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中國電影的動畫大片時代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10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大聖歸來》開啟了中動畫電影的新時代。在未來,它是否也能引領一個中國電影的動畫大片時代的到來? 《大聖歸來》顯然已經是票房大片了,當然如果與好萊塢動畫大片相比,從它的投入、某些製作手段、技術含量和藝術品質等看,可能還算不上是動畫大片。但這部“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對於中國電影産業的貢獻已頗可稱道。超過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奇跡不僅創造了國産動畫電影的票房巔峰,並且帶來了電影行銷的“自來水”現象、電影投資的眾籌模式等新話題。這使得《大聖歸來》不論是在創意、製作、行銷還是發行階段,都有待總結,有可能為中國電影人提供許多難能可貴的經驗。 雖然《大聖歸來》在敘事節奏上,個別情節的發展略顯倉促,但總體而言,這個“受難英雄”自我成長的故事是比較完整的。這樣一個“英雄成長”的故事對於當下那些在陰柔的、低幼齡化的動畫世界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具有明顯的勵志意義。孫悟空本來就是一個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最大的平民英雄形象。在《西遊記》裏,孫悟空要苦苦地學習,還要領悟師傅的暗示,最後才學會了七十二變。然而,《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在被如來壓了500年,神力盡失以後憂憤焦慮痛苦,因為他眼看自己成為別人的神話傳奇而名不副實,他要不斷地跟自己盛名之下的“不自信”的“心魔”鬥爭。也許孫悟空與妖魔鬼怪的打鬥固然重要,那是動漫動作場面的重要呈現方式。但對於孫悟空而言,也許更重要也更艱難的是與自己弱點的鬥爭,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大聖歸來》裏的孫悟空非常富有人性味道,很與時俱進,仿佛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真實可愛的一員,他不僅要面子、愛虛榮盛名,而且還有心病以至於有“交往恐懼症”,這樣一種新的孫悟空形象給觀眾很親切很幽默很接地氣的感覺。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英雄形象。當然,最後通過江流兒的自我奉獻式的犧牲,孫悟空終於煥發出了他的超能力,進而彰顯了英雄歸來的氣勢。然而,歸來的不僅僅是大聖,不僅僅是英雄。因為我們聽到了一個時代對英雄的呼喚,正是時代的需要,觀眾的精神需求呼喚了英雄的回歸。 在美學和文化方面,這是一部具有較為成熟的多元化的美學風格的電影。它一方面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有效地化用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中華文化符號,同時,又向美係、日係動漫風格全面開放。在受眾的多元開放上,它是跨越多年齡段的美學風格與文化表意的集匯,它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不同美學的不同需求。從受眾的角度説,這是一部典型的“闔家歡”電影,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現代性改造,這部電影不僅吸引了小朋友對大聖的崇拜,也喚起了大人們對大聖的記憶,甚至喚起了部分中年觀眾對當年《大話西遊》中孫悟空形象的回憶。從創作主體性的角度來講,影片有一種包容性的文化建設心態。的確,美國可以拍《功夫熊貓》《花木蘭》,我們拍自己的大聖,為何不能對它進行全新的改造,讓在美係、日係動漫電影浸潤下長大的青少年,在接受孫悟空這樣的中國形象時多一點親切感? 無疑,這部電影的成功增強了我們對國産電影的信心。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曾經在古裝大片的推動下煥發生機,但近幾年,電影大片的生産與影響力明顯衰落。一些小成本電影“以小博大”固然令人欣喜,但實際上充滿偶然性、不確定性和不可重復性。成熟的電影工業和電影市場需要穩健的投資、成熟的受眾市場和工業化、規範化的生産,甚至是可以預期的收入,“暴發戶式”的成功不具有可持續性,反而助長投機心理和短視行為。 在歷年美國電影票房的前十位影片中,動畫電影大片都佔有三分之一的重要席位。相比之下,中國動畫電影的文化影響力和市場潛力仍遠未充分發掘。動畫電影是青少年觀眾的神話,也是中老年觀眾的童話,它理應在塑造國家文化形象,體現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國電影乃至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天,像《大聖歸來》這樣的優秀中國動畫電影喚起了我們的殷殷期待:它有全年齡段受眾追求的自覺意識,有符合電影工業生産流程規律的運作方式,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但又在藝術的再創造中秉持開放多元、有容乃大的從容心態——以《大聖歸來》的成功為轉捩點,我們呼喚未來中國電影動畫大片時代的到來。 (作者陳旭光係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