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中國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8  責任編輯: 李艷娜

    “每支藏戲團隊都把在羅布林卡出演藏戲視為最大的榮幸。”在今年西藏拉薩“雪頓節”之際,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次角林村藏戲隊,在羅布林卡出演了八大藏戲中的《白瑪文巴》,隊長益西告訴記者,觀眾一如往昔給予他們極大的肯定與鼓勵。 

    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17世紀時,藏戲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表演。 

    益西説,次角林藏戲歷史悠久,但數百年的傳承過程猶如海浪,起伏不定,甚至曾一度只是散落在民間,“比較慶倖的是上世紀60年代初期重建戲隊時,村裏還有幾位老藏戲藝人健在,這讓次角林的藏戲‘起死回生’,得以延續。” 

    自1960年,西藏的民間藏戲班得以重建和保護,並恢復和創新了“雪頓節”藏戲匯演活動,繼承和弘揚了傳統八大藏戲劇目,一大批藏戲表演、創作和研究人才開始嶄露頭角,同時出版了大量藏戲研究、保護書刊和影像成果,藏戲藝術得到了全面繼承和保護。 

    “次角林藏戲隊恢復重建50多年了。”益西曾為銀行職員,他一生從事的工作與藏戲藝術並沒有任何關聯,但他自小熱愛當地的古老文化,退休後便選擇了回到養育他的故鄉,扛起弘揚該村傳統藏戲的擔子,“現在次角林藏戲隊發展的腳步較緩慢,但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進步的,每演一部都能贏得觀眾的肯定與喜愛。” 

    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為保護和弘揚古老的藏戲藝術,中國政府先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藏戲藝術流派進行了全面的挖掘、搶救、普查、保護和發展工作。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程啟動後,藏戲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保護和弘揚。 

    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藏戲成為西藏上層貴族的“專屬”藝術,每當雪頓節哲蚌寺展佛出演藏戲後,戲班子便回到羅布林卡表演數日,而貧民百姓卻被“拒之門外”。 

    今年84歲高齡的龍仁老人曾是拉薩“雪巴拉姆”藏戲老藝人,“藏戲走出羅布林卡,擁有更多大眾觀眾”是龍仁曾有過的最大的“念想”。五十年後的今天,這位老藝人的願望實現了,西藏古老的藏戲藝術已登上世界藝術舞臺。2009年,藏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甲熱·洛桑丹增表示,藏戲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結束了西藏沒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的空白,彰顯了藏戲藝術在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獨特歷史和文化價值,是全世界對中國在保護和發展藏戲藝術中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西藏全面加強了藏戲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命名和保護工作,鼓勵和支援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教學、交流等活動,有效推動了藏戲藝術的繼承、保護和發展。目前,西藏7個藏戲流派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