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的江河,我們這樣護佑

發佈時間:2018-05-28 23:05:00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洪玉傑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作為“中華水塔”,三江源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來,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三江源地表水增加,黃河源頭多個千涸的高原湖泊再現粼粼波光,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多,林草植被顯著改善……

如果説,山川是玉樹大地的骨骼;那麼,河流則是玉樹大地的血脈。

高山聳立、冰川起伏,河網密布、湖泊如珠。玉樹地處“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第一滴水都從這裡流出。三江源,匯聚力量一路奔涌,滋養萬物,流淌文明,源源不斷泵送著中華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血液。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作為“中華水塔”,三江源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來,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三江源地表水增加,黃河源頭多個千涸的高原湖泊再現粼粼波光,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多,林草植被顯著改善……

在三江源,追溯江河奔流的腳印,從山河小溪、涓涓細流的神秘江源到巨浪滔天、奔流入海的的富庶河口,河流的物理長度或許變化不大,但從時間的織向上看、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上中華兒女的溝通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玉樹近幾年舉辦的三江源水文化節以隆重的儀式也感喚起全流域全社會對三江源保護的文化自覺。

著眼全流域系統性保護和山、水、林、田、湖、草命運共同體的生態補償機制有關研究正大力開展,護佑中華水塔,河長守水有責,一級抓一級,一張張覆蓋所有湖泊的責任網已全面鋪開。

生命之源

有人説,每一條古老的河流都承載著一個民族從誕生到發展壯大的所有精神情感和文化經歷。

作為“中華水塔”,這裡維繫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區域內發育和保持著世界上原始的大面積高寒生態系統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稱。

瀾滄江15%的地表徑流、長江25%的水量、黃河40%補給都來自青海,每一年三大河流年均出省水量達600億立方米左右。

在玉樹,抬頭便是湛藍的天空,低頭可見清澈的河水、待放的格桑花……還有不時映入眼簾的溫泉、溪流、濕地等等,仿佛置身於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依的美麗畫卷,讓人有一種即使身處高原腹地,也有悠悠水鄉的錯覺。這就是,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人水和諧新玉樹的真實寫照。

玉樹地處三江源,流域面積23.7萬平方公里,佔玉樹藏族自治州總面積的近九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劃中,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85%的區域在玉樹,毋庸置疑玉樹是國家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從古代哲學思想中的“上善若水”,以水之道為處世原則,到藏傳佛教信徒的萬物有靈,崇拜神山聖水,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始終是時代發展的永恒主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從“中華水塔”瞭望開去,古往今來,人們毫不吝嗇地歌頌水,讚美水,並不僅僅因為水之雄奇壯美和嫵媚多姿。更重要的是,水是生命的源泉。

生産之要

玉樹,自2016年被列為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區後,按照“一心兩線三源六點,建設中華水塔,美麗高原六城水系”( 一心:以三江源水源涵養能力為核心;兩線:瀾滄江和通天河水利風景區,打造兩條河流的生態廊道;三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水源地保護;六點:州轄六市縣城鎮的水生態綜合治理,美化宜居環境)的路線圖,努力建成全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打開門,推開窗,正值人間好風光。如今無論是久居的玉樹人民,還是外地來玉樹的遊客和賓朋,都會由衷地感嘆:這裡的天真藍,水真清,地真綠,空氣真清新……這裡,山水相依、水網交織,河湖棋佈,滿目皆綠,如詩如畫。守住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玉樹不斷走出一條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民生幸福協同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

瀾滄江流域、黃河源頭,以及聶恰河、巴塘河、扎西科河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加緊落實。玉樹創新打造出玉樹“東仲”、雜多“昂賽”、囊謙“白扎”等“山水林草湖”一體化治理樣板區,樹標立桿、示範帶動,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越來越清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消失多年的“水獺”最近又在部分河道出現了。

為著力打造水生態文化載體,玉樹州進一步推進生態立州戰略、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結合今年的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集中精力對5個縣城污水管網改造,與北京市政合作,以“北京市政先行墊付實施,州縣政府逐年償還”模式實施改造;按“一河一策”要求,完成《通天河流域河道綜合治理方案》初步設計,計劃投資2.12億元,治理38.37公里河道,解決玉樹、稱多、治多、曲麻萊4個市縣重點河段防洪能力不足的問題;投資1.4億元,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牧區生活垃圾處置及公共廁所等重點項目,以環境綜合整治為“河暢水清”提供保障。

生態之基

綠色感恩,生態報國,這一直都是玉樹最閃光的名片。

這“綠色生態”名片之所以光輝永續,得益於執政者的智慧勇氣。

以生態命名,2015年我省規劃的一條跨越地理、物理,甚至是人們心理的生態紅線,把青海90%的國土和資源劃定為限制,甚至禁止開發區,而在三江源,這條紅線成為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保護環境資源,建設生態家園,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玉樹對國家和全國人民的最大貢獻和最大感恩。玉樹上下把“生態保護”作為立州之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綠色”這篇大文章。

所以玉樹不搞工業,也不搞大開發,玉樹將生態、生産、生活融合在一起。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改革發展,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等措施,實現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生態文明水準。同時河長制工作運作機制正在建立健全。

如今,玉樹共設立各級河長446名,州、縣、鄉、村四級河長擔負起1138條河流的管理工作,河湖管理,河湖治理有序推進。河長治理工作以重點宣傳,推廣經驗,樹立典型為指南,注重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河長制”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和合力,基本做到河湖“岸線有界”、河長“守界有責”、“水管員”半月一巡,為維護河道生態體系健康發展、實現河道功能永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持久攻堅戰,玉樹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堅定,氣勢恢宏的綠色發展畫卷正鋪展得更加廣闊、更加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