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山裏娃的求學夢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1-02 責任編輯:楚丹 |
15個年頭過去,石明警依然清晰記得工作報到時的情景。那是夏日的一個早晨,他從貴州省赫章縣城出發,先坐一個多小時班車,再搭上一輛小貨車,搖搖晃晃兩個半小時,終於在午後趕到雙坪彝族苗族鄉。從此,他便在這裡教書育人,紮下了根。 和石明警一樣,數百萬鄉村教師、近百萬特崗教師、數十萬支教教師,堅守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的地區,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編辦聯合下發《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逐步解決農村地區師資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崗教師聘期3年,3年後雙向選擇。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於特崗教師的工資性支出。 “特崗計劃”實施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共為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1000多個縣的3萬多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補充95萬名中小學教師;特崗教師3年服務期滿以後留任率達到85%以上。 地處烏蒙山區的赫章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貴州省目前尚未摘帽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06年,赫章縣共招錄900名特崗教師,安排在全縣各鄉鎮中小學任教。這一年,石明警從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參加招考,成為雙坪中學一名特崗教師。 如今,赫章縣第一批特崗教師中,仍有288人在鄉村學校堅守。他們用愛和責任托起鄉村教育的希望,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點亮知識明燈。 開端 “特崗教師的到來,讓學校添了有生力量” 一張微微泛黃的舊照片中,小夥子一身白色西裝,脖子上係著領帶,頭髮梳得整齊,與身旁衣著樸素的小女孩形成反差。 照片上的小夥子正是石明警,那是他剛當老師時與學生的合影,西裝是畢業前為找工作專門定做的。 “7歲那年,我被爺爺送進村小唸書,班裏的數學、語文、體育等科目,全由一個老師承擔,並一路教到小學畢業。”從小山村裏走出來,石明警深知農村孩子上學不易,更親歷了鄉村學校師資不足的窘境。從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時,他萌生了報考特崗教師的想法。 石明警和張靜是大學同班同學,上學時就互有好感,靦腆的兩人一直沒向對方表露過心意。趕巧的是,畢業時他們都考上了赫章縣特崗教師。石明警原本已被安排到縣城周邊的學校,得知張靜分到了雙坪中學,便主動申請調換至這所更偏遠的學校。 雙坪鄉離縣城6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1900米,當年進鄉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砂石路。石明警清楚記得,報到那天,時任校長唐勝永來校門口迎接,腳上的白色運動鞋顯然是新買的,鞋面卻覆蓋著厚厚一層泥漬。那一刻,石明警意識到自己低估了這裡的艱苦程度。 2006年秋季學期,雙坪中學迎來石明警等15名特崗教師,當時學校僅有1棟教學樓,老師們擠在兩間房裏辦公,沒食堂也沒宿舍。學校租下周邊15間民房,給特崗教師當宿舍。 “一個鐵架床、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其他的全靠自己解決。”看到住宿環境,有人當場就哭了。唐勝永心裏也打鼓,拿不準這幫年輕人能堅持多久。 雙坪中學2003年建校時,從初一到初三,每個年級各開設兩個班,唐勝永任首任校長。“在全鄉範圍內抽調老師,大部分老師畢業于中等師範學校,能把課開起來成為當務之急。”到2006年,雙坪中學已擴大至9個班,唐勝永心裏清楚,優秀教師短缺問題解決不了,提高教學品質就難以實現,“特崗教師的到來,讓學校添了有生力量。” 新入職的石明警一度很困惑:自己學的是地理專業,學校卻讓他教數學,張靜則被安排教英語。“壓力大,畢竟不是自己擅長的科目,心裏沒底。”事實上,這也是學校的一片苦心:讓新老師從薄弱學科入手,通過循序漸進的全學段教學,培養一批骨幹教師。 就這樣,石明警接過初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並擔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開學前,他特意查看了學生的小升初考試數學成績——及格者屈指可數,最高分僅72分。“我知道孩子們基礎不好,但沒料到會差到這個程度。”石明警回憶道。 石明警沒有泄氣,他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自己也是從大山裏出來的,底子薄弱,不代表不能成才。” 開學第一天,石明警精心拾掇一番,當他西裝革履地走進教室時,學生眼中滿是驚訝。“可能從小到大沒見身邊人這麼穿過。”石明警説,這樣著裝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們認定這位新老師是專業的,有能力帶著大家改變學習狀況。 