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白瑪:草原生態保護對民族地區發展意義重大

2017-11-10 13:45:35 | 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 | 作者:王金梅 | 責任編輯:王金梅
摘要:就“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現狀、問題和建議,以及草原生態保護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等話題,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政協原主席白瑪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

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宣傳報道綠色發展方式,促進草原生態保護,中國網聯合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聯合推出大型報道專題“走向草原生態文明新時代——十九大報告解讀系列巡訪”。

就“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現狀、問題和建議,以及草原生態保護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等話題,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政協原主席白瑪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

白瑪認為,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不僅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而且關係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建議加強立法和宣傳,全面加強草原防災抗災體系建設,實現保護與開發的雙贏。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政協原主席白瑪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

中國網記者:您如何理解新時代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意義?

白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60億畝草原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也大多屬於民族地區,保護建設好草原,對於民族地區發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草原上的牧馬人(攝影:中國網草原頻道特約攝影師 鄭思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到“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高度。草原是我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草原主要分佈在廣大牧區,牧區又大多是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承擔著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重要任務,是我國主要江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關係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係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

“草地資源是生態脆弱的西部地區重要的天然屏障”

中國網記者:作為長期在民族地區工作的領導,您所看到的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現狀如何?有哪些思考?

白瑪:我國草原面積居世界第2位,是我國陸地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系統。草原佔國土面積的2/5,超過耕地與森林面積總和。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甘肅6省(區)是我國的六大牧區,草原面積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75.1%。草原是我國西部地區的主要植被,佔西部地區綠色植被總面積的79%,也是長期以來各民族兄弟賴以生存的最基礎的生産資料。草地資源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約有七千多種牧草和上千種動物,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庫,豐富的草地資源不僅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生産資料,而且更是我國生態脆弱的西部地區重要的天然屏障。

初秋的青海金銀灘草原(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長期以來,隨著牧區人口增長,牲畜增加,草原承載過重,加之人口膨脹造成的巨大壓力,草原的利用一直處於重牧輕建、重用輕管和只求近利而失之遠謀,只顧經濟不顧生態的掠奪式經營狀態之下,使草原三化(退化、沙化、鹼化)日趨嚴重,出現了一系列生態與經濟問題,建設速度趕不上退化速度。

對青海而言,青海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提出的“四個扎紮實實”的重大要求,青海省委提出了“四個轉變”的戰略舉措,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轉變,這是青海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戰略佈局的新實踐、新要求,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這一重大要求的戰略途徑、歷史選擇、現實需要,是青海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大局的自覺行動。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青海省委、省政府相繼實施了三江源一、二期工程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青海在生態保護方面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加強立法、宣傳和防災抗災體系建設,促保護與開發雙贏”

中國網記者:就以上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白瑪:首先,建議在青海率先建立國家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青海作為全國六大牧區之一,天然草原佔到了全省國土總面積的一半,天然草原面積5.47億畝,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4.74億畝。全省擁有的5億多畝草原不僅支撐著當地畜牧業的持續發展,也是維繫高原生態平衡的天然屏障。一旦青海草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源涵養、生態服務功能退化,由河流連接的廣大中下游地區和受青藏高原生態屏障保護的廣大區域都將受到損害。建議國家在青海率先建立國家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重點在土地、信貸、生態、教育、發展方式等方面給予草原建設保護更大的扶持和發展空間,探索草原現代化和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準和方向,並與正在建設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為契機,加大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使草原永葆生態活力。

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主任李偉方帶領參加農業部主辦的“大美草原守護行動”的全國草原監理執法人員代表集體宣誓(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其次,應加強立法,將保護基本草原列為基本國策。建議國家將基本草原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基本草原,要強化立法和考核,儘快出臺基本草原保護條例,明確草原在國土資源保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地位,從國家層面強化對基本草原的保護,通過合理規劃,確定生態保護紅線,必須堅守基本草原面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走保護優先、利用在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第三,全面加強草原防災抗災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草原建設現代化。建議國家加大對草原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草原畜牧業防災抗災體系建設,加大對草原牧區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援力度,把草原灌溉水利工程與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和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相結合,改變靠天養畜局面;通過劃定生態區、景觀區、生産區、生活區,繼續在生活區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實現大規模聚集、小範圍分散,繼續扶持後續産業發展,加強牧民技能培訓,推動牧民向第二、三産業轉移。

農業部主辦的“大美草原守護行動”啟動儀式現場的草原管護員代表(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第四,加強公共宣傳,實現保護與開發的雙贏。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草原保護意識,全方位開展生態環境國情和綠色價值觀教育,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幹部職工培訓、農牧民技能培訓體系中,加快生態文明知識普及,推進“綠色細胞工程”建設,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和生態道德。妥善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切實把保護生態環境、提升經濟收益、保障公眾生存發展權利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對草原保護和利用的可持續、內涵式發展。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