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雪原上牧羊。攝影:黃焱紅
“五年前,我們依靠這片草原維持簡單生活;五年後,這片草原為我們‘圈金’。”春季過半,呼倫貝爾草原的冰雪剛開始融化,鄂溫克族自治旗的牧民索德·娜瑪蘇便開始張羅旅遊季的必需品。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中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鄂溫克族自治旗是呼倫貝爾貧困旗(縣),當地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由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25個民族組成,總人口14.5萬人。
“2013年前,我家有200多頭牛、1000多只羊,完全靠畜牧業支撐家裏的經濟收入。”索德·娜瑪蘇告訴記者,2013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開始搞旅遊,並帶動嘎查牧民共同發展牧戶遊。”
“從剛開始的7個柳條包(傳統蒙古包),到現在的1個大蒙古包、9個小蒙古包,還有當地旅遊部門精準扶貧的150平方米演藝大廳和80平方米的廚房,夏天旅遊旺季的時候,一天最多能接待三四百名遊客呢。”索德·娜瑪蘇笑道。
斯仁琪木格是鄂溫克旗的貧困牧戶,她告訴記者:“通過發展牧戶遊,我從畜牧業每年收入兩三萬元(人民幣,下同),發展到了如今每年收入20多萬元。”
斯仁琪木格説,以前,遊客來草原苦於沒地兒吃、沒地方住,更重要的是不會玩。“如今,在政府的支援下,我們為遊客搭建蒙古包,解決了吃住問題,遊客和我們一起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帶著他們擠奶、放羊、做奶製品等。”
據鄂溫克族自治旗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當地減貧666戶、1547人,貧困發生率由11.5%下降到1.47%。截至目前,當地牧戶家庭遊發展到89戶。2017年,接待中外遊客5800余人次。
鄂溫克族自治旗旅遊局表示,2018年將建設棧道,購買蒙古包和戶外運動用具等,建設以漂流為主的牧戶遊和自駕旅遊驛站,在發展當下“潮”旅遊的過程中,繼續為草原牧民“圈金”“圈粉”。
(原標題:中國北疆草原旅遊扶貧:為牧民“圈粉”又“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