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北京將設監測點為土壤定期“體檢”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23  責任編輯: 李艷娜
北京將設監測點為土壤定期“體檢”

2015年4月9日,北京焦化廠原址,土壤修復方搭建起膜結構大棚,對污染土壤進行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作。新京報資料圖片/記者 王貴彬 攝

  目前正在進行點位前期篩選;環保部門首次透露,北京土壤“體質”整體不錯

  想知道空氣情況,可通過空氣品質實時發佈平臺隨時查看。今後,土壤也將成為環保部門例行監測的對象之一。近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了解到,北京將布設一批土壤監測點,目前正在進行點位的前期篩選。其中,基礎點位布設將以耕地為主。

  北京將布設三大類監測點位

  北京市環保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認為,國家下一步要推“土十條”,就必須掌握土壤的“體質”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給土壤“治病”,因此土壤監測迫在眉睫。

  日前,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將布設一批土壤監測的國控點位,對土壤定期“體檢”。所謂國控點,即土壤國家監測點的簡稱,其選址及土壤監測數據均需上報給環保部審批、考核。

  市環保局監測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監測點位包含基礎點位、特定點位和背景點位三大類,監測的土壤類型包括水源地、污染場地、耕地等。其中,在基礎點位中,將以耕地為主。目前,市環保部門正在對點位進行前期篩選,篩選確定後將上報環保部。“北京會布設多少個國控點,多久給土壤‘體檢’一次,還未最終確定。”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點位確定開展例行監測後,可以推演北京土壤環境變化的趨勢,同時,監測數據還可以作為土壤環境預警的信號。

  監測數據是否對外公佈尚未確定

  此前,北京曾多次對土壤情況進行摸底普查,但結果一直未向公眾發佈。

  “怕引發誤解。”對此,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土壤不像大氣,大氣比較均勻,而土壤距離差10米,狀況就可能大不一樣。他表示,結果未向公眾發佈,原因有兩個,一是大氣和水有“標準”的概念,符合標準即是達標了。而土壤涉及背景值問題,有的土壤天生品質差,不是標準可以衡量的,應該跟原始的背景值相比較;其次,土壤的“不混合”性,加上當時布設點位的有限,致使土壤普查結果不能精確地反映土壤狀況。

  不過,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土壤普查的相關數據,對外發佈是最終趨勢。至於土壤定期監測啟動後,監測數據是否會定期發佈目前尚未確定。

  ■ 釋疑

  如何給土壤“體檢”?

  “畫網格”取樣 定期進行體檢

  俗話説十里不同音,土壤是“10米不同質”,它的高度不混合性,決定了給土壤體檢,是個技術活兒,設定的點位需包括基礎點位、特定點位和背景點位三大類。

  其中,基礎點位主要針對耕地和林地,屬於普查性點位;特定點位以飲用水源地和污染場地等為主,是反映重點區域土壤狀況及變化的特徵性點位;背景點位分佈在未受或受人類活動干擾少的區域,是反映長時間序列土壤品質變化情況的對照性點位。

  具體怎麼操作?“用網格法。”市環保局監測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就是把土壤做個幾分格,在這個格子裏取樣,一個監測點能表徵多大範圍的土壤狀況,跟網格劃分的疏密程度有關。

  據報道,在南京,一個監測點表徵的面積大約為1畝地,會採集多份土壤樣本,總重約有1斤。採集到的樣本將被裝在一個個塑膠袋內,經過晾幹、研磨、過篩、包裝等步驟,最後才形成可以“體檢”的樣本。

  根據環保部的要求,土壤國控點位確定後,每年將選取其中的20%開展土壤環境品質例行監測,5年完成一個監測迴圈。根據監測數據,各地環保部門需編寫土壤環境品質監測與評價等報告。

  北京土壤狀況如何?

  “體質”整體不錯 個別有問題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的土壤調查最早以農用地為對象,主要側重於監測土壤的肥力。為了解和掌握全國土壤情況,我國先後進行了多次土壤環境調查。

  2005年4月起,環保部會同國土部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這次調查歷時6年,基本掌握了全國土壤環境品質情況。

  跟隨著全國範圍普查或者專項調查,北京也一次次根據國家要求對土壤摸底,“更多是‘運動式’的摸底,並不是日常的例行監測。”環保專家彭應登説。

  市環保局相關人士介紹,普查結果顯示,北京的土壤整體情況不錯,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等都能達標,僅個別地方存問題。“比如一些刷紅漆墻根附近的土壤、一些工業污染場地等。”

  記者發現,在北京每年發佈的環境狀況公報中,環境品質包括大氣、水、聲、輻射和生態環境專項,並未見土壤環境專項。

  一位相關人士透露,北京地區的土壤環境品質,會以報告書的形式在環保系統內部發放。一份“2014年度海澱區環境品質報告書”顯示,2014年海澱區土壤監測點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區域內的5個監測點,全年監測1次,監測項目包括鎘、汞、砷、鉛、鉻、銅、鋅和鎳。監測結果顯示,土壤環境品質總體狀況良好,屬於清潔水準。

  ■ 背景

  環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條”

  近幾年,空氣和水污染一次次“上頭條”,推動了新環保法的修訂實施。目前,“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相繼出臺,而土壤污染防治“路線圖”,遲遲不見蹤影。另一個反覆被提及的現實是,中國已有50余部關於環境污染的法規,但是缺乏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控制的專項法律法規。

  “相比大氣和水,土壤污染更隱蔽和滯後。”一位環保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土壤監測十分薄弱。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説,我國把治理土壤污染確定為向污染宣戰的三大行動計劃之一,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

  聲音

  土壤安全意識有待增強

  環保專家彭應登表示,儘管社會公眾自我保護的意識日趨增強,但部分人對土壤環境安全的重要性仍缺乏認識,這是我國土壤環境保護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事實上,土壤是一個污染的受體,其可以綜合反映該地水和大氣的污染。

  彭應登説,土壤的變化不像空氣那麼快,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滯後性,所以土壤監測的工作量大,技術要求也相對繁雜。未來土壤品質標準可能要修訂,因為針對不同的土壤利用類型,對土壤的品質要求也不一樣。

  為何此次北京在選擇基礎點位時將以耕地為主,彭應登説,首先北京的建設用地很少,加上工廠和企業搬遷,工業用地在大部縮減,農業用地成為主要用地。而耕地除了作為農業生産用地,還可以作為北京的生態用地,對大氣環境等有較好的凈化作用,所以耕地顯得尤為珍貴。

    來源:新京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