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灘大草原上 永遠的“阿克曼巴”

發佈時間:2018-05-31 21:28:23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李欣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他和屠呦呦同時被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他榮獲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榮譽稱號;他還是“白求恩獎”的獲得者……他頭頂上的光環數不勝數,但他卻説,自己永遠是金銀灘大草原上的“阿克曼巴”。

他和屠呦呦同時被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他榮獲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榮譽稱號;他還是“白求恩獎”的獲得者……他頭頂上的光環數不勝數,但他卻説,自己永遠是金銀灘大草原上的“阿克曼巴”。

他,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藏醫院院長仁青。

仁青出生在剛察縣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我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當一名草原上的醫生!”為實現這個願望,19歲起,他就在基層衛生院工作,在大草原上一幹就是30多年。

從一名基層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到海北州藏醫院的院長,仁青把弘揚藏醫學作為畢生的追求。從醫30年,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應用藏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各種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尤其擅長用藏醫艾灸、針灸與內服藥物相結合的方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痛風、中風、偏癱、心腦血管疾病和肝硬化等疑難疾病。許多來自北京、四川、西藏、廣州、福建等全國各地的患者都慕名而來,專程找他治病,他接診的患者累計達40萬人次。

“大夫有節假日,但疾病沒有節假日,作為大夫不應該有節假日的概念。”這是常挂在仁青嘴邊的話。

2013年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位藏族老人的兒子得了急症,生命垂危。此時的仁青剛經過連續30個小時的工作,休息了不到一小時,還發著高燒。但他二話不説,背起藥箱騎開工,冒著嚴寒走了4個多小時趕到患者家。經過及時救治,患者轉危為安,但仁青卻在返家的途中,因過度疲勞一頭栽下了馬背。

不僅如此,仁青視病人為親人,對遠道而來的患者安排食宿,對特困患者一律免費診療,並且一律半價收取他們的醫藥費。他經常為貧困患者墊付醫藥款,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讚譽和信任。

“我覺得,能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一種快樂。作為醫生要始終銘記群眾的疾苦,不讓老百姓多花一分錢。”在這簡單樸實的話語間,仁青的“醫者父母心”一覽無遺。

推動海北州藏醫藥事業發展是仁青一直以來的夢想和追求,在多年臨床實踐的基礎上,他以藏醫藥《四部醫典》和《金珠本草》等藏醫藥理論為指導,先後開展了脈瀉、放血、涂擦、油敷、熱敷等多項具有藏醫特色、療效顯著、便捷經濟的“三新”項目,制定了《藏醫放血療法操作規程》等7項外治專科操作規程,創新了藏醫放血、針灸療法,收到了明顯成效。特別是積極參與研製和開發成本低,服用方便、療效確切的天然“綠色藥品”——藏藥“六味藏紅花丸”。這一産品在本地區已達到先進水準,達到省內同等水準。

“仁青院長每天堅持坐門診,不在崗的時候,他不是走在農牧區巡診的路上,就是在基層義診。”仁青的同事都這樣説。多年來,仁青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準備好隨時出門的衣物,再把出診的急救藥品和器械擺放在門口,以備隨時出診。幾十年來,仁青長期超負荷工作,從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假期,因過度勞累還患上了冠心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

而他卻説:“作為一名黨員,歸根結底要靠實幹。實幹,就要腳踏實地做,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撲下身子抓落實。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講話中,而要付諸實施。不能貪圖安逸,而要甘於吃苦。”

仁青的名氣越來越大,“阿克曼巴”的名號也遠播省外。省上甚至省外的醫院都想高薪聘請他,但他毫不動心,“我哪兒也不去,就背著藥箱在草原。”

一句簡單樸實的話語,濃縮了一名心裏裝滿了牧民群眾的共産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