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醫務社工能否為患者解決更多心理及社會問題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1-17  責任編輯:楚丹

醫務人員只能專注于疾病治療,家人只能進行簡單陪伴照護,而患者心理及社會層面等問題亟須專業人才來幫助解決——

醫務社工能否為患者解決更多心理及社會問題

光明日報記者田雅婷通訊員楊學靜池揚韓冬野

【聊健康】

人在生病的時候會格外脆弱。原本不舒服的身體加之內心對疾病的恐懼,會讓人感到孤獨、無助、悲觀甚至浮想聯翩。如果此時家人再缺乏理解和耐心,就會讓患者更加“寒冷”。曾有患者描述生病時的心境,猶如獨行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外面陽光明媚,心底也是陣陣寒意。如果此時有專業人士從旁開解指導,不僅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還能起到提升醫療效果的作用。

1.做患兒和家長的支援者,提升醫院“暖實力”

星宇今年12歲,是個品學兼優的陽光型大男孩,但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漫長而痛苦的治療讓他變得脾氣暴躁,抗拒治療,嚴重影響診療效果。家長和醫護人員都感到束手無策,因此請來醫務社工幫著想想辦法。

據了解,醫務社會工作是指在衛生健康領域,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價值理念與專業方法,幫助患者及家屬預防、緩解和解決因疾病所導致的情緒、心理和社會問題,進而提升醫療效果,促進公眾健康的職業活動。簡單來説,醫務社會工作者是從事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是聚焦解決患者心理、社會層面的問題,並接受過專業訓練、有專業價值理念和方法的全職工作人員。

“媽媽,我疼,我受不了。”醫務社工喬踔在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病房裏第一次見到星宇時,他正蜷縮在病床一角,不斷叫喊,然後用力撕咬著秋褲,褲子上的洞又變大一圈。

“你看看這屋裏的孩子,就你年齡大,就你哭個沒完。”星宇媽媽眉頭緊鎖,把臉轉向了另一邊。

喬踔認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除了星宇對治療的情緒反應強烈外,母子間的溝通也很不順暢。在病房蹲守了一天,喬踔對星宇和家長的心理壓力、親子關係等問題進行了評估後,打算從他的興趣愛好、學業等方面入手,建立專業服務關係,重點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之後再對母子的溝通行為方式進行指導,從而改善親子關係。

為此,喬踔下載了火影忍者遊戲,向星宇“虛心請教”如何升級。他又借來一套《哈利·波特》,和星宇一起閱讀打卡、交流心得。兩個人不僅在微信上交流,還要每天見面“話療”。喬踔還耐心地勸説星宇家長,不要拿星宇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要給予星宇足夠的尊重,特別是在化療期間,更要耐心疏導孩子的焦慮和壓力。不僅如此,喬踔幫助星宇的家人在醫院附近,聯繫了一個價格實惠又乾淨衛生的日租房間,緩解了其家庭的經濟壓力。經過6個星期的個案服務,星宇的狀態明顯改善,也能夠積極地配合後續治療,家長的各種壓力得到很大緩解,而喬踔也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星宇換了新褲子,他和媽媽心中的“空洞”,也被我們一點一點地填補平整了。

據了解,首都兒科研究所志願者服務部成立已有7年時間,隨著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佈《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明確指出要建立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有條件的三級醫院可以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協助開展醫患溝通,提供患者支援服務,首兒所的醫務社工工作進入發展“加速期”。目前,醫務社會工作已覆蓋了該院18個臨床科室,每年服務患兒超過1萬人次。首都兒科研究所志願者服務部主任楊學靜介紹説,醫務社工通過參與病房查房、醫護人員轉介,發現有需求的服務個案,經過專業評估後提供個性化服務。除了個案服務外,醫院還設置了形式多樣的社工小組服務,如患兒的治療性小組、成長陪伴小組,家長的心理減壓小組等。2019年至今,開展小組服務十余期,這些活動舒緩了患兒情緒,促進了對疾病的適應,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一位家長參加活動後深有感觸地説:“醫務社工為孩子枯燥的住院生活增添了一分亮色”。

該院黨委書記劉中勳表示:“我們在探索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基礎上,對醫務社工進行角色定位,協助患兒和家長解決因疾病導致的心理、社會問題,提供情緒疏導、醫療救助、助醫陪伴等服務,努力打造有溫度的兒童醫院,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其實,像喬踔這樣的醫務社工,在北京的醫院中還有很多。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自2014年11月28日正式運營之初,社會公益服務工作體系就是其亮出的八大特色之一。該院成立專門的社服部門,組建專業的志願服務隊伍,積極開展社區醫療聯動,配合醫護團隊打造極具人文關懷的共同照護體系。

2015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首倡精準、精益、精誠“三精醫療”,社會公益服務工作體系是“精誠醫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院黨委書記周月紅表示,清華長庚自建院以來,堅持醫療服務以病患為中心,打造人文醫院、有溫度的醫院。醫院黨委將醫務社會工作作為醫院精神文明建設、人文醫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運作6年來,清華長庚社會服務工作體系日益發展完善,架構起包含五大業務板塊的“覆蓋患者從社區-入院-出院-社區照護的完整閉環”服務體系:個案服務、病友團體、社服基金、社區服務、志願服務。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社會服務工作體系負責人張蕾表示,人民群眾的需求從看病轉為更加健康,醫務社會工作應通過跨專業團隊的合作,從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節提供關懷,讓患者在醫院能夠得到綜合照護,也能為醫療服務的多學科團隊提供社會工作的獨特視角。

