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輩子,我就在玉樹了”——青海玉樹州畜牧獸醫站站長宋仁德
冬日玉樹,成群的藏牦牛在高原雪域形成一幅幅壯麗的水墨畫。在這裡,牧民群眾都喜歡一位“大鬍子博士”,因為這個人和他們一樣,一輩子都離不開牛羊,離不開草原。
他的名字叫宋仁德,紮根玉樹30年。草原上的牧民都説,有宋仁德在,牛羊能肥壯,生活能如意。
在玉樹,宋仁德每天接觸的不是牦牛,就是細菌,還有各類實驗和數據。宋仁德卻樂在其中,他瞄準國內乃至國際前沿技術做學問、搞科研,取得了多項成果。
宋仁德説,他比較滿意的有三項:一是“中國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硒營養狀態的研究”項目,填補了牦牛科學研究的空白;二是“牦牛綜合繁殖性能改善技術研究”項目,解決了高原牦牛生産率低下的瓶頸問題;三是“玉樹州生態牧業研究與示範”等推廣課題,完成了畜疫綜合防治、畜群結構調整、劃區輪牧等方案的制定,農牧民增收十分明顯。
2011年,宋仁德被遴選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牦牛體系玉樹綜合試驗站站長。
宋仁德和團隊成員一同深入基層,在玉樹州玉樹縣國營牧場舉辦了首期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宣傳和科學養畜培訓班,給牧民群眾講解超載放牧的現狀及危害,提高整體生産性能等畜牧生産知識。
目前,玉樹全州範圍內創建了11個以高原牦牛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牦牛養殖技術為核心技術的高原牦牛高效配套養殖技術示範基地,6個重點示範戶,設置了劃區輪牧、放牧強度實驗圍欄,累計培訓牧民3000余人次,為玉樹州牧民增收、牧業增效、生態畜牧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86年,20歲的宋仁德從青海省畜牧獸醫學院畢業。他放棄了原本可以留校任教的機會,決定去玉樹。宋仁德在玉樹工作短短的一年裏,得到了畜牧獸醫工作站的老站長德江(藏族)的認可,德江非常賞識宋仁德的才華,委以他重任,讓他負責玉樹州畜牧資源與發展區劃調查工作。這項調查工作,需要5個月深入基層農牧戶,工作量很大,宋仁德出色地完成了調查任務。
經過四年的艱苦鍛鍊,宋仁德的業務水準得到了極大的提升。1991年,宋仁德被提拔為玉樹州畜牧獸醫工作站副站長。
1997年,宋仁德以政府派遣研究員的身份出國考察研究。2001年,宋仁德再次受政府派遣,到日本攻讀博士學位。學成之時,宋仁德沒有留在國外,也沒有去大城市。這一次,他的選擇依然是玉樹,他笑著説:“這輩子,我就在玉樹了。”
宋仁德説:我出國學知識,就是為青藏高原農牧民而學,回國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農牧民富起來,讓草原更美麗!
玉樹“4·14”地震後,宋仁德每天的工作是尋找、確定動物的埋屍地點,聯繫挖掘機和鏟車,現場運動物屍體。由於屍體腐爛得厲害,儘管戴著雙層口罩,仍有令人窒息的氣味,宋仁德卻沒有退縮。
在清理玉樹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庫房廢墟時,發生不明液體泄漏,一名武警戰士出現嘔吐反應。事發突然,宋仁德讓戰士馬上撤離,自己迅速簡單防護,冒著生命危險,拿著膠帶跳進廢墟,不明液體得到了安全妥當處置。
2012年,在青南地區抗災保畜工作中,宋仁德的腳掌骨受傷了,打上石膏不到三天,他便拄著雙拐出現在雪地裏調查災情、分發抗災飼料,給牧民群眾講解補飼、死亡家畜屍體處理等方法,在全州六縣留下了拄著雙拐的身影,牧民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貼心人”。
宋仁德望著眼前白雪覆蓋的草原,感慨地説:“我熱愛玉樹,我屬於這裡。我的心願是將這些研究成果推廣開,在提高農牧民生活的同時,將這片豐美的草地留給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