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消費梵谷?商業藝術圈已現“消費藝術”熱潮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4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木心先生多次提及,能夠名流千古的藝術家一般都在頭腦、心腸、才能三方面出現優異的表現,梵谷在後兩者中佔據高地,從人盡皆知的他和高更的那些事,也可以知道梵谷算藝術家中的“沒頭腦”了。不過藝術史中的藝術天才型選手比比皆是,為何梵谷卻能被人廣為熟知,就連街頭的三姑六嬸都能略知一二呢? 智極成聖——安迪·沃霍爾,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順利掀起了波普藝術的狂潮,對於自由以及消費主義的追求,孤僻的商業頭腦,無辜的自私,病態的天真,娓娓道來:愛沒有席捲美國,但是波普藝術做到了。 情極成佛——梵谷,就如海涅給自己赤腳兄弟的原文:“誰有一顆心,心裏有愛,就被弄得半死不活。”食色性也,情濃欲烈的人,容易在藝術中走火入魔。梵谷,于生活,有一顆赤子之心,為赤誠美麗的生命,俯首甘為孺子牛;同時也掙扎于潦倒的現實中,對於痛苦有異常敏銳的感知,天賦悲劇人物氣質,誰能創造悲劇?里程碑式英雄人物乃悲劇主角,其餘皆鬧劇,而梵谷的悲劇不僅僅在他的短暫一生中,也延續到了百餘年後的今天,在這個娛樂至死,消費至上的年代,于梵谷,只能哀嘆,其作如故,其人不存。 誰在消費梵谷? 近些年來,商業藝術圈出現一股熱潮,消費藝術——從去年來的莫奈,草間彌生到今年的梵谷。眾所週知,若想真正接近藝術,往往是需要專業的眼光與一定的經濟基礎。例如收藏畫作,參與或者去博物館美術館等地朝聖,追隨藝術大事件。從起源説來看,藝術原本也便是人類在酒足飯飽,物質文明發達之後才産生的。可是當下的藝術展覽與消費藝術的人群往往不盡如人意,譬如“不朽的梵谷”展覽。 藝術應該承擔起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去年上海k11舉辦了莫奈展,對我而言,那次展覽是一次災難,擁擠不堪的展覽現場,觀眾與原作之間的距離堪稱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整場展覽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接踵摩肩之間的不悅,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保全人員的撲克臉。可是生活中的一切往往相對,對比起“不朽的梵谷”展覽,莫奈展的一切就沒有那麼糟糕了。因為莫奈展覽中的作品皆是原作。但是對於今年的梵谷展覽,主辦方運用科技將梵谷的畫作“還原”,而這種“創意”是筆者萬萬無法想到的。 去年年底,恰巧碰到了哥德堡美術館關於後印象派的展覽,有幸觀賞了塞尚、梵谷、高更的作品,現場沒有護欄與安全線的羈絆,也沒有保全人員一本正經地隔開觀眾與作品,最重要的是,現場的作品通過時間單元分開,皆為原作,在展覽的最後,策展團隊還與觀者開了一個玩笑,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梵谷畫像作為結束,看似不經心的設計卻將表現主義體現在了展覽的方方面面,飛花摘葉,皆以明題,恍兮惚兮,其中有象。 吞噬筆觸與氛圍 淪為“梵谷爆款” 這次“不朽的梵谷”展覽下月即將登陸北京,而此前已在上海舉辦,通過3D效果、影像設計、音樂搭配,借還原情景的口號,妄圖討喜于觀眾。藝術需感悟感知,將充滿靈氣的作品放在影像中展現,其一,改變了其呈現形式,梵谷的畫作是以架上繪畫的方式受到認可,但梵谷展卻將其轉化為了影像的形式呈現,這兩者對於普羅大眾來説絕不會是一樣的感受;其二,後印象派的作品在歸結于技法之上,筆觸與氛圍渲染是不可分離的,但是通過影像反映出來的作品,完全吞噬了技法這一特點。這樣的展覽對於大眾的藝術教育的好處有限,打著梵谷的名號,卻沒有堪比“谷歌藝術計劃”的良心,淪為與淘寶“梵谷手繪布鞋爆款”同等性質。看似門庭若市的展覽,內在,實則一片荒涼。 過於重視形式 偽文青觀展好機會 文青在每一個年代都會存在,就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不説自己熱愛文學,不能念叨幾句理想主義朦朧派詩歌就沒有面子,腦袋中沒有批判性思維就是虛無。可是慢慢到之後,文青概念泛化,過於矯情的偽文青日增。在前幾年還是挎單眼跑麗江;近幾年則熱衷於出現在各種官方與民間的藝術活動中,區別真偽文青的方式之一就是“是否有判斷能力”,有些時候藝術展覽承擔著種類繁多的不同意義,觀念、當代、崇敬、公益、學術、普適價值觀等,既然無法判斷一個藝術展覽的內在,何以有“文青擔當”? 偽文青的楚河漢界往往分明,一邊是高貴冷艷的自己這一群,還有土鱉的正常人,對於“不朽的梵谷”這樣的展覽,對於他們,往往只是一個茶余飯後證明自己優越感的談資,或者是週末約會下午茶前的甜品,看一個展覽,付出的也僅僅是兩杯星巴克的價格,還有朋友圈的簽到。 已被玩壞的梵谷 請放過他 曾經,在MoCA Shanghai(上海當代藝術館)正舉辦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豐子愷等當代巨擘的作品,臨近閉館,筆者看到一個女孩想進館參觀,被保安攔下,女孩都快哭出來,説著自己是從南京趕過來,耽誤了時間,僅僅是為了一探他們的習作然後返程,在糾纏許久之後,保安妥協了,雖然嘴巴嘟嘟囔囔但還是讓女孩進去參觀了。她隻身一人,未拍照,邊參觀邊在筆電上記錄些什麼。相比較之下,對於藝術的真心實意,高下立判。知識,藝術,使人平靜通達,羞澀地掩蓋自己的情懷往往是心懷敬重,對藝術中的美充滿畏懼之人;而浮躁,一知半解者,用情懷修飾自我,心中也有畏懼:害怕他人的不認同。 過去讀書萬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而今呢,恥也不知。功夫在詩外,無論是專業藝術展覽還是商業藝術展覽,都應該承擔起一定的教育意義,這才是有良知的舉動。嬉笑怒罵都是形式,而內在的精神,帶給觀眾的藝術體驗才是重要的。此類的藝術展覽會層出不窮,但是請放過被玩壞的梵谷,對待藝術家惡意的商業態度,可以算作穿越平行宇宙的霸淩:我愛梵谷是個天才,有一天,我將一片星空放在膝蓋上,美到迷離,於是我淩辱了它。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