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國家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以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為研究對象,力求破解青藏高原草地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瓶頸問題。2016年12月25日,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在聽取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彙報時説:“下一步面臨如何和市場對接,如何更加有效的讓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真正能提升農牧民生産生活水準,真正造福于廣大農牧民群眾,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今後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尤其在國家扶貧攻堅的這幾年,通過我們的努力,為青藏百姓能夠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的目標做出貢獻。”通過五年的研究和示範,項目在草原牧業生態保護、增收脫貧、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專家與牧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相許相依青藏高原的動人故事。
鐘雲:雪峰憑遠眺,草地任我親
甘肅天祝縣畜牧獸醫局畜牧師、青藏高原社區項目專家鐘雲説,“我從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在四川甘孜州白玉社區昌臺工作站,從事天然草地治理改良工作。”“五年來,往返昌臺飽嘗了路途的艱辛困苦,特別是途中有座卓達拉高山,山道狹窄崎嶇盤旋,一側是峭壁,一側是懸崖,望而生畏。每次經過此山我都不敢睜眼看。頭痛嘔吐氣喘,還經常出現發燒眩暈式的高原反應。”但是鐘雲始終不忘初心,他説:“為了夢想,為了使命,為了信仰,為了目標,即使再苦也要克服困難堅持下去”。
圖為項目專家鐘雲指導昌臺社區牧民養殖的牦牛
鐘雲從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間,拜訪了昌臺百分之六十多的牧戶,去拜訪談話,取得信任,建立感情,傳授知識。鐘雲認為,“牧民們都在看著我們的工作如何做。做的好壞,有沒有好效果,牧民們心中才有數。當看到我們取得好效果,雙方的信任就有了,自然也就積極學習了。比如積肥施肥,剛開始時他們漫不經心,可能覺得沒用。但將坑中發酵積的肥料施肥到草地半月後,施肥處的草長得很茂盛。牧民們一看有效果,示範活動就好開展了。”鐘雲就這樣手把手的教學,使白玉社區昌臺站五千多畝草地得到了治理改良。
鐘雲回憶參與項目五年裏與牧民深厚的友誼,如數家珍。2014年8月,因為連日天下大雨,昌臺種畜場住宿處停電,柴濕生不了火,沒法做飯,牧民紅霞想方設法送來了罐頭和食品;2015年5月,鐘雲的腿被狗咬傷了,牧民亞瑪澤仁連夜送他到百公里外的甘孜縣醫院打針治療。
當鐘雲即將離開時,牧民亞瑪澤仁拉著他的手説:“許多牧民讓我告訴你,不捨得讓你走。”
鐘雲看到現在茂盛的草場、貫通的道路、牧民住上了漂亮的配有水電設施的新居,感慨“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為甘孜州當地帶來的變化,即興吟詩:“雪峰憑遠眺,草地任我親。綠野牛馬歡,川藏處處春”。
崔國文:結緣科技援藏,一發堅持十年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崔國文從2005年負責對口支援西藏日喀則地區的“種草養畜與推廣青貯飼草技術”項目開始,一幹就堅持了十多年。他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有機會能去西藏看看”,沒想到夢想成真緣于科技援藏。“我是幸運的,感謝一路走來所有鼓勵、支援和幫助過我的人!感謝青藏高原!”
2012至2016年的5年時間裏,參加到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使他有機會更全面地接觸到青藏高原的廣大、神奇、神聖和神秘,接觸到生活在那裏樸實善良的人們,更有機會聆聽來自全國各地的大科學家們和大專家們的教誨,更有機會得到十一世班禪大師的接見,崔國文説自己“受益良多,終生難忘”!
圖為崔國文介紹青藏高原燕麥種植情況
在試驗地海拔4600米的羊八井社區,開展高海拔地區人工種草,是開創性的一種嘗試。崔國文和他的團隊經過細緻的調研和計劃,2013年大膽播種600畝,取得成功。2014年成功申報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海拔高度對青藏高原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群落的植物學結構、營養及光能利用的影響》,為青藏高原高産牧草生産理論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
崔國文説:“一定要有一顆對青藏高原的敬畏之心,以謙卑之心尊重藏區的文化和傳統習慣,以高度的熱情和決心為當地做實事。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取得預期效果。”
薛世明:認準了、放不下、努力做,終身無悔
在雲南草食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薛世明眼裏,“青藏生態畜牧業”是一個區域發展的重要命題。他説:“我與藏區的結緣始於1983年。那一年,我與一批熱血有志的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赴藏工作,並分配在西藏自治區畜牧局工作。在藏工作的十三年裏,得到了藏漢老前輩的諄諄教誨,他們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賦予了我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了我工作的動力和事業發展的基礎。我踏遍了除墨脫縣以外的77個縣,對藏區人民的生活生産、民生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
圖為雲南迪慶社區的七里央機使用新設備
薛世明經常説:“我事業的成功是西藏賦予的,應該為藏區發展盡綿薄之力。”通過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與藏區續緣,他覺得是自己的幸運。歷時5年,顛覆了他許多對藏區認識的理念,重新認識了科技進步、科技示範對推動藏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認識了農民的主觀能動力,看到了新型農民的整體素質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在提升和強化;深刻感受到新一代農民和企業家為民族事業發展的責任和擔當。
農民羅體開辦了自己的牦牛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廠,“別人種糧,我種草換糧吃肉”;七里央機開辦了奶製品加工,農牧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有滋味。薛世明深刻感悟到,順應時代對經濟社會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需求及人類對未來可持續發展,造福青藏高原,是他“一件事認準了放不下,一件事想好了努力做,終身無悔”的初心不改。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項目專家們正在用實際行動,深深紮根在青藏高原。(中國西藏網 文/王茜 圖片由項目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