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社區
我國老年護理難以形成規模與體系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1  責任編輯: 李想

  中國已是世界上唯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且增長快速;重度老齡化和高齡化問題將越來越突出。而老年群體所具有的慢性病多、病程長和難以治愈等特點,讓老年人成為醫療衛生服務的“高消費”人群,也讓醫療衛生服務面臨新的挑戰。其中,老年護理在應對養老危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問題是,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教育的滯後,導致老年護理人員嚴重匱乏,真正意義上的老年護理難以形成規模與體系,這將給老年人帶來最直接的後果——無法獲得應有的長期照料。

  老年人:醫療衛生的“高消費”人群

  走進申城各大醫院門急診,銀發浪潮撲面而來。有數據顯示,去年上海人年均看病次數達9.03次,而60歲以上老年人的門診量,佔所有上海市民看病比例的57%。

  “老年群體具有慢性病多、病程長和難以治愈等特點。”中華護理學會老年護理專委會副主委、上海老年護理專委會主委、華東醫院護理部主任程雲介紹説,兩年前,該院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急診滯留患者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了近90%;住院患者中,65歲以上者佔了近六成,而80歲以上的骨折手術患者已是家常便飯。

  據不完全統計,約佔人口10%的65歲以上老人耗費了近30%的醫療總費用,這其中還不包括預防費用。從目前的醫療衛生支出趨勢來看,至2030年我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比重將達到8%—10.6%。

  老年人:需長期照顧的慢病高發人群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近1/3的老年人長期活動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在對上海社區老人的調查中發現,有67.1%的老年人患有兩種及以上慢性病。

  但眼下的現實是,面對全球性普遍存在的“護士荒”,跑步進入老齡化的中國顯得尤為跼踀。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註冊護士總數達到249.7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從2008年的1.25提高到了1.83。2012年底,三級醫院醫護比達到1:1.48,二級醫院達到1:1.27。按照世衛組織每千人口應有2名護士的標準,醫院臨床護士配置缺口不大。但如果以發達國家1:3的醫護比為參照,2011年末我國執業(助理)醫師為246.6萬人,假定醫生數量穩定的情況下,仍缺註冊護士近500萬名。

  程雲説,老年護理是指對老年人疾病期的治療護理,包括某些內科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或一些外科病患的救治和醫學、心理學康復護理,慢性病日常護理管理,對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護理,以及對病危及生命晚期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和臨終關懷等。目前國際上通常把老年護理分為家庭護理、社區護理和養老機構護理。“但在我國,這三類護理都面臨著專業護理人員缺乏的問題,真正意義上的老年護理尚未形成規模與體系。事實上,老年護理在應對養老危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老年護理:課程比重不足2%

  目前,我國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尚屬空白。20餘年前,我國恢復了護理高等教育,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也已有10餘年。但是,老年護理教育仍滯後,目前在大多數護理教育中,老年護理課程只有一門《老年護理學》,其他大都未被列為必修課,缺少與老年相關的社會學、老年心理學、老年藥理學等課程。護理畢業生只有極少部分人願意從事老年護理。

  據了解,直至1998年,老年護理學課程才在華西醫科大學等幾所高等護理學院開設,衛生部規劃教材《老年護理學》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且是一部本科和專科共用教材,這幾年開始有了本專科分開的教材。但是課時僅20至30學時,其老年護理內容在所有課程中的比重不足2%,只能讓學生粗淺地了解老年護理知識。

  同時,大多數醫學院校無專職的老年護理學教師,很多是護理學教師兼授老年護理學課,或者由醫院接觸老年人較多的護士進行授課,師資力量明顯不足。而老年護理實習場所仍以醫院為主,阻礙了老年護理實踐能力的鍛鍊和提高。另外,從事老年護理的人員層次不分,要麼就是註冊護士要麼就是護理員,在醫院和養老機構中護理員沒有編制,也不是護理崗位,職責不夠明確。而護理員更是缺乏專業培訓。

  此外,影響從事老年護理人員積極性和隊伍穩定性的因素還在於,目前以老年護理人員為例,其付出再多收入卻還不如月嫂、鐘點工。勞動價值被低估,讓老年護理人員沒有職業成就感。據估計,目前全國需要養老護理員近1000萬名,而實際數量不足30萬名。

    來源:文匯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