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也想讓更多人讀書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22 責任編輯:楚丹 |
愛書,也想讓更多人讀書(為夢想奔跑) 核心閱讀 河南內黃縣村民李翠利在自家超市貨架間建起書苑,推廣鄉村閱讀。從借書人寥寥無幾到村裏閱讀氛圍越來越濃,12年來,書苑受眾達30多萬人次,點燃了村民對閱讀的嚮往與熱愛,為他們照亮了更廣闊的世界。 河南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村民李翠利愛讀書、愛寫詩,她在自家超市建起微光書苑,12年來堅持推廣公益閱讀,還組建起百餘人的基層閱讀推廣志願服務團隊,累計借閱達30余萬人次。 “去吧,向前方,讓心溫暖心,讓光點亮光。”李翠利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種下滿地金黃的莊稼,才是為曠野除草的最好辦法” 走進李翠利的超市,她指著裏面幾個書櫃説:“這就是微光書苑。現在有10多平方米、4000冊書,既是閱讀室,也是給孩子們上課的地方。” 2005年,李翠利在村裏開了個小超市,很多村民經常來買東西。“在超市支個麻將桌吧,俺們打牌,你掙錢。”面對村民的提議,李翠利卻有自己的想法。 在她家,祖父好寫字,父親樂讀書,李翠利在忙碌之餘也堅持讀書、寫詩。李翠利自己愛書,也想讓更多人讀書。“種下滿地金黃的莊稼,才是為曠野除草的最好辦法。”李翠利想到曾在書中看到的句子,“要驅趕心靈的荒蕪,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廣閱讀。” 2008年春天,李翠利自掏腰包買來300本舊書,又拿出她自己收藏的200本書,把它們擺在了店裏。她在超市貨架中間辟出一片閱讀空間,用4張A4紙列印出“微光書苑”4個大字,貼在書邊的墻上。 不要證件、不辦手續、不收錢,零門檻借閱,書會不會被一借而光?李翠利曾一度擔心。但實際上,書苑剛辦起來時,前來借閱的人寥寥無幾,有些人甚至根本沒注意到貨架上還有書。 “自己的藏書,親戚朋友家的書,能找的全都找來了” “拿本書回去看吧,不要錢。”無論是否得到回應,李翠利都一遍遍對來買東西的村民重復這句話。 看到孩子們來超市,她又開始琢磨,“能不能用發糖的方式來吸引孩子們讀書?”一開始,只要有孩子來借書,李翠利就發給他們糖吃。還書的時候,她還會問一些問題,主人公是誰?對什麼情節印象深刻?回答出來的孩子可以領到鉛筆、橡皮,寫了讀後感的還能得到筆電…… 來的孩子越來越多,村裏大人也開始問了:“小孩看書有獎品,我們看書有沒有?”“有呀!”李翠利説,她準備了小毛巾、牙刷,雖然不是特別貴,但鼓勵閱讀很有效。李翠利説,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帶動,村裏閱讀氛圍越來越濃。 “一開始真是為了糖,後來也真是為了書,《居裏夫人自傳》我就看了三遍。”今年參加完高考的19歲女孩李夢潔是微光書苑的第一批讀者,“有時候看書入迷了,吃飯都是匆匆忙忙的。” 借閱的人多起來,書漸漸不夠用了。“自己的藏書,親戚朋友家的書,能找的全都找來了”。看著逐漸借空的書架,李翠利又喜又憂,“上哪兒找更多的書呢?” 除了家庭必需的開支,餘下的錢她都拿來買書,內黃縣的舊書攤、大小書店、機關單位,李翠利跑了個遍。任何能想到的法子,李翠利都試了個遍。有人質疑,有人嘲笑,她卻始終堅定。 家人的支援也給了她很大鼓勵。母親編麥秸稈草帽攢下的2000元,給她拿去買書;大姐給父親買衣服的錢,父親揣在兜裏,直奔書店;二姐每次來走親戚,手裏提的不是水果,而是兩摞書…… 李翠利一家人自費創辦微光書苑、在鄉間推廣閱讀的事跡,開始受到外界關注。越來越多的機構、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與她聯繫,上海一家公益組織一次就捐贈了3噸書。書,總算是慢慢供上了。 “我只想讓這束在田野間聚起的光,照到更多鄉親” “為什麼起名微光?”“就是一個農村小超市的貨架上,擺了幾本書,本身就非常非常微小。”李翠利説,“微光雖微,可以不中斷點燃火種。” 隨著微光書苑名氣增大,不斷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李翠利開始發展合作夥伴,由微光書苑免費配書,進一步擴大鄉村閱讀的推廣範圍。最多的時候,微光書苑的零門檻借閱模式有27個合作夥伴,書苑走進了超市、旅店、診所、幼兒園,受眾達30多萬人次。 越來越多“微光”匯聚起來。69歲的村醫李桃臣,將自己醫療衛生方面的書籍全部拿出來共用;退休教師李新全多年來堅持給孩子們輔導作業;大學生李幽茹從小學開始,就幫忙組織微光書苑閱讀分享活動…… 2015年,李翠利去北京參加一個論壇,論壇上北京大學教授王子舟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一座圖書館裏的學校要比一個學校裏的圖書館更重要。” “要讓微光書苑不僅能讀書,還能‘讀’電影、‘讀’音樂,看更廣的世界,學更多的知識。”李翠利受到啟發,“微光書苑也要有自己的學校。”如今,小小演講家、舊物改造、科學小實驗、民俗傳承等活動,已成為微光書苑的固定項目,這裡已經成了村民尤其是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全國最美志願者、中國圖書館榜樣人物、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些年,李翠利收穫了諸多榮譽。“也許鄉村圖書館做成什麼樣,沒有標準答案,我只想讓這束在田野間聚起的光,照到更多鄉親。”李翠利説。 本報記者畢京津 |