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收養75名孤兒的河北媽媽: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家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20  責任編輯: 李艷娜

收養75名孤兒的河北媽媽: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家

  放暑假了,孩子們在一起玩耍。 

  “愛心媽媽”李利娟正在整理從各地寄來的“愛心包裹”。 

  “愛心村”裏有十多位幫忙照看孩子的保姆奶奶。 

  “愛就是付出讓家不缺乏,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

  《讓愛天天住我家》是李曉鈺最喜歡聽的歌。今年20歲的她有74位兄弟姐妹,他們之間並無血緣關係,但有一位共同的媽媽。

  媽媽名叫李利娟,是河北省武安市人。從1996年起,李利娟19年間陸續收養了75名孤兒。

  從武安市驅車20分鐘便來到上泉村,十多間低矮的民宅建在山上,李利娟和她的幾十個孩子就住在這個被稱為“愛心村”的地方。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大家庭。

  正值暑假,已參加完高考的李曉鈺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做著遊戲。李利娟則在一旁整理著從全國各地寄來的“愛心包裹”,裏面裝有衣服、食品。

  “我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當上了公務員。”提起孩子們,李利娟言語中充滿自豪。

  她收養的孩子最大的26歲,已經結婚,最小的才幾個月大,還在襁褓中。學齡階段的孩子居多,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為撫養和教育這些孩子,李利娟付出很多辛苦,46歲的她已經頭髮花白。

  李利娟説,二十多年前,她的前夫染上毒癮敗光家産,為換取毒資,竟然將親生兒子賣給人販子。從人販子手中搶回兒子後,李利娟在心理上對失去父母之愛的孤兒産生了同情,這段經歷成為她開始收養孤兒的起因。

  早年靠做生意和積蓄養家,隨著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巨大的日常開支讓李利娟頗為頭疼。

  加上在“愛心村”幫忙的十多位保姆奶奶、司機、廚師,一頓飯最多時有近百人就餐,能吃掉75斤大米,一天吃完三袋白麵。

  這些孩子中,很多身患殘疾或患有心臟病、腦癱等疾病。“一日三餐、水電費,再加上孩子們的醫藥費、學費等,平均每月需6萬元花銷。”李利娟説,如今她已欠下200多萬元的債務。

  儘管如此,除了身患殘疾的孩子無法入學,“愛心村”的孩子們沒有一個輟學在家,李利娟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為增加收入,除了擺鞋攤賣鞋,她還種著幾十畝地,養著上百隻羊、豬等家畜。

  社會各界也向這個大家庭伸出了援手。當地民政局為59個孩子辦了低保,每個孩子每月能領到三四百元。來自各地的愛心人士經常送來衣物。

  做飯,洗衣服,打掃院子,輔導作業,給生病的孩子熬藥……從早晨5點忙到晚上一兩點,每一天,李利娟都過得緊張忙碌。

  這一切被李曉鈺看在眼裏,她説,“媽媽習慣了每天晚上看天氣預報,然後挨個提醒我們第二天上學帶傘或加衣服。”

  “20年了,如果只收養了我一個人還好,但是收養了75個,那就真不容易了。”李曉鈺眼中閃著淚花,她説,在這裡,她有了媽媽,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在這裡,她還學會了責任與感恩。當李利娟生病住院時,給孩子們做早飯,送他們上學,輔導作業,李曉鈺已能熟練地照顧弟弟妹妹。

  讓大家庭裏所有人都感動的是,女孩兒們長大出嫁後,紛紛將弟弟妹妹帶到自己家裏去照顧,也做起“愛心媽媽”。

  “我們想幫她分擔些重擔。”李永超是李利娟收養的第一個孩子,她在出嫁時帶走了兩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嫁粧”。

  “這就是愛的傳遞”,李利娟感到欣慰,她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因為成長中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親情和愛。

  採訪中,14歲的珍珍一直安靜地坐在李利娟身旁看書。由於患有腦癱,珍珍無法正常行走。她曾到特教學校學習半年,後來在媽媽和哥哥姐姐的輔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

  珍珍用好聽的嗓音動情地唱了一首《媽媽的吻》,她説,“媽媽為了我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而我們得到了新生。她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偉大的媽媽。”

  充滿愛的大家庭給李利娟帶來很多“甜蜜的獲得感”。“我生病的時候孩子們會給我喂飯,給我洗腳。”李利娟臉上總是挂著微笑,她説,他們拿到獎狀和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是她最開心的時刻。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