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三體》科幻文學外的意義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9-02  責任編輯: 李艷娜

    8月23日,劉慈欣憑藉《三體》英文版第一部獲得第73屆“雨果獎”,這不僅是科幻文學界的盛事,也是當代中國文學的盛事。科幻文學在中國雖然很早就得到提倡,梁啟超曾撰寫過《新中國未來記》,魯迅也翻譯過凡爾納的《月界旅行》。但“五四”以來,科幻文學在中國一直不甚發達,其原因或許在於,科幻文學雖然與科學有關,但在20世紀飽經憂患的中國,最切要的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我們很難在現實的苦難中仰望星空,探尋宇宙的奧秘。新世紀以來,科幻文學在中國崛起,以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等為代表的科幻作家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在整體上提升了中國科幻文學的水準,尤其是劉慈欣的《三體》,有研究者稱之為“憑一人之力將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水準”。在科幻文學崛起的背後是幾代科幻人付出的心血與努力,也與中國在世界秩序中位置的提升有極大關係。 

    《三體》的獲獎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已經達到甚至開始引領世界水準,但意義不僅於此。在閱讀《三體》時,最令人興奮的是,在那波瀾壯闊的太空史詩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身影,中國人開始以主角的身份出現,作為人類的代表參與宇宙事務。這對於創作者來説或許是自然而然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作者是中國人,在構思時自然會將中國人帶入其中,但就我的閱讀體驗來説,卻具有一種震撼性的藝術效果。在此之前,我們看到的西方科幻文學與電影中,西方人是當然的主角,他們代表人類與外星人展開星球大戰,最終拯救了地球。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三體》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中國人也可以參與宇宙事務,更讓我們意識到,此前的中國人形象在科幻作品中的缺失,不僅是一個藝術想像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實力與信心的問題。 

    《三體》塑造了一種新的中國人形象,以往我們熟悉的中國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Q、是“出水才見兩腳泥”的朱老忠、是終於可以挺起腰桿説話的陳奐生,他們在歷史與現實的重壓下負重前行。在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數千年來中國人“精神奴役的創傷”以及他們在20世紀改變命運的艱辛與努力。而在《三體》中,我們看到的是具有東方智慧的現代中國人形象,羅輯、章北海、葉文潔、程心、雲天明,這些性格迥異的中國人,在地球文明遭遇三體文明時都承擔著關鍵的使命,他們是人類文明的代表,在太空中揮灑著他們的智慧與意志,探索著人類與宇宙的未來。《三體》的開頭描述的是“文革”場景,這樣“傷痕文學”式的開場是我們熟悉的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故事,但隨著故事的漸次展開,我們可以發現,這不是一個中國故事,而是一個人類的故事,一個宇宙文明的故事,或者説,作者是在中國故事特殊性的基礎上,講述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人類與宇宙文明的故事。 

    在《三體》中,中國人不僅可以參與宇宙事務,而且可以想像並把握未來。想像一種新的未來並促使其實現,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的。近代以來的中國不僅不能想像與把握未來,而且其命運往往被其他國家所決定,在那樣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很難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只有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逐漸富強起來,才能參與世界事務,才能想像一種新的未來。“勝利的信念是必須建立的,這種信念,是軍隊的責任和尊嚴的基礎!我軍曾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面對強敵,以對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建立了對勝利的信念:我相信,在今天,對全人類和地球文明的責任感也能支撐起這樣的信念。”這是在“太空軍政治部工作會議”上章北海的發言,是從中國歷史而來的對未來的想像。毫無疑問,中國的強盛為《三體》提供了想像的基礎與可能性,而《三體》也是中國強盛在科幻文學領域中的一種折射。在世界科幻文學的視野中,或者在中國現代以來的文學史上,《三體》最重要的特色或許就在於中國人在太空中出現,並能夠代表人類、地球與其他星球對話。科幻文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幻作家是有國界的,或許也正因如此,劉慈欣在獲獎後並沒有顯得興奮,而是對中國科幻文學的整體狀況表達了憂慮。 

    閱讀《三體》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小説顯示了一種非凡的想像力,嚴鋒在《三體Ⅲ》的序言中説,“在整個三部曲中,我個人認為第一部最具歷史感和現實性;第二部的完成度最高,結構最完整,線索最清晰,也最華麗好看;而《三體Ⅲ》則是把宇宙視野和本質性的思考推向了極致,這方面目前無人能及。”《三體》的想像由現實出發,展現了一個無限寬廣的時間與空間,一種未來的太空史詩。作者從當下現實遙望星空,也是從無限遙遠的高度與未來觀察地球、人類與中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超出一般想像的浩瀚宇宙。比如,在《三體Ⅲ》中,作者設計了一個“紀年對照表”,其中最後兩個紀年是“DX3906星系黑域紀元,西元2687年—西元18906416年”和“647號宇宙時間線,西元18906416年”。在這裡,作者的視域已達到了西元1800萬年之後,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絕難想到的,但在作者的敘述中,我們卻真切地看到了時間盡頭的風景。或許無限遙遠的時空對我們沒有實際意義,但能夠想像整個宇宙的民族,一定是有夢想、有未來的。 

    最令人讚嘆的還不是時間與空間的無限寬廣,而是作者想像宇宙的方式以及超強的敘述能力。在劉慈欣的想像中,我們看到了宇宙社會學、宇宙心理學、宇宙生態學。在第一部中,作者虛構了一個星球及其文明的歷史,在第二部中開始探討不同星球文明之間的關係及相處規則,第三部則探討時間的本質與宇宙的秘密。小説中瑰麗的想像與令人驚嘆的細節俯拾皆是,作者以硬科幻的方式支撐起了整個敘述,邏輯嚴密、基礎紮實,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比如小説中關於面壁者、持劍人、水滴、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的敘述,既出人意料,又具有歷史與想像的合理性。閱讀《三體》對我而言,仿佛是從中國出發的一場太空旅行,那些輝煌的畫面、壯麗的場景、奇妙的細節,較之觀看西方科幻電影更具真切感、更有想像力,這是一首真正波瀾壯闊的太空史詩,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想像未來的神話。 

    2012年,我第一次見到了劉慈欣,記得在討論時我曾問過他一個問題,魯迅翻譯過凡爾納的科幻小説,而魯迅的小説卻主要關注現實人生,不知他怎麼看待這一現象。劉慈欣的回答很簡略,他表達了對魯迅的尊重,也對科幻小説的有限性做了思考。現在想來,我的這個問題,主要是想討論“新文學”與類型文學的關係。在這方面,我們的研究顯然還不夠。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已突破了“新文學”的範圍,科幻文學、新武俠、官場小説以及網路文學中的諸多類型文學頗為興盛,其中優秀的作品如《三體》,已跨越了嚴肅文學與類型文學的藩籬,充分顯示了中國人的文化自覺與想像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説《三體》的意義超越了科幻小説,也超越了當今絕大部分的嚴肅文學,它帶給我們的是關於人類命運的深沉思考,也是中國人對未來世界的寓言。

    來源:光明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