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四川涼山州脫貧樣本:如何充分利用物産稟賦與能人效應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1-26  責任編輯:楚丹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龍王廟村位於金沙江大峽谷沿岸的一座山頂之上,蜿蜒直上,綿延起伏的山巒在陽光照射下異常壯美,萬丈懸崖下是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氣勢洶湧。

在一個山勢陡峭的斜坡,龍王廟村村民在此種植了二三百畝的花椒和白魔芋,這成為全體村民脫貧致富的關鍵所在。

“以前一年的收入只有兩千多塊,現在一年每人能收入七八千。”龍王廟村村民小組組長楊興平對澎湃新聞稱,以前村民也種過玉米,但其經濟效益和青花椒、白魔芋無法相提並論。

楊興平稱,龍王廟村共有113戶村民參與青花椒和白魔芋的種植,他們把荒山改造為約300畝左右的“寶地”。

龍王廟村村民小組組長楊興平把荒山變寶地,全村每人一年增收五六千。

“今年疫情對我們花椒銷售稍微有點兒影響,但魔芋稍微彌補了的損失。”楊興平稱,把青花椒與白魔芋套種模式是金陽縣知名産業“帶頭人”——林幫權提供的技術幫助,為提高技術他也聘請了相關農業專家前往指導。

2010年3月,林幫權在當地成立金陽天地精華青花椒白魔芋農民專業合作社,他擔任理事長。近年來,他用“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基地+科研院校”的合作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及在合作社雇工的方法,幫助當地農民實現增産、增收。

“扶貧先扶志,脫貧帶頭人在脫貧攻堅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金陽縣人民政府一名官員對澎湃新聞稱,貧窮曾是該縣代名詞,歷經多年脫貧攻堅,如今已全部實現脫貧。

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這説明我們的努力終於有了階段性成果。”上述官員稱。

物産稟賦與脫貧帶頭人

從西昌到金陽縣約有200多公里,曲折蜿蜒的公路在一座座群山間延伸,所經之處極為艱險。

“家鄉留給我的印像是風景很美,人很貧窮。”林幫權稱,當地人最大夢想就是走出深山幽谷,徹底擺脫貧困。

“我的童年時光是在田間地頭跑上跑下,讀書時幫家裏幹鋤草、插秧、摘花椒等農活,哪怕讀初中時還要幫家裏喂豬,我那時特別羨慕住校生,很簡單,不用幹農活兒。”林幫權説,他早年夢想也是走出大山,到城市安家落戶。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的脫貧帶頭人林幫權

憑藉自身努力,他成為在政府機關上班公務員,實現早年確立的人生目標。

由於長期在政府機關工作,林幫權對國家政策方向了若指掌,伴隨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重視,他意識到中國的農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會”。

2018年,他做出了重大的人生決定——離職創業。

“我所認識的人幾乎都反對,但我下定決心的事從不改變。”林幫權説,他如此篤定是對金陽縣的産業未來有準確判斷。

“青花椒和白魔芋是上天賜予我們金陽人民的兩塊金元寶,但它並沒有發出多少的光來。”林幫權説,金陽地處金沙江下游北岸,因特定的經緯度、地理環境、氣候和土壤等天然環境,給青花椒和魔芋提供獨特孕育和成長條件,因此利用物産稟賦發展青花椒和魔芋産業具有優勢。

“我印象中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後都種有魔芋。”林幫權説,儘管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長期以來金陽縣卻未能在青花椒和魔芋産業上掌握定價權和話語權。

“青花椒長期都被外地商販收購,統一送到外地加工銷售,魔芋也是品質最好,上個世紀80年代吸引了不少日本經銷商前來考察,但一直未能衍生出魔芋的深加工産業。”林幫權稱,如此情形造成當地村民積極性不高,産業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都很低的尷尬現狀。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他在成都逛超市時,看到正在出售的青花椒,半斤就能賣到136元。而在老家金陽縣,由於銷路窄,當地農戶辛苦種的青花椒,通常每斤只能賣到30元左右。他還發現超市裏所謂的膳食纖維粉,實則是魔芋粉研製而成,60克一小盒能賣到100多元。

如此價格差異對他産生很大觸動,也進一步成為推動他辭職搞農業的原動力。

2018年1月,他正式辭職回到金陽縣,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當地有經驗的老人,請教如何晾曬青花椒、如何防潮,並挨家挨戶去教農戶。他還投資40萬元,購買了花椒色選機,根據青花椒表皮顏色和開口情況,篩選出不同的等級。

