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銀川的非遺保護樣本剖析:為老手藝找新出路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8  責任編輯: 李艷娜

銀川市市級非遺傳承人張璟在展示麻編手工藝。 

    保護成效明顯,仍有傳人難覓的痼疾;作品走俏,但非遺市場化探索的爭議不斷……寧夏銀川的非遺保護與發展現狀,折射出全國共同面臨的問題。老手藝如何估值、保護、發展,管理上如何上緊發條、創新機制?剖析一座城市的非遺保護樣本,應有裨益。 

    ——編者 

    保護傳承在路上 

    “實在找不到好徒弟”,感興趣的多,肯鑽研的少 

    惠鵬雲手持電烙鐵,屏氣凝神,懸空的手腕一點、一勾,點了睛的雄鷹,頓時目露精氣、展翅欲飛! 

    至此,耗時一個多月的蘆葦畫“鷹”,總算功成,惠鵬雲也長出了一口氣。 

    作為寧夏銀川市級非遺項目蘆葦畫的代表性傳承人,近年來惠鵬雲屢獲大獎,頗受關注。“咱們趕上了好時候。”惠鵬雲説,國家對非遺的重視,讓蘆葦畫有了更多的受眾。傳襲四代,蘆葦畫如今在他手裏發揚光大,而且改變了過去簡單的構圖和技巧。一幅“壯志淩雲”,連鷹頭上細密的絨毛都能勾勒得栩栩如生;一幅“八仙過海”,仙人們神態各異,呼之欲出。 

    近兩年,寧夏羊皮價格下跌,很多二毛皮廠家虧損嚴重。可福興二毛皮廠老闆丁和平不僅不著急,反而準備擴建展示中心和廠房。“全靠非遺這個金字招牌!”自從被評上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丁和平名氣大漲。傳承了五代的老手藝,告別了小打小鬧,福興二毛皮廠去年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 

    的確,銀川的非遺保護,看上去正處在好時候。經過4個階段的普查,銀川市共調查2000多人,拍攝錄影資料近800分鐘,拍攝圖片資料3500余張,收集實物500余件。目前,銀川市非遺普查資訊已近萬條,現有國家級傳承人3人,自治區級傳承人26人,市級傳承人70人,縣級傳承人91人。且已形成了賀蘭硯雕刻、刺繡、剪紙、二毛皮製作、羊羔酒釀造、麻編、蘆葦畫、六盤山木版年畫等門類比較齊全的民間傳統工藝精品體系。 

    然而,非遺的真實現狀,並不像看上去那樣樂觀。最大的問題,就是傳人難覓。“很多藝人年老體弱,基本生活都有困難,更別提鑽研技藝,有些老技藝則因為藝人的離世而成為‘絕唱’。”銀川市非遺保護中心專幹張潔説。 

    惠鵬雲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個嫡傳弟子,“不能讓這門手藝在我這丟了。”要實現這個願望,難度不小。“既要能靜下心來學,也要耐得住性子磨,更要有一定的天賦和悟性,這樣的年輕人很難找。”他曾經想讓子女繼承手藝,但兒子上了大學,壓根不感興趣,女兒則缺少悟性,只能作罷。 

    接班人難尋,幾乎是所有非遺項目共同的難題。“實在找不到好徒弟。”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民間刺繡代表性傳承人趙桂琴感慨,感興趣的人多,肯鑽研的人少,“女兒是我硬拉著來學的,進步很快,但還沒有闖出名堂,現在連糊口都難。” 

    市場之路有爭議 

    籌劃成立非遺開發公司,但不少技藝幾乎沒有市場,許多人有顧慮 

    “要養藝,先養人,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談傳承藝術。有補貼的國家級傳承項目都十分窘迫,那些縣區級的項目,其境遇可想而知。”銀川市文化局副局長郭林坦言。一頭白髮的賀蘭硯製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閆森林也很無奈,“學了手藝還不一定能養家”。 

    那麼,能否通過走市場,讓非遺創收,來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呢? 

