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區服務是養老問題關鍵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2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人口結構快速老齡化,是當前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在近期中國福利會舉行的2015年養老業夏季高峰論壇上,相關專家預測,到2055年左右我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頂峰。要解決養老問題,完善社區服務是一個關鍵。 一路飆升的養老壓力 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人,佔總人口的15.5%。中國老年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表示,從1964年開始中國就進入持續“變老”的過程,預計到2055年達到頂峰,接近4.5億人。一直到210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都不會低於3.5億人。 上海市民政局巡視員高菊蘭表示,作為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截至2014年底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口413.98萬人,佔戶籍人口的比例是28.8%,預計到2025年上海老年人口將超過600萬人,而2025年後高齡老年人口增速將加快,使上海面臨更為嚴峻的養老壓力。 與一般人印象不同的是,上海還不是全國“最老”的地方。杜鵬指出,以常住人口為基數,老齡化最嚴重的是重慶、四川等地,上海排在第6位,北京排在第13位,這主要是由於兩地各有八九百萬人的流動人口起到了稀釋作用。與之相比,中西部地區留守人口的老齡化現象更為突出,養老需求也更大。 佈局和支付問題困擾養老機構 老年人口多了,最直接的方法無疑是建設養老院。從論壇傳遞的資訊看,佈局和支付問題正在困擾養老機構的發展。 以上海為例,養老機構存在較為明顯的供需結構不平衡問題,即中心城區的養老院人滿為患,而郊區機構的入住率卻相對比較低。統計顯示,2012年底上海10.52萬張養老床位收住老人6.8萬人,總體入住率不到70%,個別郊區養老機構實際入住率僅18%。 支付也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杜鵬表示,全國有24%的老人靠離退休金生活,其中城市2/3的老人有養老金,而農村的這一比例只有4.6%。 投資一家高端養老機構的復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梁信軍説,算上房租、護理和醫療等各種成本,老人在高端養老機構一個月的開支在8000元以上。“有人以為住進來的是富豪,其實很多是大學教授。他們大多在上海擁有80、90平米的房産,賣掉以後能得到300萬元左右的現金。以一年6%的理財收益計算,老人只需用利息就可以支付養老費用。” 梁信軍坦承,只有上海這樣房價比較高的地方,才適合用這種模式。解決支付問題,還需要政府加大社保資金的支援力度,並且降低養老機構的物業成本。 發展社區服務緩衝養老壓力 多建養老院、增加養老床位,是不是就能解決養老問題?杜鵬認為,這倒未必。目前,我國正在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上海等地則提出了“9073”的目標(即居家養老佔90%、社區佔7%、機構佔3%)。 杜鵬指出,社區服務是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之間的橋梁,社區服務越好,老人居家養老的時間越長,反之越短。“不能老人在家做不了飯就進養老機構,這中間需要一個緩衝的區域”。調查顯示,有13%的老人認為自己不健康且生活不能自理,這部分老人需要入住養老院。大部分老人可以居家養老,但需要社區提供助餐、助潔、助醫等到府服務。 “在一些歐洲國家,如果家庭成員照料老人,政府會給家庭一定的補貼。另外,每個月政府購買兩天的養老服務,使家庭照料者得以休息,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措施。”杜鵬表示,從英國和荷蘭的實踐看,都走過了養老床位數量先上升、隨著社區服務的完善再下降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國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老年照料中心、農村互助養老中心,解決健康老人的養老問題。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