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朝外“橙房子”:志願服務溫暖城市 打造市民公益聚集平臺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30  責任編輯:楚丹

在朝陽門外大街的東西兩頭,東大橋路口東、朝陽門橋東兩處可以看到由橙色作為主色調建成的“橙房子”,這是朝外街道為了方便行人推出了兩所志願者服務站。

今年,是“橙房子”成立的第八個年頭,八年來橙房子裏的志願者,從最初的百人,到現在的410人。是這些志願者,堅守在“橙房子”,為過往行人提供服務、幫助。是他們弘揚了“橙房子”的精神、是他們用微笑傳遞著溫暖、是他們在“橙房子”散發著光芒……

80歲的吳玲君阿姨,是吉慶裏社區的一名老黨員,2012年8月8日“橙房子”成立,她便報名參加了。“橙房子”分東、西兩站,她一直擔任橙房子西站的站長。她説:“在朝外,來往的人很多,我們“橙房子”可以為過路人提供多種服務,如城市景點、行車路線諮詢;自行車打氣;外用藥品供應;冷熱飲用水供應等。記得有一次,有一位中年婦女走到我們橙房子,詢問朝陽中醫院怎們走,我們看她臉色不好,為她拿來了馬札,並遞上了一杯熱水,後來,她跟我們説‘一杯水、一個馬札,溫暖了我的心,也讓我感受到了首都的溫暖……’她充滿感激的眼神,一直激勵這我,做好這份志願服務。”

韓德祥叔叔今年65歲,是吉慶裏社區的一名退休黨員。他説:”“橙房子”成立至今已經8年了,作為最早一批志願者之一,我覺得作為一名志願者,一定要講“誠信”。我們這些來橙房子工作的志願者,本就是不圖錢、不圖利的,既然答應了,就要做到,還要做到最好。在“橙房子”經常會收到撿到的錢包、鑰匙、身份證等物品,我們都會聯繫街道領導、片區派出所幫忙聯繫失主,並將失物及時還給失主,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橙房子”是一個服務窗口,對於外國人它代表著中國;對於外地人它代表著北京;對於北京人它代表著朝陽;對於朝陽人它代表著朝外……在“橙房子”有好多志願者年過花甲,但是他們還是積極的來這裡值守,用心對待每一位尋求幫助的人。”

歐陽桂珍阿姨,62歲,是三豐裏社區居民。她説:“我來這裡當志願者這幾年,別人的笑臉就是我堅持至今的動力。朝外是個繁華的地段,而“橙房子”在朝外是不可或缺的。“橙房子”每天人最多的時候是上午10:00至11:00、下午14:00至15:00、以及週末。通常問路的比較多,其次就是給自行車打氣和尋找充電寶的……近年來,手機功能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高科技産品,很多路人來橙房子尋求充電幫助,為了更好的服務大家,“橙房子”也在與時俱進,增加了“雲充吧”,為過往行人提供共用充電寶。一聲“謝謝”、一個“笑臉”,會讓我覺得很欣慰,並且充滿幹勁兒,服務也會更有動力。”

孫淑雲阿姨今年68歲,是芳草地社區黨委第一黨支部的書記,也是橙房子東站的一名站長。“2001年申奧成功,我就申請做一名志願者,在“橙房子”服務也已經8年了。我受過專業的志願者培訓,一直用規範的志願服務標準要求著自己。我的父母都是老黨員,我是1984年入的黨,一直秉承著“做好人、做好事、為人民服務”的準則。記得有一次,一位外地來京的母親抱著正在發高燒的孩子來到“橙房子”尋求幫助,孩子是突發高燒,母親第一次來京,人生地不熟的,我們便給她推薦了兒研所就醫,並幫她叫了車,指明瞭方便走的路線。我覺得能夠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充分發揮著自己的正能量,別人得到了幫助,解決了困難,我也會很開心。”

天福園社區的田文萍阿姨,75歲。她曾身患癌症,治愈後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在“橙房子”值班從不缺席。她説:“退休後,我覺得我還可以繼續為人民服務,於是便參加到了“橙房子”志願服務中。“橙房子”是個快樂助人的地方,我們在這裡樂於服務每一位市民,讓他們可以感受到朝外的溫度、首都的溫度、中國的溫度……記得去年70大慶的時候,從9月初開始,因為國慶活動需要排練,我們朝外也多了很多的路人。而我們橙房子的志願者全員出動,增加服務時間,為過往行人提供幫助、維護秩序……直至十月中旬。這段時間,雖然很累,但退休的我,還能為祖國發揮自己的餘熱,我覺得很榮幸、也很激動。”

八年來,這些志願者用熱忱的服務、燦爛的微笑,將“橙房子”塑造成為了一個市民公益聚集的平臺,也成為了朝外地標性的建築。除此之外,來自朝外街道的機關、社區、企業、學校等多方志願者也加入到志願服務中,在這裡為過往行人提供問詢、供應便民物品、處理突發事件、提供政務諮詢等五大常態服務。

目前,“橙房子”志願者註冊人數440余人,其中,朝外七個社區的居民志願者有200多人,另外的200人中,不光有轄區單位職員,還有在校大學生以及陳經綸的學生們。他們的加入為志願服務注入了新鮮力量,也彰顯了青春擔當。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