改變 “以往乏味的數學課被老師講得妙趣橫生” 開學不久,新來的特崗教師們漸漸發覺,每次走在校園外面,總有人好奇地盯著他們看,有時還會竊竊私語。 “你們過來的事在雙坪傳開了,老鄉都想看看呢!”面對年輕老師們的不安,唐勝永哈哈一笑。原來,當地群眾聽説來了特崗教師,以為是縣裏派來的資深老師,一看是一幫剛出校門的姑娘小夥,紛紛議論新老師到底有什麼能耐。 “老鄉關注特崗教師,説明抱有期待,何不發動他們一起教育孩子呢?”一段時間接觸下來,石明警發現班裏的學習氛圍有些提不上去,一些孩子還有厭學情緒。唐勝永的話點醒了石明警,他計劃在班上開一次家長會。 “一些家長不怎麼關心孩子學習,這會兒都忙著秋收,怕是沒幾個人願意來學校。”有年長的教師提醒石明警,可他堅持試一試。挨家挨戶通知後,還真把老鄉們説動了,家長會當天無人缺席。 “孩子上學好幾年了,我都沒跟老師講過幾句話。突然接到開會通知,緊張哩!”頭一次參加家長會,鐘賢軍至今記憶猶新。那天他沒去趕場賣山貨,天沒亮透便出了門,趕了10多裏的黃泥路,按時坐到了兒子的課桌前。 “我們文化程度低,想讓孩子讀好書有出息,使不上勁。”“教育是學校的事,孩子能不能出息全靠老師呢!”會上,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聽完發言,石明警更加意識到,提高教學品質,不能僅靠老師一頭熱。 “他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課餘時間不是跟學生在一起,就是跟家長在一起。”工作不久,石明警和張靜確立了戀愛關係,雖然同在一所學校教書,兩人一起浪漫的時間並不多。 班上52個學生,不管是住學校附近,還是在大山深處,石明警都逐一走訪,有時還會拉上任課老師一起去家訪。他想盡可能了解每個孩子的成長狀況和家庭環境,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老師翻山越嶺去家裏坐坐,學生和家長會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從而慢慢改變對待教育的態度。” 現在貴陽一家企業工作的唐慧,終生難忘當年班主任石明警的家訪。坐在省城的辦公樓裏,她時常在想,如果沒有遇到石明警,自己的人生軌跡或許不會轉變。“當時成績不好,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好,沒心思上學。”到石明警班上沒多久,唐慧就沒來上課了。決定輟學的她正猶豫是留在家幹農活還是外出打工時,班主任找上了門。 “石老師像大哥哥一樣,沒談大道理,就講自己走出大山的故事。他讓我相信:只要努力學習,就能走出大山。”唐慧最終回到了學校。 石明警對於唐慧的鼓勵,不只在學習方面。學校有文藝活動,石明警總會特意安排這個有點自卑的女孩牽頭排演節目,讓她在掌聲中找到自信。後來,無論是上高中、讀大學,還是參加工作後,每次遇到難題,唐慧仍然習慣向石老師求援。 在悉心做學生和家長工作的同時,石明警嘗試著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以往乏味的數學課被老師講得妙趣橫生。”第一個學期期末考試,石明警帶的兩個班數學平均分跨過了及格線。 石明警幹得風生水起,其他特崗教師也不甘示弱,做家訪、創新教學方式、組織課外活動,大夥都鉚足了勁。在這群年輕人的帶動下,雙坪中學變得活躍起來,老師們各盡所能提高教學品質。 首批特崗教師3年服務期結束時,正好完成一個全學段的教學任務。2009年中考,石明警所帶班級數學考試平均成績78分,及格人數過半。那一年,雙坪中學的升學率超過40%,比3年前提高了一成左右。 那一年,這15名特崗教師,13人選擇繼續留任,全部考核合格,轉為正式在編教師。 堅守 “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就是最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雙坪中學辦學規模持續擴大,由9個班增至24個班,教師數量從39人增至74人,其中特崗教師佔比超過八成。包括石明警夫婦在內,目前仍在雙坪中學的第一批特崗教師還有5人。 石明警並非沒有想過離開,也曾有過機會。 2008年,石明警和張靜步入婚姻殿堂。兩年後,女兒的出生讓夫妻倆欣喜不已,同時也感到些許隱憂,“主要是擔心女兒以後的教育問題”。 2014年8月,赫章縣教育局組織城區學校教師招考,石明警動了心,報名參加考試並被順利錄取。8月26日,是新學期學生入學的日子,也是他去縣城選崗的日子。剛走出學校沒多久,消息就在班上傳開,一路上,他的電話響個不停。 “哭著叫我回來,隔著電話都能聽出孩子們的傷心。”石明警後來了解到,當天自己班上的學生有的找到校長,懇求校長留下他;有的追出校門,站在馬路上放聲大哭…… 那一天,石明警也哭了。“給父母和媳婦打了電話,他們都支援我回雙坪,我也就不再糾結了。”石明警當即向縣教育局提出放棄選崗。下午回到學校,學生們簇擁過來,緊緊挽著他的手臂,久久不放…… 此後,石明警再沒參加過其他單位的選調考試,他和妻子相互鼓勁,一邊悉心經營著小家,一邊教書育人,雙雙奮鬥在雙坪中學。 把學生們一茬茬送往更高平臺的同時,石明警自己也在成長,擔任了雙坪中學副校長,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他還兩次被教育部遴選為優秀特崗教師報告團成員,到多所高校做巡迴報告。 石明警的事跡傳開後,許多跟他一樣堅守在基層的教師深受觸動。“石老師是一個標桿,從他身上能看到社會各界對特崗教師的認可,讓我更加篤信自己的選擇。”在雙坪中學往北50公里的滇黔交界處,同為赫章縣首批特崗教師的李文彩,也在更偏遠的安樂溪鄉堅守至今。 “這些年也嘗試過考出去,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只差0.02分。”