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重視和加強草原生態文明建設

發佈時間:2018-05-17 09:46:25丨來源:人民政協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許浩成

我國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2/5。從草原現狀看:一是惠牧政策少於惠農政策;二是草原生態脆弱,災害頻發;三是牧民産業結構單一,增收渠道窄;四是草原退化、沙化、鹼化日趨嚴重。因此,重視和加強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已是當務之急。

編者按:草原生態關係到民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先後啟動實施了一批草原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在主要草原牧區全面建立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推動了草原生態建設,草原生産方式出現了可喜轉變,牧民的收入有了較大增加,草原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但是受自然、地理、歷史和人為活動等多因素影響,草原生態保護欠賬依然較多,已恢復的草原生態依然脆弱,鞏固草原生態建設成果任重道遠。9月22日,全國政協召開雙週協商座談會,專門就此問題協商座談。中國網中國政協特摘編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政協原主席白瑪的發言文章,文章如下。

我國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2/5。從草原現狀看:一是惠牧政策少於惠農政策;二是草原生態脆弱,災害頻發;三是牧民産業結構單一,增收渠道窄;四是草原退化、沙化、鹼化日趨嚴重。因此,重視和加強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已是當務之急。對此,建議:

一、規劃領先。頂層設計、科學規劃,用政策支撐草原生態建設、保護和發展空間,明確草原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準和方向。

二、保護優先。將草場劃分核心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和傳統利用區等,實行差別化保護。核心區保護好湖泊濕地、草原草甸,提高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服務功能;生態修復區加強退化草地、沙化土地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實行禁牧、休牧、輪牧,休養生息;傳統利用區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機畜牧業,合理控制載畜量。

三、發展先行。六大牧區應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在草原保護、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謀劃生態修復大工程、大項目,確保生態投資不減少、項目不斷線。

四、保障民生。國家應加大對“三牧”的投入,支援草原畜牧業防災抗災體系、牧區水利工程、遊牧民定居工程和牧區城鎮化建設。繼續實施草原生態獎補政策,適當提高獎補標準。將保護生態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牧民轉崗就業、提高素質相結合,與牧民增收、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相結合,在草原生態項目中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

五、制度創新。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基本草原,確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守基本草原面積。嚴格草原執法監督,將分散的管制職責統一到一個部門實施,完善監測系統,杜絕草原礦産資源無序開發,加強草原徵佔用管理,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