起身熱情地打招呼,聲音乾脆有力。

“他們是去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海泉因多次手術致貧。旗扶貧辦為他家新建了51.8平方米的住房,還給了扶持牲畜,有5頭西門塔爾母牛……”旗扶貧辦副主任李娜對他們家的情況一清二楚。

旗扶貧辦主任額爾登木圖説:“去年,經過一年的幫扶,海泉一家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0080元,已達到正常脫貧標準。

但對於這樣的脫貧戶,我們採取脫貧不脫政策,既對貧困戶‘扶開工送一程’,又幫貧困家庭長遠發展。”

黨支部做靠山,攻堅有力量

進入夏天,錫林郭勒草原就要迎來最美的季節,太仆寺旗寶昌鎮邊墻村的田園風光也將成為這片草原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幾天,第一書記韓俊九和村主任王文成忙著籌建旅遊接待中心的事。

“我們規劃建設農史農耕文化體驗館、農家客棧等,努力將邊墻村打造成集生態觀光、特色餐飲住宿于一體的民俗旅遊示範村,不僅是為了帶領大夥兒脫貧致富,更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新農村。現在全村人都充滿幹勁,我還想領著大夥兒再幹幾年,讓邊墻村成為生態美麗、充滿活力的宜居鄉村。”王文成站在村口,回望著沐浴在陽光下的邊墻村,心中充滿了力量。

近年來,邊墻村“兩委”班子緊緊圍繞強村富民目標,依託産業項目支撐、合作社帶動、金融扶貧支援,不斷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林苗、馬鈴薯、蔬菜、中草藥種植和肉牛養殖以及農業旅遊産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集聚發展的新路子。

林業合作社、馬鈴薯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還通過提供季節性務工崗位,帶動貧困戶增收,並輻射周邊村。孫樹霞、劉永軍夫婦就是通過打季節工實現脫貧的。“幹了這麼多年,都是熟練工了,現在不僅掙得比以前多,老闆還讓我當‘監工’哩。”王文成介紹説:“在咱村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幹,就是在冬天,咱的馬鈴薯儲窖和牛肉乾加工廠還需要用工呢,只要大夥兒肯幹,不愁過不上好日子。”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

打贏脫貧攻堅戰,建強基層黨組織是關鍵。錫林郭勒盟推行“黨小組+協會”模式,以協會單建、協會聯建、協會+黨員等方式設立黨小組,把黨組織設置延伸到産業鏈上,實現黨組織的組織形式與經濟發展模式的銜接。

多倫縣多倫諾爾鎮北村黨支部書記高凱傑帶領村民整合200畝閒置耕地,建設90座日光溫室大棚,推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利用“三到村三到戶”扶貧項目資金,帶動全村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低保戶及部分低收入家庭,踏上脫貧致富路。

蘇尼特左旗採取“黨員中心戶+貧困戶”模式,通過託管、協管、代管等方式,49個嘎查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全旗456個貧困戶,不斷提升貧困戶算賬養畜和增收致富能力,加快了貧困戶脫貧步伐。

採訪中,記者得知各嘎查村正值“兩委”換屆選舉。“真正把那些想幹、會幹、能幹、一心為老百姓幹的黨員選上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好能人、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成為全盟共識。

正鑲白旗作為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生産發展制約因素較多,特別是支撐貧困戶脫貧的産業和門路較少。十年前瀕臨貧困的牧民王寶山在沙地多草場小的察哈爾草原上,率先“減羊增牛”,改變傳統養殖方式,激發出畜種優勢,80多頭西門塔爾牛個個長勢優良,成為伊和淖爾蘇木寶日陶勒蓋嘎查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由於地處偏遠,鑲黃旗巴音塔拉鎮塔林烏蘇嘎查及周邊牧民,一直面臨辦理金融業務難、電力電信繳費難等實際問題。嘎查第一書記烏力吉與鎮金融部門多次溝通協調,搭建起塔林烏蘇嘎查第一家助民金融服務點,方便了嘎查牧民的生産生活。

像王寶山、烏力吉等一樣有能力的致富帶頭人、優秀嘎查村幹部、後備幹部、黨員中心戶、外出務工經商人……正成為嘎查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香餑餑”。

致富産業興起來,日子有奔頭

“手裏沒把米,叫雞都不來。”如何把貧困群眾有效組織起來,讓他們一起發展産業、共同抗風險、抱團闖市場?

“把産業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産業,加強技能培訓,促進貧困戶穩定脫貧。”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錫林郭勒盟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全力推進産業扶貧新模式。

走進多倫縣大北溝鎮十五號村育苗大棚,村民鄭桂芝正忙著移苗。村主任趙立陽説:“村民們種出來的菜不愁賣。我們想借助各項脫貧攻堅項目,平整村南口場地,建一個簡單的蔬菜交易市場。”十五號村有著典型的農牧結合型經濟,肉牛奶牛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是村裏的兩大主導産業。村民們根據村裏的實際,打破村組界限,科學規劃多個蔬菜種植區、奶牛養殖區和肉牛養殖區,使家家戶戶都有産業支撐和穩定的收入來源。

穿行在太仆寺旗,記者看到,以壯大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片富民産業、形成一套帶貧機制和制定一個方案、組織一套人馬、堅持一抓到底為內容的3+3産業帶貧機制已初步形成。在此機制的拉動下,産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實現了深度融合,為每一個貧困戶穩定脫貧提供了平臺。

“農時務農,閒時上班”是太仆寺旗千斤溝鎮鄰灘村曾因病致貧農民郝東陽的生産生活寫照。正在為內蒙古雪軍燈籠有限公司編織鐵藝燈籠的郝東陽和老伴兒,給記者算了一筆“幸福賬”:“2017年,我們家總共收入了14297元,其中,農牧業生産補貼金1000元,編織燈籠800元,合作醫療補貼每人150元,還有5畝半土地出租……”目前,內蒙古雪軍燈籠有限公司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84人,年每人平均收入2萬元左右。

5月30日,午後的陽光下,大圪洞村脫貧戶韓林蹲在地裏瞅著剛剛冒出指甲蓋大小的百合花嫩芽,心裏盤算著2年後自己家裏又能多一份收益。老韓家是村裏唯一一家被旗扶貧辦選中實施京蒙扶貧協作試驗田的農戶,他的兒子韓少奇被錫林郭勒盟佰惠生糖業有限公司優先錄用,在“公司+科研+基地+農戶(貧困戶)”機制帶動下,不僅有五險一金,每個月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

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錫林郭勒盟還積極探索建立合作社、企業與貧困戶利益共用的聯結模式,從根本上激發了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

2017年,蘇尼特左旗採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用“三到村三到戶”項目的165萬元入股查幹哈達畜牧業合作社,不僅拉動了合作社良種肉牛規模化養殖,還直接帶動了5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中分紅。去年底,這55個貧困戶每戶領到了合作社3000元的分紅。

落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羊羊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優先收購建檔立卡貧困戶羔羊,在高於市場收購價格的基礎上,每只羊多支付10元扶貧獎勵金。公司還在牧民自願、政府監管的前提下,採取集中扶貧資金參與企業經營的辦法,與貧困戶分佈較為集中的蘇木、嘎查簽訂定點幫扶協議,企業承諾扶貧資金投入企業後年回報率不低於15%,連續幫扶三年,有力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困。通過“牧企聯營”的方式直接帶動貧困戶1107戶,覆蓋了蘇尼特右旗7個蘇木63個嘎查。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幹群合力,久久為功,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開展,錫林郭勒盟幹部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願望更強了,信心更足了。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