李文彩雖有遺憾,但想得明白:自己在基層多上一天課,孩子們便多一點走出大山的機會。為了方便照顧家庭,也為了讓自己更加安心教書,李文彩把孩子和老人都接到身邊。她説:“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就是最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截至目前,赫章縣累計招錄6417名特崗教師,其中5031人在服務期滿後,經考核合格繼續留任。“5031人中,本科學歷佔到78%。”赫章縣教育局副局長吳開富告訴記者,“2017年全縣招錄了200名特崗教師,今年服務期滿,有194名教師順利轉正。” “‘特崗計劃’已經成為貴州補充農村教師隊伍的主渠道,極大緩解了農村教師總量不足、補充困難的問題。”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朱新武介紹,2006年以來,全省已招聘特崗教師12.12萬人。一批批優秀青年紮根基層,接棒提升農村教育品質,改善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學歷結構、學科結構、年齡結構,“他們猶如一粒粒火種,點亮山裏娃的求學夢”。 雙坪中學堪為例證:今年400名畢業生中,217人考上高中,164人升入中職,升學率達到95%。 支撐 “要給予更多關愛和理解,多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我就是那個剛到雙坪中學就哭鼻子的人,不是怕吃苦,主要是獨在異鄉心裏沒著落。”離開雙坪鄉12年後,現在麻江縣中等職業學校任教的羅盛繪,説起那段初為人師的歲月,兩眼變得明亮。她説兩年多的特崗教師生涯刻骨銘心,如果不是遇到現實難題,自己真捨不得提前離開。 羅盛繪在麻江縣的老家距離雙坪鄉約500公里,當時交通不便,回家一趟路上就得兩天。“很喜歡雙坪中學的學生和同事,但家人需要照顧,與男朋友的異地戀問題也要解決。”2008年10月,幾經思量,她選擇離職,走的時候又哭了鼻子。 “老師們對工作認可度很高,離開大都出於家庭和生活方面的現實考慮。”雙坪中學現任校長唐勝龍認為,“留人先留心,對特崗教師要給予更多關愛和理解,多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雙坪中學如今已舊貌換新顏,兩棟新教學樓拔地而起,辦公樓、學生宿舍樓、食堂、塑膠籃球場、人造草坪足球場等一應俱全。新建的兩棟教師公寓,讓老師們倍感溫馨。 “除本鄉老師外,基本可以滿足一人一套住房。”石明警説,房子雖然不大,但生活配套設施齊全。 自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石明警夫婦最關心的事。“女兒快4歲時,雙坪鄉還沒有幼兒園,只好讓孩子上了兩年學前班。”石明警説,現在家門口有了幼兒園,散步的工夫,便能把3歲的兒子送去上學。女兒在當地上小學,課餘時間選了幾門網路課程,坐在家裏有滋有味上興趣班。“辦法總比困難多,這麼多孩子都能從大山裏走出去,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不會差。”石明警説。 “如果當年交通像現在這樣方便,我也許會留下來。”羅盛繪説,隨著貴州縣縣通高速公路,如今從麻江縣到雙坪鄉,開車5個半小時可達,全程高速。 同為雙坪中學首批特崗教師的徐本華,家在赫章縣城近郊,妻子在本地企業上班,兩個孩子出生後,兩口子更忙了。“2012年修通水泥路後,回家終於有了直達班車,一週回去一次。” 2013年的一天上午,徐本華剛上完一節課,打開手機一看,有妻子打來的10多個未接來電,立馬回撥過去,原來是3歲的女兒發高燒。等他坐上班車來到醫院時,女兒已經緩了過來,徐本華松了口氣,更加感激妻子的默默付出,“有了家人支援,自己才能全心投入教學。” 不久,畢威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將赫章縣城和雙坪鄉串連到一起。跟妻子一商量,徐本華很快買了輛車,“最快40分鐘就能到家,有個急事也顧得過來。” “在工資津貼、績效獎勵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特崗教師享受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吳開富介紹,為落實好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赫章縣2019年教育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達20%以上,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水準的目標。 “要保持特崗教師隊伍穩定,不僅靠待遇和感情留人,還要暢通‘上’和‘出’的渠道。”吳開富説,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和城鎮化建設推進,城區學校教師需求量激增,“縣裏要求,城區學校補充教師優先聘用特崗教師。” 鄉村教師評聘職稱時,不以外語成績和發表論文作為剛性要求;提高鄉村學校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除了優先提供考調進城的機會,赫章縣還制定了差別化的考評辦法,推動鄉村教師在職稱評聘、績效分配、評優獎勵等方面享受更多優惠政策,解其後顧之憂,讓他們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前不久,縣裏組織一次新入職教師培訓會,石明警應邀前去講課,突然發現台下有一張熟悉的面孔,原來是之前從雙坪中學辭職的一位特崗教師。在外闖蕩兩年,這個年輕人選擇重返講臺。 石明警心頭一喜,那堂課講得格外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