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寫作中"文學的姿態":明知有難度依然直面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4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如果我對現實的摹寫不能達到‘入木三分’,那麼我會追求‘入木一分’。”近日,著名作家梁曉聲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談及文學創作以及近期關注的事件。他認為,當前最難寫的、操作起來最有難度的,依然還是現實主義創作,“我懷著一種‘心疼’的態度,把關注的現實問題以作品的方式呈現,也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寫作中“文學的姿態”:明知有難度依然直面 由於正在專心創作,梁曉聲推掉了大部分的活動。此次接受採訪,用他的話説,是“出版社給的任務”。而這個任務的由來,就是梁曉聲新近推出的作品集《復仇的蚊子》。集子中收錄了多篇作品,題材則涉及民生、社會等多個領域。 梁曉聲特別對記者提到,他在書中較多地使用了偏向“荒誕主義”的表現手法。比如《復仇的蚊子》中,他讓女主人公鄭娟在丈夫、女兒雙雙遭遇不幸、現實中又無力反抗的情況下,化為一隻富有攻擊力的蚊子,向仇人報復。 “鄭娟的心理,就是那種典型的善而弱者的心理。即使如此,我還是在我的寫作中堅持一種底線。無論矛盾如何尖銳,也不會放棄人對於人性底線的固守。比如鄭娟,當她可以進行徹底的報復時,還是對一個孩子動了惻隱之心。”梁曉聲介紹道。 對於寫文章,梁曉聲還比較喜歡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但短篇小説可以不講述故事,而是提煉‘現象’,所以我會使用荒誕主義的表現手法。這也不意味著我是受到了什麼‘荒誕主義’的影響,無非是嘗試新的寫作技巧而已”。 梁曉聲認為,最難寫的、操作起來最有難度的,依然還是現實主義,“目前,院線固然火爆,但要麼作品所寫題材的時間完全前移,要麼現實題材只剩下玩鬧和娛樂。當我説這些的時候,似乎是強調編創演團隊的乏力,但實際上還是因為禁區比較多”。 所以,梁曉聲表示,如果他對現實的摹寫不能達到“入木三分”,便會努力追求“入木一分”,“這是一個姿態:不是作家個人的姿態,而是文學的姿態,即明知有難度,還是以最常規的做法去直面”。 新作品關注現實問題:懷有“心疼”的態度 出於對現實問題的關注,梁曉聲的新書還寫到了農民、“空心化”的鄉村等內容。梁曉聲透露,這些事例都有一定的事實原型,“在那些最窮困、交通不便的山村,所謂的‘空心化’就是只剩下老人、孩子和狗,還有的如新聞上所説,兒童流落到鄉鎮、出現險情等等”。 “更深層次的問題還在於,一個人出生後,並不能像我們認為的那樣,不經過文化知識的教化便成長為合乎要求的人。”梁曉聲分析,如果孩子成長的大環境是“非文化”的,甚至連“淳樸民風”的影響都缺失的話,那他們的成長過程“跟叢林裏的植物沒多大區別”。 梁曉聲説,政府在這方面確實做了很多工作。而他之所以要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是懷著一種“心疼”的態度,以作品的方式呈現,希望獲得更多關注,“我描述的那類人,當你的筆寫到了他們,又被他們看到的時候,也許會引起一些思考。這可能就是文學的作用吧。” 梁曉聲的這部作品集中,也有關於反腐敗的文章。他對記者提到了時下“文藝界反腐”的話題,“我在政協的時候聽説過這個話題。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針對繪畫、書法、歌唱等領域。有些還是我在20年前就在關注的問題。” “文藝界的反腐很有必要,而文藝界絕大多數人都具有起碼的自覺性,相信提出相關要求後,大家的自律性還會更快地提高。”梁曉聲稱。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