這完全迥異於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他所篩選和售賣的青花椒獲得了成都企業客戶的認可,合作企業達到10多家,最高等級的青花椒,每斤能賣到40元。

2018年,他共賣出50噸幹花椒,另外還貸款50多萬,建起加工廠,生産花椒油、精品花椒禮盒等産品。

相較于青花椒的順利,林幫權的白魔芋種植卻碰到了難題。

2018年,林幫權流轉了150畝地用於種植白魔芋,未料想3個月後,他所種下的白魔芋全都“壞死了”。

“我以為很簡單,完全按傳統方法去種植,找學者和請教才知道白魔芋對土壤、海拔以及生長環境也有要求。”林幫權説,白魔芋適宜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區種植,喜歡陰涼潮濕的環境,此前種魔芋的地方,海拔僅有400多米。

2018年底,林幫權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找到了合適的土地;2019年10月,經過對生長環境的改變和科學種植方法,他的白魔芋畝産量達到4000斤。

“我感覺未來所有農業都必須用科學。”林幫權説,2019年下半年起,他已在四川、雲南和貴州建立種植基地,進一步種植規模擴大至3500畝。

經濟效益也逐漸顯現。2019年,公司的年銷售額達到4000多萬元;2020年,截止8月底,銷售額已經達到6000多萬元。

“我個人的成就固然很重要,但我更想做的是通過自身示範,讓周邊的父老鄉親和我們一起致富脫貧。”林幫權稱,他通過成立合作社,教農戶規模化種植,回收農戶的農産品等多種方式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在他的帶動下,金陽縣7個鄉鎮,4130戶農戶,靠種青花椒和白魔芋增收。

“我和村民合作的點不想求多,但求成功。”林幫權説,此舉能讓當地人看見勤勞和科學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並實現可持續的脫貧致富。

外部力量的“賦能”

曾經高山深谷是涼山貧窮的根源,如今正變成致富寶地。

“農村脫貧帶頭人能充分調動當地老百姓的內生動力。”金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茂娟對澎湃新聞稱,青花椒和白魔芋正在或已成為金陽縣的特色支柱産業,更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黨政主導和科技支撐前提條件下,形成了“脫貧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脫貧致富模式。

她認為,當地脫貧帶頭人的集體涌現,也源於國家總體的扶貧形勢和外部力量的“賦能”。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為幫助涼山扶貧致富,先後選派5700余名優秀幹部駐點幫扶,由比較發達多個地市組織幫扶小組奔赴金陽,比如沿海經濟發達的廣東順德、佛山等地也組織了力量前往金陽。

為幫助金陽徹底實現脫貧,他們從道路修繕、環境衛生治理、住房改造、産業規劃和就業培訓等多角度地改變當地經濟與社會面貌。

據四川線上報道稱,2014年至2019年,金陽縣累計實現112個貧困村退出、11036戶59921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46%降至14.6%。

“他們給當地帶來的不只是資源,更有思維上的改變。”呂茂娟稱。

外部力量的涌入給當地脫貧帶頭人提供了廣闊舞臺,乃至於進一步“賦能”。

以林幫權為例,他的白魔芋農産品在參加此次全國紅十字系統2020年“公益廚房”消費扶貧活動當中,成功從全國90多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推選的113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從而獲得了電商平臺的流量支援。

今年疫情期間,林幫權親自直播帶貨,最高流量達到996萬人次,一天8小時最高銷售額175萬餘元。

“如何讓更多城市人通過簡單日常消費行為輕鬆參與脫貧攻堅,同時為購物賦予更多溫度和意義,並能借此發現更多脫貧帶頭人,這恰好是我們公益項目的價值所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賑災發展部副部長廖玲對澎湃新聞稱。

此前在扶貧過程當中,當他們為偏遠貧困山區的農戶提供資金、技術和農資時,經常腦海都會産生巨大問號——“他們真的能增收嗎?”

事實證明,單純的“輸血”無法真正解決扶貧當中的難題,因此紅十字“公益廚房”的扶貧模式,用網際網路為偏遠山區的貧困戶和脫貧帶頭人“賦能”。

“以往由於缺乏系統和平臺,這也使我們扶貧工作相對艱難,如今有項目和平臺,扶貧也有了方向和抓手,更關鍵是和民眾建立了充分的互信。”金陽縣紅十字會會長辜霞對澎湃新聞稱。

如今,林幫權已是知名的脫貧帶頭人,他不僅在北京、成都、重慶和西昌設立分公司,還遠赴南韓、日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參展和考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我不知道未來情況如何,但現在看來方向是正確的。”林幫權説。

(來源:澎湃新聞)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