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為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11-24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樂齡志願者帶老人去公園 今年僅38歲的王艷蕊,卻已經紮根社區工作了將近10年。從全職一人到團隊三十多人,她成立樂齡老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注于社區居家養老,經過不懈努力和頑強堅持,樂齡摸索出社區為老服務模式,通過為社區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到府服務、困難老人手工援助、社區老人互助平臺多種方式,以“以老助老”的方式讓老年人實現了“老有所為”。 >>案例 養老服務紮根于社區 讓每一位老人在家中享受樂齡年華,是王艷蕊9年前成立石景山區樂齡合作社(“樂齡老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前身)的初衷。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的王艷蕊並沒有從事法律工作,她做過公務員,也在NGO待過。在公益組織工作時,王艷蕊與社區建立了密切聯繫,她發現,只要是社區活動,參與最多的就是老人。於是,2006年她成立了合作社,隔年3月正式介入試點社區開始工作。最開始,主要依賴招募的青年志願者,接受培訓後再為高齡獨居老人進行到府探訪服務。 但是後來實踐證明,青年志願者的流動性非常大,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與老人建立信賴關係。後來,王艷蕊採取社區動員的方式,依靠大量社區老年志願者,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動-他助,鼓勵健康、低齡老年人幫扶空巢、高齡、病殘、失能老年人。另外,老年婦女還可通過對經濟和身體有困難的老年婦女技能培訓,支援她們開發手工藝品,通過義賣等方式取得收入,改善生活品質,讓老人感受到自身價值,實現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同時,樂齡對青年志願服務進行了改進,通過樂盒助老工具包使用,老人與志願者可以在遊戲環境下熟悉彼此,也方便了青年志願者對老人的無縫志願服務。 最終,樂齡摸索出了一整套社區為老服務模式,包括為社區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到府服務、困難老人手工援助、建立社區老人互助平臺等多種方式。 >>調查 多數組織面臨“留人難”問題 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樂齡老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億方公益基金會的資助支援下,歷時一年,對廣東、河北、山東、上海、北京5個地區30家不同類型的養老組織進行了調研,試圖深入研究行業現狀。 《社區居家養老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最終顯示,各地區支援力度不同,地區發展特色也不同。具體來看,上海和廣州地區,政府對於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財政支援力度較大,這兩地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發展相對設施齊全,老年人參與度也高。 調研發現,目前許多社區居家養老組織並不主要依靠全職員工來開展日常服務,而是通過招募志願者、義工、實習生來完成服務。但行業招聘標準門檻低,勞動力缺乏是普遍現象。除個別組織外,留人難、員工流失率高是多數組織都面臨的問題。 對於民辦非企業老年服務組織來説,薪資是一個主要的因素,隨著政府鼓勵市場資本進入養老行業,不少企業同時開設民非單位承接政府項目,民非生存越來越艱難。另外一點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本身的服務人群讓很多年輕人不願涉足,一家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年輕人一聽到是做老年人服務行業的就不願意來”。 >>探索 提升政府購買項目有效性 根據聯合國最新人口數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比重將超過30%。與之伴隨的人口高齡化、空巢化等特點,增加了老年人群對老年服務的剛性需求,特別是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服務和精神慰藉類需求。現階段我國養老責任已經由家庭逐漸向社會過渡,需要政府、企業或者社會組織來提供養老服務,依託社區或成為養老模式關鍵。 王艷蕊認為,目前養老項目大多數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開展,“但是不管政府的財政支援力度有多大,服務是有活動期限的,所以組織想要獲得長久的發展,還是需要考慮提高自身的優勢,創新活動形式與內容,提升項目有效性,保障資金來源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欣喜的是,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已經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國家不僅出臺了專門針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政策,而且也在一系列重要政策中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做出了相關規定。即將開展的“十三五”規劃將完善和加快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組織為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業,並將制定一系列新的目標、指標和措施。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