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網路詐捐騙捐頻發 如何破解網路慈善“成長的煩惱”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1-10  責任編輯:楚丹

如何破解網路慈善“成長的煩惱”

網路詐捐騙捐頻發個人求助缺乏必要規制

□本報記者  朱寧寧

又一起讓網友痛恨的網路詐捐,再一次挑戰公眾神經。近日,廣東警方破獲一起利用虛假病歷騙取網友捐款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夥同現女友,用去世前女友病歷向多個大病籌平臺發起籌款。該事件被媒體報道後旋即衝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指責。

雖然網際網路募捐在發展過程中不時出現詐捐、騙捐等負面事件,但近幾年來,我國網路慈善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和隨時隨地可以通過移動支付捐贈的優勢,已成為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慈善新業態,並對整個慈善事業的發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10月31日,我國網路慈善領域的首部研究報告《中國網路慈善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外發佈。報告顯示,我國網路慈善開始步入法治化發展階段。指定平臺的網路募捐數額佔全國社會捐贈總量的比例從2013年的0.4%上升至2019年的4.1%。近3年來,我國慈善組織通過指定網際網路募捐資訊平臺募集的善款每年同比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2019年指定平臺網路募集善款超過54億元,比上年增長68%。

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慈善”作為新業態,也在實踐中暴露出一些問題,除了網路詐捐、騙捐,個人資訊洩露、隱私權被侵害、“人肉搜索”等在網路慈善領域並不鮮見。

“首先我們應當承認網路慈善的巨大成效,充分肯定網路慈善的貢獻,以理解、寬容、積極的姿態支援網路慈善長足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指出,對網路慈善存在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而是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儘快在慈善法中增加對網路慈善的法律規制,將支援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具體化,轉換政府職能併為網路慈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增加指定網路募捐平臺等,以理解、寬容、積極的姿態全面推進網路慈善長足發展。

網路慈善募捐失范現象時有發生

近年來,多起個人通過網路求助的典型案例讓不少網友感覺辜負了自己的愛心。

2016年,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全網刷屏,該文章稱,網友每轉發一次,作者羅爾將獲得小銅人公司一元的捐贈。僅僅幾天時間,打賞數額就超過200萬元,但隨即就有網友質疑羅爾的財産:除其名下的3套房産之外,還有一個廣告公司和兩輛車。最終經過各方協商,公眾號所獲資助共計262萬元退還給網友。

就在今年國慶節期間,武漢大學一位教授因患癌症在輕鬆籌發起籌款也有網友提出質疑,教授收入不低加之有完善的醫保,30多萬元為何仍需求助?

資訊的真實、透明是網路慈善建立公信力的重要基礎。但網路的虛擬性以及海量資訊也帶來不少壓力,甚至為部分人提供了借機牟利的機會,擾亂了網路慈善的秩序。

據了解,在慈善法中,個人求助並沒有納入法律規制。“法律當然不能禁止公民在網路公共空間求助,但如果不對個人網上求助行為給予適當規範並加以引導,同時對欺詐行為給予相應處罰,個人求助中的亂象不僅會損害公眾的愛心善意,而且會連帶正常的網路慈善活動受損。”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慈善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謝瓊認為,十分有必要將網上個人求助行為納入法律法規政策規制範圍。

“這種規制當然不能等同於慈善組織的募捐行為,但是沒有規制便沒有規矩,最終會不利於網路慈善的健康發展,因為公眾很難或不會將個人求助與正常的網路慈善活動自動區分。”謝瓊同時説。

厘清平臺責任邊界是立法重點

報告顯示,從目前網路慈善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來看,2017年至2019年,21個網路公開募捐資訊平臺募集資金總額超過116億元,而2016年7月上線的水滴籌截至2019年3月,累計籌款金額已經超過160億元。

報告以網際網路大病求助平臺水滴籌為例,水滴籌誕生4年多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已為130多萬名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費的籌款服務,累計籌款金額超過330億元,累計捐款人數超過3.3億人次。

但由於募捐平臺對求助者資訊的審核能力有限,一旦出現資訊不實,也會引發公眾對平臺搭建者的各種猜疑。

“個人通過網路求助是一項法定權益,也是解決現實中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的一條有益途徑,值得肯定。但基於網路是公共平臺,面向的是超越熟人社會的公眾,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制,以促使這種新鮮事物在發展中有序運作。”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汪敏指出,鋻於個人求助網路服務平臺在個人公開募捐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慈善事業的影響,法律既要嚴格規範其行為,又要保護其發展。

汪敏説,應將個人求助網路平臺納入現有的《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以及《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資訊平臺基本管理規範》的調整範疇。一方面,法律可以從註冊資本、資訊審核及風控能力、賬戶監管等方面進行相對嚴格的規制。一旦平臺有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撤銷資質,禁止進入個人求助網路服務領域,並處以相應的罰款。另一方面,應將平臺的籌款風險管理分為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監督三個階段。“平臺的事前審核和事後監督義務,既是法定義務,也是與捐贈者的約定義務。如果違反前述義務,將面臨同時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和違約責任。”汪敏説。

加快完善網路慈善法律法規

在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應當看到,目前包括個人網路募捐在內的網路慈善面臨不小的法律困境。

“關鍵在於加快完善網路慈善的相關法制,並營造有利於其長足發展的政策環境與社會環境。”鄭功成説。

在鄭功成看來,有必要在慈善法中增加對網路慈善的法律規制,以厘清網路慈善活動的邊界,規範網路募捐行為,明確網路募捐平臺相應責任以及禁止以慈善為名的網路慈善欺詐。同時,還應將支援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具體化,轉換政府職能併為網路慈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如開通電子發票、提供更加便捷的稅收減免服務,而依法懲治網路募捐中的不法行為則是維護網路慈善健康發展的有效舉措。

鄭功成認為,還應增加指定網路募捐平臺,以便更多網際網路企業或慈善組織參與其中,並通過適度的有序競爭促使網路慈善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只有全面認識網路慈善對我國慈善事業長足發展的巨大價值,才能形成有利於其發展的政策環境與社會氛圍。只有建立完備的網路慈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才能真正充分發揮我國網際網路發達的優勢,在維護網路慈善健康生態的條件下促進平民慈善、大眾慈善健康發展,進而使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獲得大發展。”鄭功成説。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