2.連結社會資源,創新開展服務項目也是重要工作

除了幫助患兒和家長解決對疾病的恐慌、對醫院環境的不適等各種問題,積極連結社會資源,創新開展服務項目,也是醫務社工的一項重要工作。

臨床中,常有因經濟困難而放棄治療的患者與家庭。醫務社工接受醫護團隊轉介,介入到臨床個案服務中,可以協助患者梳理家庭支援網路、醫保報銷政策、對接輕鬆籌、水滴籌等平臺發起眾籌、對接各類專項基金會、募集社會善款等。

2016年3月,在醫務社工的推動下,清華長庚社會服務基金成立,設在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項下,以“專項基金”形式資助來院的貧困患者。截至目前,共接收近145萬元社會善款,用於補助近70個患者和家庭,同時針對乳腺癌患者、小兒失聰、小兒膽道閉鎖進行專項補助。

今年5月,一歲多的梓洋因為反覆肺炎,在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不佳,被送到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進行治療。原以為過段時間就可以出院,沒想到主管醫生説“從病史和檢查化驗結果看,孩子患有先天性雙主動脈弓、卵圓孔未閉、氣管狹窄,建議肺炎治愈後再進行先心病矯治手術”。聽到這話,梓洋爸爸從心裏涼到了腳底。他説:“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生病,斷斷續續的治療已經花光了家中積蓄,後期的手術費只能找親戚朋友幫忙湊湊了。”

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孟兵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告知家長如果符合條件,可以申請專項基金,又詳細講解了網上申報方法,幫助準備各種申報材料,經過志願者服務部對接和審批,成功申請到了2萬元資助。

經過兩次手術、40天的住院治療後,梓洋終於康復出院。辦理完出院手續,梓洋爸爸特意找到孟兵説:“住院花了13萬多,我還盤算著這一大筆錢什麼時候才能還清,結完賬才知道,老家的社保可以報銷大部分,加上您幫我們申請的2萬元基金,自己再掏2萬元就成了,我這心裏一下子就鬆快了,太感謝您了,孟大夫!”

自2013年首都兒科研究所志願者服務部成立以來,先後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等20余家慈善組織合作,對白血病、先天性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臟病等百餘個病種進行不同程度的資助,截至目前,已資助患兒1100名,資助金額3800萬餘元。像梓洋這樣的“基金救急”案例不在少數,這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人民收入水準的提高有很大關係,大病困境患兒的醫療救助已逐漸從“救命轉向救急”。首都兒科研究所志願者服務部還與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北京同心圓基金會合作,在醫院周邊建立“小家”,為求醫路上的困境家庭提供臨時住所。200多個家庭通過入住“小家”解決了照顧孩子不便、經濟壓力大的燃眉之急,並感受到了社會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關心,以及醫務人員和病友們的支援。

此外,“童伴書車”讓孩子們在醫院也能“多讀書,讀好書”;“童伴藝苑”通過做手工、畫畫等益智活動豐富患兒的住院生活;“童心悅坊”為住院患兒和家長開展心理疏導;“有聲繪本閱讀”緩解患兒手術前的緊張焦慮情緒;“童夢齊圓”在完成患兒心願的同時增加治療依從性;“兒童暖心包”為首次住院的重症患兒免費提供必需物品。形式多樣的服務項目,守護了孩子們的童心,讓醫院更像是孩子的健康樂園。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還運用小組的工作方法,將具有相同特定病種的患者組織起來,成立病友團體。自2015年起,陸續成立了腎友會、糖友會、粉紅天使乳腺癌病友會、鼾症之家、孕婦學校、淋巴水腫病友團體以及“憶路同行”阿爾茲海默症病友團體等。

3.啟動醫務社工試點,2025年實現醫療機構全覆蓋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醫務社會工作的服務內容、崗位設置、人才來源、專業人才的晉陞渠道、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以及其發展的保障機制等重點內容。可以看到,北京醫務社工工作將進入發展“加速期”。

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2019年,北京對全市15家醫療機構及其他4省市23家單位的比較研究發現,衛生健康領域引入醫務社會工作,有利於改善醫療服務,強化人文關懷,促進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有利於踐行大健康理念,促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高小俊指出,近年來,北京市一些醫療衛生機構在醫務社會工作領域進行了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定實務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來看,該領域基礎較為薄弱,制度機制不健全,專業人才短缺,服務專業性有待提升,社會認知度不高,與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在制度層面予以支撐,以促進其專業化規範化發展,助力新時代不斷滿足群眾衛生健康需求。此次《意見》的出臺,將為北京醫務社工的發展提供有利契機。

記者了解到,2020年,北京市將在部分綜合性醫院和兒科、精神衛生、腫瘤、康復等專科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開展醫務社會工作;至2022年,逐步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推進醫務社會工作,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會工作崗位,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會工作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會工作者;到2025年,實現全市醫療機構醫務社會工作全覆蓋,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服務專業化規範化水準明顯提升,專業人才數量和品質基本滿足需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會公眾普遍認同。公共衛生機構探索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形成可推廣模式。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醫務社會工作對於改進醫療服務、提升醫院人文、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意義重大。”劉中勳表示,《關於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出臺,為北京醫務社工的發展提供有利契機,破解了很多發展難題。下一步,首兒所將認真落實文件要求,繼續以促進醫學人文、改善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為目標,以患兒和家長的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提升服務的專業化水準,為患兒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