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社區
"80後"樂黛雲被稱"資深青年":鳳凰涅槃 再生九天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0  責任編輯: 李想

    樂黛雲的新書《涅槃與再生》,是其21世紀學術論文自選集。21世紀已過去14年有餘,樂黛雲雖已屆耄耋之年,然思索不止,筆耕不輟。涅槃為佛教用語,有滅諸種煩惱、超脫生死之意。涅槃與再生並列,讓人想起郭沫若筆下《鳳凰涅槃》一詩中鳳與凰的浴火重生。 

    無論涅槃還是再生,我揣度她的本意在於重生後的立新。 

    從樂黛雲個人治學史觀之,《涅槃與再生》一書收錄的學術論文契合著她後兩個階段學術研究的核心議題:多元文化、新人文精神、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跨文化對話。 

    中國文化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世界應該何為,是樂黛雲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中國文化靠什麼對外傳播?憑藉什麼立足於全球文化?在《中國文化面向世界的幾點思考》一文中,樂黛雲以林語堂為例,説明瞭她對中國文化走出去和跨文化對話的思路。 

    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曾在20世紀30年代用英文著書《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文化,引起轟動,這兩本書在美國也成了暢銷書。樂黛雲分析原因,認為林語堂通曉中西,寫作時“將心比心”,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而不是向他們“灌輸”“宣傳”,且林語堂式的“娓語文體”與啟蒙文體的高調、傲慢、急躁相比,更易與西方讀者打通。 

    如今,中國的經濟地位、文化實力無疑大大超過了30年代。我們已經在海外建設了近500家孔子學院,“中華典籍外譯工程”“中華學術外譯項目”還把傳統經籍、當代學術著作譯成外語向外推廣。可是,如果想對西方思想界、文化界産生如同林語堂著作那樣的影響,我們還需要多一些思路。再把歷史往上追溯,中國文化是通過伏爾泰、萊布尼茲、榮格、白璧德、龐德、奧尼爾、色加楞、米肖等西方主流文化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融會貫通,包括誤讀和改寫,才真正進入了西方文化。歷史的經驗恰恰説明,中外文化的相通與交流不能靠任何一廂情願的推廣和宣傳,而要靠內在的需求和文化之間的共鳴。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不是一般漢學研究所能代替的。中國文化要想再次在西方主流文化圈發出聲音,必須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 

    樂黛雲是喜歡幹實事的人,似乎“立功”比“立言”更甚。這本書卻是她在21世紀“立言”之存照。從“文化多元共存”“21世紀的新人文精神”“中國文化面向新世界”“比較文學是跨文化對話的前鋒”四大部分內容,清楚地透視出樂黛雲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而大視野之下又有諸多具體而微的新思維。 

    讀樂黛雲的書,常常發現她懂得的東西、感興趣的話題包羅萬象,不拘一格,她可以從自然科學的物理、化學、生物學談到人文科學的歷史、藝術、文學,從古老的哲學命題談到最時新的生命科學現象。萬事萬物只要進入到她躍動的思維中,無不成為她思考和言説的對象,這一點,與現今越來越學院派、專業化的知識分子殊為不同。樂黛雲在耄耋之年仍在不斷著書立説,辦雜誌,策劃叢書。在她眼中,舊説新潮、萬千世界都可入書,亦可入心。 

    去年9月湯一介先生辭世後,每次我去樂黛雲家中探望,走入客廳,第一眼所見,都是湯先生面容清癯的照片,一張擺放在客廳的茶几,一張懸挂在墻上,和客廳裏芬芳的鮮花、青翠的綠植遙遙相望。每當來訪者要與樂黛雲合影留念,她總不忘讓湯先生的照片一起入照,仿佛他從未離去。2015年年初再去看望時,赫然發現客廳裏擺放著一架古意盎然的古琴,旁邊是看起來如同天書的琴譜。樂黛雲微笑著説,現在有閒暇了,可以學學古琴了。她已是80多歲高齡的老人了,還在不斷地“放空”自己,踏入初學者的領域。這份勇氣,這種對生命之美好永不改初衷的好奇,令人感佩之餘,心生見賢思齊之意。現在,只要尋到好的古琴演奏曲,如《廣陵散》《高山流水》《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陽春白雪》等,我總不忘微信發給她。在她的身上,從來看不到任何的怠惰和逡巡不前,她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與年輕人談笑風生之時每每出口成章,難怪有“資深青年”之稱。 

    文如其人。讀樂黛雲之書,仿佛看到,一位“80後”老者以鳳凰涅槃的再生之姿,遠離燕雀群鳥,高飛于九天之上。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