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焦點圖片>
理解老年人的焦慮 需要更有耐心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2-05-06  責任編輯:曾志

武聖農光社區向日葵驛站

5月2日,武聖農光社區向日葵驛站,黃淑平(左)、高振平把居民登記的取藥資訊表格整理好,並清理工作桌面衛生。



5月1日,武聖農光社區向日葵驛站,工作人員將購買的藥品擺放好,等待居民領取。

本版圖片/新京報記者 吳夢真 攝

  清晨6點半,幾位平均年齡已過70歲的老人,率先趕到朝陽區武聖農光社區向日葵驛站,為一小時後的核酸檢測做準備。截至5月2日,作為臨時管控區,武聖農光社區已進行6輪核酸檢測。每一輪檢測,這些白髮志願者們都衝在第一線。


  在這個約八成居民都是老年人的社區裏,這些白髮志願者們成為最有效的“溝通渠道”,“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同樣是老年人,我們更能理解老年人。”


  志願者們的忙碌與付出,也得到了居民們的回饋。有人端來熱乎乎的綠豆粥,有人把包子、飯菜挂在他們家的門把手上。“正是有了大家的幫助,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加順暢。”一位社區幹部告訴記者。


  對於所有人來説,眼下有條不紊的新節奏只為了一個目的——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核酸檢測一線的“70+”志願者


  劉站群今年75歲。家住朝陽區武聖農光社區的她,退休後作為所在小區第三黨支部書記,繼續“發揮餘熱”。“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組織黨員學習,組織居民打掃衛生、做好垃圾分類,照顧樓裏孤寡老人等,盡己所能,服務社區居民。”


  4月23日,看到朝陽區潘家園街道陸續出現新冠陽性病例,劉站群的兒子特意打來電話,叮囑母親儘量居家減少外出,但她還是火速加入了志願者團隊。


  劉站群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武聖農光社區共有工作人員16名,其中兩人因疫情防控需要居家,另有兩人去了高風險小區支援。“12名工作人員負責好幾個小區,真的太累了。作為黨員,我就希望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跟她抱持著同樣想法的,還有75歲的高振平、70歲的黃淑平。兩位黨支部書記也不約而同加入志願者團隊,開始了“非常時期”的忙碌日常。


  截至5月2日,作為臨時管控區,武聖農光社區已經進行了6輪核酸檢測。每一輪檢測,這些白髮志願者們都衝在第一線,清晨6點就出門,在小區驛站設置的檢測點集合,佈置桌子、擺放酒精,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核酸檢測開始後,他們又承擔起“喊樓”的任務,去每棟的各樓層通知居民;在核酸檢測隊伍旁邊維持秩序;當有腿腳不便的老人來排隊時,協助他們走綠色檢測通道……


  上午11點左右,劉站群回家做午飯,這是一天裏難得的休息時間。“社區幹部們也總説讓我多休息會兒,但是他們誰又多休息了呢?”惦記著核酸檢測結束後的收尾工作,匆匆吃完飯的劉站群又趕到了檢測點。


  “我老伴過來做核酸,看到我在維持秩序,覺得我特別認真。後來他還跟我説,‘你們這群老太太還真行。’”黃淑平笑著説道。


  “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5月2日下午,向日葵驛站,黃淑平一邊操作手機,一邊把解決健康寶彈窗的步驟一條條地寫在了紙上。


  “我們年紀大了不太會操作手機,把這些寫下來方便看,也加強了記憶。”前幾天,不少小區居民都出現了健康寶彈窗的問題,黃淑平就找人教自己如何操作,在自己和老伴手機上測試成功後,她又把“經驗”推廣出去,“這幾天健康寶彈窗問題少了,怕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忘了怎麼解決,我就再練習一下。”


