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冬日的暖陽下,在黃河第一灣南部的一個小縣城廣場上,隨著縣委書記韓華宣佈:“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貧困縣“摘帽”,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成為青海省2016年完成脫貧“摘帽”唯一一個純牧業縣。
“河南縣精準識別貧困人口5400人,1440戶,2016年總投資16.4億多元,通過實施産業扶貧、基礎設施改善、社會保障、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順利實現河南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脫貧),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原河南縣副縣長萬馬乃説。
“國家的扶貧政策幫助我們這些貧困的牧民遠離了貧苦,原來漏雨漏風的小土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沒電抹黑過的日子也已成為過去,草原上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家住河南縣托葉瑪鄉曲海村二社的牧民鬥格才讓對記者欣喜地説到。
“從2004年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發展有機畜牧業”的工作思路,到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生態(有機)畜牧業試點縣,再到2010年環保部批准為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産基地,成為全國有機基地面積最大、參與有機養殖戶最多、存欄牲畜最多的有機畜牧業生産基地,河南縣率先在全省實現脫貧摘帽,離不開草原生態保護與發展有機畜牧業打下的堅實基礎。”韓華對記者講。
保護好青山綠水,才會有金山銀山
走進河南縣城,令人眼前一亮,所有的食品和蔬菜超市內不提供塑膠袋。一名超市老闆告訴我們:“幾年前,政府倡導杜絕白色污染、打造有機基地,商店不賣,群眾不用,漸漸塑膠袋走出了牧民群眾的生活。”與此同時,牧民自發組織了志願者服務隊,定期對草場生態環境開展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難以想像當地牧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如此之高。
從2005年治理白色污染開始,河南縣紮實開展了有機畜牧業基礎性工作。在青海全省第一個建立有機畜産品品質追溯平臺,更是初步實現了從“草場到餐桌”的全程品質追溯;全面完成了歐拉羊、河曲馬地理標誌認證工作,這些舉措不僅為發展有機畜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更使牧民嘗到了甜頭。
“以前不懂得科學保護草原,也不理解讓我們脫貧致富為什麼還要禁牧減畜,政府三番五次勸導、耐心講解獎勵政策,費了很大的勁才動員起來大家”鬥格才讓講開始禁牧減畜時的思想滿是矛盾和懷疑,“現在,雖然牛羊數量和草場沒有以前多了,但是,收入反而增加了,以前滿是黑土灘的草原也日益豐美,以前不知道有機畜牧業和平時放牛放羊有啥區別,現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鬥格才讓談有機放牧的感受時堅定地豎了個大拇指。
“河南縣的草原曾是青海最美的草原,我們生在草原,長在草原,更要依靠這片草原脫貧致富。把草原生態保護好了,才有健康的有機牦牛酸奶,才有綠色的有機牛羊肉。”韓華説到到草原生態保護與發展工作時講。
2011年起,河南縣抓住國務院在青海實施的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的有利時機,全縣884.94萬畝草場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償獎勵政策,其中禁牧面積653.44萬畝,草畜平衡面積231.5萬畝,人工種草面積7.5萬畝,補助獎勵總資金達1.040931億元,惠及牧戶6222戶、牧民30678人,戶均禁牧補助按5000元至50000元不等,草畜平衡獎勵資金按1.5元年畝發放,這一政策的組織實施,將超載放牧狀況得到控制,草原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高。
今年5月,為著力打造好有機畜牧業生態縣的品牌,河南縣制定起草的《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通過青海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審批,並頒布實施,此舉更加完善了生態資源補償、自然保護區保護、濕地和草原保護等方面法規條例。
草原是牧民脫貧致富的金銀灘
隨著河南縣的生態有機畜牧業基礎的進一步夯實,在精準脫貧項目的帶動下,牧民,以資金、牛羊、草場等方式入股,全縣各地的風乾肉廠、畜牧合作社、有機牧場逐漸興起,截止目前,河南縣共有生態有機畜牧專業合作社39家,每年河南草原上有機牛羊肉、牦牛奶酸奶等一系列特色有機畜産品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
從傳統家庭粗放式生産模式轉為集約式發展模式,河南縣賽爾龍村有機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從2014年投入産業扶持資金60萬元,建成2棟高標準畜棚,購進種畜280隻,到目前建成高標準畜棚3棟,歐拉羊存欄460隻,合作社採取“合作社+牧戶”的模式,以入股分紅的方式帶動1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牧民群眾創收增收,年創效益22.8萬元,已實現連續兩年分紅,入股牧戶最少分紅1000余元。
“健康的草原是我們牧民脫貧致富的金銀灘,我們合作社的發展核心也在保護生態,草場承包費中有一部分是專門用於保護和恢復草場生態,在保證草畜平衡的前提下擴大有機牲畜數量,實現了草場和牲畜的協調發展,大大增加了牧民收入的同時,牧民們保護生態、發展生態的意識也逐步提高。”賽爾龍村村支部書記鬥格加介紹説。
在實施有機畜牧業過程中,通過招商引資,綠草源、雅可牧業等有機肉乳企業已落戶河南縣,極大地提高了牲畜個體附加值,吸引牧民群眾參與有機生産,加之草原生態補償獎勵機制政策的全面組織實施,進一步落實“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及禁牧、休牧、輪牧制度,從而有效解決了禁牧減畜與牧民增收之間的矛盾。2016年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河南縣完成招商引資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2.98億元。
截止2016年9月底,河南縣實現農牧業總産值38644萬元,全縣牲畜存欄頭數85.52萬頭(只),育活仔畜31.59萬頭(只),出欄率為25.02%,牛羊肉産量達7305.81噸,牛奶産量達19053.72噸,羊毛産量達176.76噸,全縣牧民每人平均收入為5450.1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50.87元,同比增長18.5%。
大學智囊庫 助力草原科學發展
韓華還向記者透露,為科學打造有機畜牧業生態縣,河南縣還請了一個“大學智囊庫”。
2016年下半年,河南縣政府與青海大學農牧學院、財經學院簽訂了草原生態保護與科技創新合作協議書,就河南縣實施的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行動,在産業開發、生態保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事宜。青海大學方面將在有機畜牧産品開發、水源地保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生態修復、牧民合作社管理人員培養等方面提供科學支撐和可行規劃。
“河南縣不僅與青海大學有合作,援建的天津企業、南京的高校都在河南縣的有機産業發展方面的給予大力支援,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依靠自身的努力,河南縣發展畜牧有機産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將會越走越好。”韓華自信地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