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吉樂圖:傳承草原文化,讓草原文化在世界上留下印記

發佈時間:2018-05-15 21:58:58丨來源:正北方網-北方新報丨作者: 郝儒冰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把草原音樂文化傳播出去,打造成國際化文化品牌。

新吉樂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是《守望相助》《愛在草原》《長調情》等系列草原金曲的幕後作曲者,也是國際遊牧音樂節的策劃人……出生於1960年的新吉樂圖,對音樂的探索永不止步,除了譜寫出內心的優美旋律,他還想把草原音樂文化傳播出去,打造成國際化文化品牌。

歌紅人不紅

“無邊的草海根脈相連,遼闊大地山川綿延,各族兒女攜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遠……”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一曲壯闊、悠揚的《守望相助》,通過春晚舞臺驚艷了全國。

新吉樂圖就是這首歌的作曲人,除了《守望相助》,他還有《我思念草原》《愛在草原》《我的蒙古袍》《長調情》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傳唱度極高,上至陽春白雪的晚會、演出,下至親朋相聚的酒桌、KTV包廂,都會響起新吉樂圖作品的旋律。

提起草原音樂,新吉樂圖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代表人物。

相對於所譜寫歌曲的廣為人知,新吉樂圖在大眾的眼中,可以説是默默無聞,“歌比人紅”,新吉樂圖對此早已處之泰然。“身邊常有朋友唱起我的歌,別人不説,我也不提這首歌是我寫的,看到大家喜歡這首歌,我更有成就感,”唯一讓新吉樂圖耿耿於懷的就是歌曲版權問題,好多歌在KTV傳唱,大螢幕上顯示的作曲家名字卻和本人對不上號。

“作曲家本就是幕後工作者,一首歌傳唱出去,人們首先記住的是歌手,很少有人會探究歌曲旋律背後的故事。”新吉樂圖告訴記者,作曲家是一個需要寂寞感的工作,這樣才能與自己的內心世界獨處,迸發出來自心靈的樂感。

創作風格逐漸沉澱

“我的作品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創作風格,但我的創作靈感,一直來源於我生長的這片熱土,上世紀9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我寫下了《愛在草原》《我思念草原》等激情澎湃的歌曲,想把草原的聲音直白地表達出去。2003年之後,我創作了《長調情》等悠揚的歌曲,抒發深厚感情。此後我的創作風格趨向保守,注入的情感也更加深厚、內斂,創作出了《守望相助》《永恒的讚歌》等恢宏雄渾、卻又不乏優美的樂曲。”新吉樂圖告訴記者,這些年來,自己的創作風格歷經了幾次變遷,幾十年來的沉澱,讓自己對草原的情感更加厚重、含蓄、深沉,對家鄉有很多想説的話,都寫進了歌裏。

新吉樂圖告訴記者,自己寫歌需要找到好歌詞,與優秀的詞作者合作,被歌詞打動後,自己腦海裏頓時浮現出畫面感和音樂的律動曲線,才能寫出好作品。

2013年開始,新吉樂圖進入了一個創作高峰,陸陸續續寫了70多首歌。但那時他卻患上了尿毒症,《守望相助》就是做透析時在病床上寫的歌,僅用了兩天的時間。新吉樂圖告訴記者,寫《守望相助》的時候,自己躺在病床上,一連4個小時的透析,新吉樂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家鄉多年來的變化,由衷的讚美和無盡感慨涌上心頭,成就了一曲充滿時代氣息的《守望相助》。

跨界拍電影 

新吉樂圖曾拍過一部音樂電影《呼麥》,上了央視六套電影頻道,講述了非遺傳承人的故事,他在裏面也打了個醬油,扮演3個孩子的爸爸。男主人公跟著爺爺在草原上長大,作為呼麥傳承人,被選入了音樂學院,在那裏學習學院派的美聲唱法,發聲換氣之間,遺失了呼麥的傳統唱法,他唱不出呼麥了……直到回草原參加爺爺的葬禮,悲痛中喉嚨低沉,一聲聲悲慟蒼涼的呼麥才從喉間滾滾而出。

把丟掉的傳統文化找回來,這就是電影想表達的主題,也是新吉樂圖對待草原音樂的看法,他在新曲《永恒的讚歌》中,也加入了呼麥長調元素。

“我們有很棒的民族音樂,卻沒有支配大家的業餘文化生活。”新吉樂圖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首府市民的日常休閒活動除了吃飯、喝酒、唱KTV,還能走進小劇場、Live House看演出,讓傳統的草原音樂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活”起來。

想把國際遊牧音樂節打造成文化品牌

30多年來,新吉樂圖創作了300多首作品,屬於高産作曲家,樂曲多以草原為主題,草原的藍天、白雲、河流給了他不盡的創作源泉。之間,他多次獲得多個國家級、自治區級的獎項,他的歌不僅在民間廣為傳唱,2007年《祝福草原》一曲,還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的舞臺。

“音樂創作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每年一度的國際遊牧音樂節。”新吉樂圖希望能把國際遊牧音樂節打造成國際化的內蒙古文化品牌,成為草原“格萊美”。

2015年,首屆國際遊牧音樂節在呼倫貝爾舉辦,匯集二手玫瑰、九寶樂隊、瑪希與M6樂隊、哈薩爾組合等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地區300多名歌手及樂隊,此後年年舉辦,延續至今。

“遊牧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廣泛的民族,遊牧民族有獨特的音樂表達方式,是會走動的音樂,在世界各地都有共鳴,中國現在沒有世界性的大獎,我的希望就是通過音樂節整合相關産業資源,做出文化品牌,讓國外的音樂家來草原上領獎。”新吉樂圖告訴記者,每年音樂節都會啟用新生代歌手,挖掘、推出新人,傳播原生態的草原音樂。

為了打造國際遊牧音樂節的文化品牌,新吉樂圖嘗試了很多路徑,他想引用“粉絲經濟”,請來“二手玫瑰”,現場一下子多了幾千觀眾,他深挖旅遊産業,打造音樂節房車營地,他想與草原生態保護相平衡,佈置大量垃圾桶、指示牌、移動廁所,讓“音樂節過後,地上不留紙條”……

2018年,他計劃在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沙漠和呼和浩特市哈素海景區,打造雙會場,請來海豚音Vitas、迪力瑪希等知名歌手帶流量,音樂節中設有自行車環湖賽、熱氣球升空、射箭比賽等活動,預計帶熱呼、包、鄂、巴延線旅遊經濟,成為今夏自治區文化産業的一大熱點。

“文化是草原的最大硬體,作為草原音樂人,我們幾世幾代也要把它傳承下來。”新吉樂圖告訴記者,遊牧音樂節是自己的事業,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舉辦下去,一定要讓草原文化在世界上留下印記,“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