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社區
“北漂”聶耳遍遊天橋學藝 創作不朽旋律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0  責任編輯: 李想

雲南會館“北漂”遍遊天橋學藝

(一)

1932年8月11日12時30分,手提小提琴盒子的聶耳,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走出北平火車站,乘一輛洋車,來到宣武門外校場頭條7號的雲南會館,住在會館1號房間。

到達北平的當晚,年輕好動的聶耳就和同鄉遊覽了中山公園,晚上10點才回到雲南會館。自此一發不可收拾,20多天裏,他的腳步遍及北海、中南海、萬牲園(今動物園)、香山……

聶耳不是來北平遊覽的,而是求學來了。到雲南會館的第3天,他就用破木板做了一個樂譜架,擱在箱子上面,放上琴譜,拉起了基礎練習。小屋又黑又潮,蚊子很多,每天他的臉上、脖子上和手臂上,都有十來處蚊子叮咬的紅痕。實在沒有辦法,他就到庭院的槐樹下練琴。

9月中旬,聶耳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在“黨義”試題中,他寫了《國難期中研究藝術的學生之責任》;在“國文試題”中,他寫了《各自理想的精神之寄託》。充滿抗日救亡思想的聶耳,他的答案自然不合國民黨考官的胃口,結果名落孫山。

但聶耳沒有灰心,他找到在北平的俄國著名提琴教授、曾經教過冼星海的托洛夫學習。由於聶耳實在負不起高昂的學費,只上了四次課,就退學了。告別的時候,托洛夫惋惜地對聶耳説:“你是一個頂聰明的孩子,你將來的提琴會拉得不錯的。”

除了學習小提琴外,聶耳還幾次到天橋,去聽民間藝人的演唱,觀看富連成班的演出。在天橋“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産階級的汗臭”的環境中,聶耳聆聽勞動者的心聲。他從下層苦難藝人身上吸收營養,豐富自己的藝術積累。普通北平老百姓誓死不願做亡國奴的呼聲,深深地感染了聶耳,讓他振奮,給他激情。

十字街頭演出宣傳抗日救亡

(二)

在北平期間,經上海劇聯的介紹,聶耳結識了北平許多左翼戲劇家和音樂家,積極參與北平左翼戲劇家聯盟和左翼音樂家聯盟的演出活動,宣傳抗日救亡,成為北平劇聯的活躍分子。

1932年10月28日晚,聶耳與北平劇聯的領導宋之的、于伶等人,參加清華大學畢業同學會為東北抗日義勇軍募捐的演出。

清華大禮堂內,擠滿了學生,氣氛熱烈,群情激昂。在老志誠的鋼琴伴奏下,聶耳用小提琴拉起《國際歌》。《國際歌》的旋律,嚇壞了晚會的主持人。他趕忙把聶耳拉回幕後,請他不要演奏這樣的曲子。當聶耳重新回到舞臺上時,《國際歌》雄渾有力的旋律又在禮堂中迴響,所有的人都激動地站立起來,悲壯的樂曲衝出禮堂,飛向天穹。

在北平的十字街頭,聶耳唱起曲調委婉的雲南民歌。歌聲使過往的行人停下了腳步,人越聚越多。這時,只見一個東北老大娘,衣衫襤褸,坐在地上呼天搶地地哭起來。邊哭邊控訴日本鬼子的罪行。哀怨悽慘的哭聲,使在場的中國人怒火滿腔。突然,一個身著長衫、留著小鬍子的“漢奸”,追逐一個中國姑娘。觀看的人們再也無法沉默,“打倒日本鬼子!”“打倒漢奸”的口號聲響成一片。原來,這是聶耳和劇聯的同志們上演的街頭活報劇。等到國民黨警察聞訊趕來,大家一哄而散,又到下一個街頭演出去了。

和北平劇聯同志們一起戰鬥,使聶耳政治上進步很快,越來越成熟了。他向劇聯領導于伶表達了加入中國共産黨的願望。北平劇聯地下黨組織認為:聶耳已基本具備了入黨條件。但考慮到他在北平沒有固定職業,將很快離開北平回到上海,就沒有為他辦理入黨手續。

11月的北平,已是寒風呼嘯、雪花紛飛,聶耳的寒衣還在上海的當鋪裏。11月6日,雲南老鄉為他湊齊了路費,聶耳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北平。

雖然聶耳在北平只住了3個多月,但他的生命經受了一次洗禮。他把“氾濫洋溢的熱情與興趣,匯注入巨流的界堤。”

上海風雲兒女創作不朽旋律

(三)

聶耳離開北平時,于伶讓他帶給上海劇聯黨組織三份材料:一是北平劇聯一年來的工作報告;二是聶耳的入黨申請及黨組織的意見;三是聶耳在北平工作情況的介紹。

1933年初,經田漢介紹,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電通”公司請田漢寫一個電影劇本。田漢先交了個劇本梗概,“寫在舊式十行紅格紙上,約十余頁”,名叫《鳳凰的再生》。1935年2月,田漢不幸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電通”公司為了儘快開拍,決定請人把田漢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徵得田漢同意,影片改名《風雲兒女》。

電影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就“寫在稿紙最後一頁”,原來準備把主題歌寫得比較長,因為沒有時間,寫完兩節就丟下了,之後他就被捕了。

1935年4月,傳來了國民黨當局要逮捕聶耳的消息。黨組織為了保護這個年輕有為的戰士,批准讓他先到日本暫避一個時期後,再去歐洲和蘇聯學習。

正準備去日本的聶耳,得知《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就主動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表示到日本以後,歌譜稿會儘快寄回上海,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製。

聶耳很快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由賀綠汀請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樂曲指揮、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了。

不幸的是,《風雲兒女》上映前後,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滕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他沒有看到電影《風雲兒女》,也沒有聽到合成後的《義勇軍進行曲》。

一腔熱血旋律激情傳遍全球

(四)

隨著電影的公映,《義勇軍進行曲》很快傳遍了全球。1936年,被迫流亡國外的劉良模把這首歌帶到了美國。著名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最早在美國演唱了這首歌,並灌制了唱片,將它改名為《起來》。從此,《義勇軍進行曲》也在國外唱響了。

陶行知先生在埃及金字塔下,聽人唱起過這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歌;梁思成先生在美國講學時,也曾經看見過一個十來歲的美國孩子,邊騎自行車邊吹口哨,吹的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的生命在23歲就畫上了休止符。但是,他的生命又是永恒的,聶耳的生命已經融入《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中。

《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響徹華夏大地,激勵著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最後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本組文/劉岳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人物小傳

聶耳

(1912~1935)

雲南玉溪人。原名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1933年開始為左翼電影、戲劇作曲。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1935年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音樂先驅。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縣滕澤市鵠沼海濱溺水身亡,年僅23歲。

史跡尋蹤

校場頭條:北起達智橋衚同,南至校場口衚同,全長400米,寬約4—6米。明朝屬宣北坊,稱將軍教場一條衚同。清朝稱將軍教場上、下頭條衚同。民國時期改稱校場頭條。現屬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辦事處管轄。

雲南會館:1628年始建於朝內北小街李大受的私寓中,清朝實行滿漢分城居住,後遷到宣外校場頭條(今7號),由乾隆年間熊郢宣、蔣文祚兩位雲南籍官員捐資興建。五四運動後,會館曾住過許多革命先驅志士如王德三、王復生、王孝達等等。

來源:北京青年報

     1   2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