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國潮正當時:把歷史穿在身上——隆慶祥亮相2021 時尚北京展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1-05-08  責任編輯:

傳統與現代共舞,創新與傳承交融,當隆慶祥帶著“國潮”范兒在2021時尚北京展亮相時,成為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4月30日至5月9日,聯合“2021北京消費季之國潮京品節”在王府井舉辦的“時尚北京2021”系列活動精彩開啟,作為老字號品牌的代表,隆慶祥在北京時裝周參展的2021春夏系列主題為“海洋映像”,意在傳遞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的理念,同時借助非遺文化産品定義時尚坐標,引領並帶動國內量身定制的潮流。


尋根:傳承非遺文化

當下,國潮時尚文化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消費者對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新認知,國牌産品強勢崛起,憑藉東方文化所綻放的無限魅力成為市場新寵,吸引了越來越多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強烈關注。

2021時尚北京展由北京老字號協會、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地區管理管委會、北京王府井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協辦,北京時裝周有限責任公司承辦。活動期間,協會相關領導蒞臨參觀隆慶祥展位,駐足參觀的市民也是絡繹不絕,大家被中國元素煥發的魅力所折服。其中一件夢幻紫色的無領女士西裝,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從肩線到胸幅的牡丹刺繡,傳統中又盡顯國際化的氣場。另外,帶有吉祥象徵龍的刺繡男士套裝,也是今年新品主打款式,曾在多場發佈會亮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心目中最高真理的致敬和追隨,也是對可持續時尚、可持續未來的沉思和嚮往,隆慶祥希望通過這次國潮展,繼續擔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隆慶祥相關負責人説。

(北京老字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月婷女士蒞臨現場)

尋根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呈現非遺之大美。大量刺繡的運用,如盡顯貴族氣質的盤金繡、盤銀繡,手推繡,釘珠繡等一些手工絲繡,是隆慶祥在北京時裝週期間展出的特色,也是2021春夏新品的一大亮點。今年的新品圍繞“循自然”主題,從山水、建築以及被賦予吉祥象徵的動物、植物中汲取靈感,用時尚語言表達人和自然和諧關係的思考。在色彩的配搭上,間或有一些明艷的刺繡,在黑灰等深色系中掀起一角蔚藍浪花,猶如點亮希望。

聽過工作人員的介紹後,有市民感嘆道:“海水紋、山崖紋、女裝的長尾雀與鳳凰,男裝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原來都是取自中國古籍《山海經》,這相當於把歷史穿到身上啊!”

 

開拓:與時代同頻共振

 “一寸布一寸絲物盡其用,不自高不自大量體裁衣”是隆慶祥人一直堅守的祖訓。歷史上的隆慶祥前身,曾因在製衣時大量應用繡金、雲錦等民間難見的工藝和材質,連私訪的乾隆皇帝都忍不住驚嘆:民間竟有可比肩宮廷的織造及裁作工藝!如今,傳統西服製作技藝已入選“北京東城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項目”,讓隆慶祥成為了非遺文化的傳承者。而皇家製衣精髓的傳承,更讓隆慶祥始終保持著慣有的警醒,不斷精進技藝,在時代與市場環境的變化當中找尋新的定位。

2021春夏新品在北京時裝周的展出,讓隆慶祥在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進、深挖及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設計創新深入人心。而全新高端品牌隆慶工坊的建立則標誌著隆慶祥“一店雙標”時代的來臨。“凸顯文化內涵和價值的回歸,正好契合年輕一代群體的心理。”據隆慶工坊相關負責人介紹,隆慶工坊定位於中式元素的服裝,致力於把高端定制與非遺進行結合,因此加入了京繡藝術新品,並傳承宮廷繡中多種針法,如齊針繡、掄針繡、套針繡、平金繡、打籽繡、穿珠繡等,精選彩織、錦緞、綾、綢、紗、羅、絲等中式製衣工藝,進而打造頂級傳統中式風格定製品牌,傳遞東方服飾的美學精髓。

(隆慶祥現場展位)

“未來,隆慶祥也將以傳承非遺文化技藝為己任,深度發掘品牌民族文化基因,以更年輕、更國際化的設計手法將東方審美融于服裝設計,讓中國定制之美裝點國人生活,屹立於世界時尚之林,這是隆慶祥的矢志目標。”隆慶祥總裁李艷艷表示。

2021年,隨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被寫進我國“十四五”規劃,國潮發展將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隆慶祥也將跟隨“時尚北京2021”開啟一場“尋找——感知——發現”的國潮之旅,引導消費者重新感知國潮之精與國潮之趣,為國潮未來崛起的大戲揭開引人憧憬的序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非遺文化,想把歷史穿在身上,歡迎繼續參與隆慶祥官方微網志發佈的“布料三千問”的話題討論,用自信講述中國時尚,傳遞中國審美與文化。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