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安徽來安:新日子裏的“新習俗”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1-02  責任編輯:楚丹

吳身富原先並不富,“在外打工開銷大,一年到頭余不了幾個錢,還照顧不到老人孩子”。

如今,從“農民工”轉身成為“返鄉就業人員”,還當上了“股東”,伴著身上多出來的標簽,吳身富真富了。“咱現在趕了廟會還有股東大會!”眼瞅著年底將至,吳身富滿懷期待。

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魚塘村地處偏僻,産業落後,村集體經濟發展一度十分困難,“2011年,魚塘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為3萬元。”村黨總支書記張大年介紹。2012年,村兩委抓住外資企業在村開辦養殖場這一機遇,成立了村級經濟發展公司,“村級公司是‘巢’,本村在外務工人員就是‘鳳’,無論如何要把他們引回來、留下來。”張大年領著黨員聯絡小組,甩開步子,分赴各地聯絡本村在外務工人員。

陸陸續續地,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産業工人都回來了。“要不咱也回家看看?”帶著一絲疑慮,常年在外打工的吳身富和工友回到家鄉,迅速投入到項目附屬設施建設中,當年就掙了3萬多元。與吳身富一樣,通過為企業提供配套服務,30多位村民得以“在家門口上班”。與此同時,這也為村集體帶來每年200多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讓村民共用發展成果,集體過上小康生活,才是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最終目標。”張大年説。從2015年開始,魚塘村利用部分村集體收入,為符合條件的村民繳納全額醫保,目前覆蓋率近100%。2018年,魚塘村召開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首屆股東分紅大會,3年來,3655名股東每人平均分紅在200元左右。

闊步奔小康的新日子裏,“趕股東大會”成了魚塘村村民一年一度的“新習俗”。隔壁,張山鎮仰山村同樣實現村集體經濟跨越發展。在那裏,人人做起了“桃老闆”“桃管家”,還擔當起一年一度的“桃導遊”。

“洼地洪水滾滾流,崗上滴水貴如油。”仰山村地處江淮分水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前,這道嶺是仰山村數輩人始終無法逾越的“脊背”。

“要挺起跨越發展的‘脊背’,決不能讓江淮分水嶺隔開‘窮’與‘富’!”仰山村第一書記周勇説。

挺起跨越發展的脊背,要有決心,還要有巧思。2014年以來,仰山村因地制宜,以屯倉水庫東幹渠為界,在東部丘陵地帶種植優質桃,發展桃産業;在西部相對平坦地帶,投入26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建設了48個雙層鋼架大棚,打造高標準果蔬種植示範基地。目前,仰山村優質桃種植面積、果蔬種植面積均已突破2000畝。

買賣靠吆喝。自2012年至今,仰山村依託桃産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目前已成功承辦9屆桃文化旅遊節,共吸引80多萬名遊客前來遊玩採摘。“此外,我們把48個大棚對外承包,每年可以獲得15.6萬元收益。我們還申請了項目資金建設冷庫、倉儲中心對外出租,每年可獲得23.2萬元收益。今年,仰山村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70萬元。”周勇介紹。

2018年,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2019年,全村47戶貧困戶中,每人平均家庭純收入超萬元的有30戶,收入最低的一戶達到7067元。

在來安,趕了廟會趕股東大會、爭相當起“桃導遊”......新日子裏,“新習俗”是新面貌,更是新希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牢固樹立‘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發展理念,努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更多‘新習俗’落地新農村,讓更多新農村取得新發展。”來安縣委書記孫永進説。(光明日報記者丁一鳴光明日報通訊員李昌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