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社區
刺客聶隱娘但聞人語響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0  責任編輯: 李想

對於翹首以盼的影迷來説,《刺客聶隱娘》未能如期斬獲金棕櫚,多少有些失望,但這部充滿孤獨和詩意的作品,早已不能用世俗的價值來衡量。

從美學的角度來説,《聶隱娘》的影像文本驚人的豐富。這部根據唐傳奇改編的電影,擁有古典文學般從容綿長的情韻。形式上,侯孝賢將東方“緩慢”美學發揮到極致,內容上,則豐富了自胡金銓以來對於武俠和江湖的表達。十歲的聶隱娘被道姑帶走,訓練成為奪人性命的好手。多年後出師歸家,帶著刺殺表兄田季安以平復藩鎮之亂的使命返家,卻在無名之力的推動下,放下手中刀,追隨磨鏡少年歸園田居。

《聶隱娘》中的留白俯拾皆是,短促奇譎的唐傳奇到了侯孝賢手裏,也仿佛擁有了綿長的氣數。電影在一段黑白倒敘中開場,身手輕盈的隱娘飛身開工,刀起人落,三個乾脆利落的鏡頭絕妙地顯現了一代刺客的高超武藝,在此後的故事中,隱娘再沒有如此這般“炫耀”式地展現自己的武藝。聶隱娘的氣質在於“隱”,在於行俠仗義時無人理解的孤獨。如果説青鸞舞鏡已為她的孑然奏響了基調,那麼電影中無窮無盡的凝視,則將孤獨之悲寂渲染得更加濃墨重彩。

刺客的法則是“等待”,無論是枯樹枝丫間,還是宮宇帷幔後,為尋得契機,不得不久久屏息凝神。聶隱娘的等待,成就了其高手美名,也得以讓侯孝賢將自己的“凝視”美學發展到極致。當令人血脈賁張的打戲讓位於長時間的伺機而動,武俠從一種影像奇觀變為平實的心靈觀察。透過聶隱娘的眼睛,觀眾沉浸式地夢回唐朝,那裏有血染般殷紅的江河,也有行走荒原疲倦的馬隊,都城裏府僚深深,鄉野間炊煙嫋嫋。

聶隱娘在等,侯孝賢也在等。等到極致,便成就了一種只有東方人才能盡數理解的美學,沒有長袖善舞,沒有刀光劍影,侯導鏡頭下的唐傳奇,是空靈和雋永,偶爾的短兵相接之後,景色與物件獨成鏡頭中的主角。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詩意凝固在畫框之外,《聶隱娘》中的世界,山水無言,刺客有情。

來源:京華時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