  黃淑平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八成居民是老年人,普遍不會操作手機,記憶力也不好,“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她回憶,小區臨時管控後,一位90多歲的老人曾多次前來求助。“第一次,他説想出去開藥,我們問他具體開什麼藥,他一聲不吭地走了;沒一會兒,他又回來説想去銀行取錢,我們告訴他銀行關門了,他又走了;緊接著,他又來告訴我們,想要出小區去買菜,我們告訴他,出去要簽承諾書,有什麼事需要自己負責,他一聽就又回去了。”


  對此,黃淑平覺得完全可以理解——面對變動,很多老人會産生焦慮,同樣一個問題,他們會問很多遍,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解釋過後,老人還會繼續向其他人求證。


  “我們現在70多歲了,記憶力可能沒有以前好,反應沒有以前快,所以面對這些更為年長的老人,我們更加感同身受,做工作,要更有耐心。”黃淑平説。


  黃淑平介紹,臨時管控前,社區已經通知小區商鋪備貨,除了藥品,居民的日常生活基本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很快,社區也統計了居民的用藥需求,每天幫忙買藥送到小區,“一對一”發放。


  75歲的高振平經常主動擔下發藥的任務。一聽説藥進了小區,她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趕到向日葵驛站。將每份藥物和登記名單一一對應,她開始逐戶打電話通知,“喂?你買的藥到了,可以來向日葵驛站取了。”


  高振平熟悉小區裏大部分住戶。退休後,她先是在小區做樓門長,接著又當了6年小區黨支部書記。孤寡老人、老黨員、困難職工都是她服務的對象,小區的老人們,有什麼事也都願意找她。


  “有時候遇到老人腿腳不便,我們也會送藥到府。”發完藥已經是下午將近6點,忙碌了一天的高振平收拾好東西,這才準備回家休息。


  武聖農光社區黨委副書記肖海英告訴記者,“正是有了大家的幫助,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加順暢。”


  儘管勞累 但一切都值得


  當所有人的生活被暫時圈定在小區範圍內時,志願者們也成為最有效的“聯結管道”。


  4月29日下午,剛剛結束小區核酸檢測工作的劉站群,突然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阿姨,您能幫忙上我們家看看我媽嗎?聽她説摔了,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


  聽到這裡,劉站群趕緊向社區反映,並到摔倒老人家中查看情況。原來,那是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踩著凳子關窗戶時不小心扭傷腳踝。劉站群在老人家屬的指導下,及時幫老人進行了冰敷。


  “下一步,無論老人是去住院還是去兒子家,都要收拾東西,想到這一點,我就幫她把替換的衣服、醫保卡、身份證、現金、每天吃的降壓藥都打包裝好。”隨後,在社區的聯繫下,老人被兒子接到了醫院。


  第二天,老人的兒子給劉站群發來了消息,“劉阿姨,我媽到醫院檢查後已經在休養了,您放心吧,謝謝您!”劉站群終於放下心來。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接連數日的忙碌,全部被居民們看在眼裏。情同此心,大家的關係也更加親近了。


  做核酸檢測時,看到身邊的志願者,居民們會連聲道謝,“你們辛苦了。”這邊,剛有居民送來一大鍋熬好的綠豆粥,那邊,又有人遞來自己做的八寶粥、精心蒸好的雞蛋羹……


  氛圍越來越好,核酸檢測也越來越順暢,“有事招呼我們”成了居民們的口頭禪。前幾天,65歲的居民剛振平也加入“後勤保障隊伍”,成為小區裏忙前忙後的志願者“小剛”。


  疫情前,老人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風雨無阻地去公園打太極拳、練太極扇,是黃淑平堅持了20年的習慣。小區臨時管控後,她只能抽空在小區的空地上練一會兒。“公園環境好,解封後還是想去公園打拳。”


  儘管勞累,這些白髮志願者們卻覺得,一切都值得。高振平説,這兩天,她家門把手上時不時就挂著居民送來的包子、飯菜,一天的忙碌結束,她到家馬上就能吃上飯。“大家都挺照顧我的,解封後,我還要為大家做更多的事。”


  5月3日至5日,北京包括朝陽、東城、西城等在內的12個區連續開展三輪核酸篩查。志願者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疫”。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