    現在,全國不少地方都在嘗試走市場,開發衍生品。據張潔介紹,經過考察與論證,銀川已初具思路,正在籌劃成立非遺保護開發公司,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和行銷理念,讓傳承人以技術入股。 

    不過,走市場同樣有一個飽受爭議的問題。走市場的確能夠提高非遺傳承人的生活水準,但有可能失去其原真性,讓手工藝者成為流水線工人,甚至失去非遺本身的價值。這也是許多人最顧慮的地方。 

    因此,在這個規劃中,銀川特別提到了老技藝的完整傳承與保護。“必須加強政府的引導與規範,民間藝人一般少有經營才能,技術參股但是不參與經營,只進行業務指導,這樣既能讓他們有分紅收入,又能有資金和時間來反哺技藝,教授徒弟。”郭林介紹了他們的規劃。

    這種規劃,是面對工業化衝擊的必然之舉。 

    “老手藝耗時、耗精力,與工業生産的效率沒法比。”閆森林的一方硯從選料到加工,歷時一個多月,而機器加工只需要一天。經常有人會質疑他:你的硯臺怎麼貴這麼多?會不會在坑人呢? 

    “能一樣嗎?”閆森林認真地説,“懂行的一看,一個是死的,一個是活的。” 

    非遺傳承人本身對於市場的敏感度也有差別,“比如剪紙,伏兆娥的回鄉剪紙已經成為一個年銷售額數百萬元的品牌,但是大多數嘗試走市場的剪紙仍然舉步維艱。”張潔説。 

    還有一部分技藝,幾乎沒有市場,怎麼辦?“這就要充分搭臺,讓他們展示、展演,找到合適的傳承途徑。目前,我們已舉辦了兩屆西北非遺博覽會,而且正在打造非遺項目展示中心。”郭林説。 

    “能不能學習日韓,成立技藝傳承所。國家出錢,用項目的形式來推動,讓資金真正落實到非遺項目的發展與傳承上來。這對於一些不適宜走市場或者不願意走市場的傳承人而言,應該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老技藝如何走下去,一些傳承人也表達了他們的想法。 

    考核管理須從嚴 

    控制申報數量,提供法律保障,告別過去撒胡椒面的狀態 

    “保護非遺,必須告別過去撒胡椒面的狀態。”分管了幾年非遺工作,郭林總結道。 

    由於前幾屆的非遺申報工作,命名立項尺度失之於松,項目魚龍混雜,重復很多。“僅賀蘭硯製作技藝,就有7個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剪紙、刺繡,幾乎每個地區都要報幾個。這使得非遺項目氾濫,拉低了藝術價值。”郭林説。明年將要申報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銀川市將依據現有項目情況嚴格控制申報數量。 

    “必須理順機制,從藝術價值、保護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上提升非遺的高度。”郭林説,為此,銀川市今年出臺了考核非遺傳承人與傳承基地(點)的細則,並加大了優秀傳承人的補貼額度。 

    郭林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於非遺傳承保護的專項資金:“銀川市2013年以前,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才5萬元,從2014年開始提升到了10萬元,這對於非遺保護而言,杯水車薪。” 

    有限的財力下,銀川市仍然創新了不少非遺管理的模式,2009年成立的非遺傳承人聯合會便是其中之一,“過去對非遺傳承人的管理一直鬆散,通過聯合會不僅能讓他們擰成一股繩,也能讓他們更好地向政府表達訴求。”銀川市文化館館長季妍介紹。 

    “傳承與保護,這不僅僅需要創新體制與載體,還需要法制保障。”郭林認為。 

    非遺傳承人大部分都是“泥腿子”,雖有一技在身,卻難以用法律自我保護。丁和平有一次在某博覽會上發現,有人打著他的名號在賣二毛皮,氣得他差點動起手來。這種現象,如今在各地都普遍存在,打肖像權官司,成為很多非遺傳承人的煩心事。 

    “這種事越來越多,2011年國家出臺非遺保護法,但出臺之後卻因為部分法條的空泛,沒有産生預期效果,4年來,竟然沒有一起相關案例。完善這部法律,給予非遺更多保護,是一件急迫的事情。”張潔説。 

    而非遺傳承人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近年來開始逐漸顯現,不少人不再醉心於追求技藝,而是給自己謀私利。“傳承人自身也要加大學習,提高自己的素養,精進技藝,唯有如此,才能將非遺傳承推向良性迴圈。”郭林説。 

    開發非遺,別涸澤而漁(記者手記) 

    採訪中發現,很多社會資本對於非遺産業有著濃厚興趣。冷門的非遺變得搶手,這本是好事,但要注意的是,資本的短期逐利天性,與文化産業的長回報週期有著天然的矛盾。一些地方在引進資本或者自己進行非遺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流水線取代手工藝、商業利益高於傳承利益的傾向,值得警惕。 

    老手藝也能賺到錢,就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對非遺的傳承與發展非常重要。但是,開發不能無節制,必須有底線,這個底線便是不能破壞非遺傳承過程中的原真性、完整性。要實現非遺的良性傳承與發展,“涸澤而漁”要不得。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